薛寶釵的結局是什麼?

小豬的世界

愛薛寶釵的人和討厭薛寶釵的人應該一樣多。但無論愛與不愛,都不影響薛寶釵這樣一個人物,作為《紅樓夢》的主角陪伴著愛紅人一起走過人生。《紅樓夢》是一部多主角的小說。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甚至王熙鳳都是主角,而寶黛愛情和金玉良姻作為故事的主線,雖然在八十回後戛然而止,讓人難窺真相,但薛寶釵的命運倒是可以猜測一二。



寶黛釵三人,薛寶釵的結局最難猜。黛玉死,寶玉出家,都清清楚楚在八十回前暗示清楚。可薛寶釵就有點曖昧不明瞭。她在賈寶玉離家出走後怎麼樣了?這還真不太好說。

一,薛寶釵嫁入破敗的賈家為哪般?

多數人討厭薛寶釵不是因為她為人周到,全面,也不是寶釵真善良假虛偽。而是薛寶釵最後嫁給了賈寶玉。寶釵為何嫁給寶玉?

賈家在八十回後已經江河日下。抄檢大觀園後大觀園群芳離散,賈家也徹底衰落。那種頹敗的跡象根本掩飾不住。七十七回開頭,王夫人為了二兩人參翻遍了榮國府,最終還是薛寶釵幫忙解決了人參的問題。二兩人參對於當初的榮國府算什麼?真有錢,王夫人會挨門挨戶的問個遍還不買去?可她就是沒買。不但如此,她還發了半天呆:

王夫人聽了,低頭不語,半日才說:“這可沒法了,只好去買二兩來罷。”

低頭不語,半日才說,這是心中翻滾思忖良久。我曾經算過,二兩人參應該也就二十多兩銀子。可這都要王夫人想半天,明顯不是說沒這二十兩,而是這二十兩應不應該花!賈赦那邊更甚,他借了孫紹祖五千兩銀子,為了不還,乾脆將女兒迎春給了人家。這是老賴的無恥行徑,不怪孫紹祖醉後大罵迎春是五千兩銀子賣給他的。

賈家這樣的情況,薛寶釵冷眼旁觀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她費盡心機就想嫁入這樣的賈家,試問她圖的是什麼?寶二奶奶很高貴麼?顯然並不是!榮國府繼承權歸屬究竟是誰根本不明朗,於情於理,賈璉都更有優勢。所以寶釵嫁給賈寶玉絕不是陰謀而是犧牲。


二,齊眉舉案的寶二爺寶二奶奶。

寶釵寶玉結婚後,兩人並沒有怨念。反倒有一段相敬如賓,齊眉舉案的日子。這是很和睦的關係。顯然寶釵嫁給賈寶玉是讓賈寶玉感懷的關係。通行本八十回後賈寶玉和薛寶釵婚後生活是反人性的。被耍了陰謀而生米煮成熟飯的婚姻竟然還過的有滋有味?賈寶玉要如何沒心沒肺?賈寶玉對林黛玉那種忘我的感情如何能讓賈寶玉輕易接受寶釵?

我說過幾次的“杏子陰假鳳泣虛凰”應該就是寶黛釵三人命運的提前預演。藕官、菂官、蕊官就暗示了寶黛釵,菂官死後,蕊官才來補位,藕官紀念菂官,也對蕊官深情厚誼。因為菂官的死和蕊官的來無關。

寶黛釵也一樣。按我之前的分析應該黛玉死,寶玉接受不了被重創(五十七回瘋癲再現?),寶釵十有八九那時候嫁給賈寶玉沖喜。所以寶玉才可能在林黛玉死後自覺虧負寶釵,兩人才齊眉舉案的過了一段日子。

三,寶玉出走,寶釵無子孤單過一生。

賈寶玉最終還是走了。踐行自己的誓言: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寶玉和寶釵婚姻持續了多久呢?我認為半年不到!這個推斷不在薛寶釵的判詞裡,反倒在元宵節的燈謎中:

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山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雖濃不到冬。

這四句謎語藏了好多迷!

第一,寶釵寶玉結婚在夏季,“荷花山水喜相逢”說的很清楚。

第二,寶玉離家出走在秋天,“梧桐葉落分別離”這是深秋時節,梧桐葉已經徹底掉落。

第三,寶釵寶玉夫妻是恩愛的,“恩愛雖濃不到冬”我估計很多人難以接受。但看到上面的“齊眉舉案”分析,應該可以瞭解,婚後的寶釵和寶玉關係和睦,非常不錯。

第四,寶釵無子!八十回後寶釵生子賈桂是絕無可能的。因為第一句“有眼無珠腹內空”已經明確說了寶釵寶玉結婚(有眼)卻並沒有孩子(無珠),古人將女子懷孕叫珠胎暗結,而腹內空更清晰了。

整段謎語清楚記錄了寶釵寶玉婚姻生活的情感和結局,開始和結束。當然這個謎語未嘗沒有歧義。主要是不同版的謎語略有不同。[舒序本]將更香的作者變成寶釵所作。[庚辰本]將更香燈謎變成暫記寶釵制迷,畸笏叟還有一條批語為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畸笏叟!但夢覺本和舒序本就又再次申明竹夫人為寶釵所作。而且在竹夫人燈謎後邊有脂批:此寶釵金玉成空!比較下來,脂硯齋批語更可信!更香應該是林黛玉所作。畢竟那種纏綿的詩文是林黛玉的風格。而且據周汝昌先生研究認為林黛玉的瀟湘妃子也有“香消”之意!林黛玉無論怎樣都是燃燒消耗自己的意思。通行本採用了更香是林黛玉所作,竹夫人是薛寶釵所作。

賈寶玉走後,薛寶釵如何,這根本無法預知的。有人認為薛寶釵嫁給了賈雨村,這個說法的依據是賈雨村那句詩:釵於奩中待時飛!脂硯齋確實說過表過黛玉,又言寶釵,但這不過是《紅樓夢》眼目,賈雨村所待之釵不過是前刻著眼的嬌杏而已,與薛寶釵全無關係。

那麼薛寶釵又如何了?賈家被抄家,一窮二白,薛家也不會好!等待薛寶釵的,不過是孤苦無依的人生,掙扎求生而已。至於死於雪裡埋還是土裡埋,留點想象也是好的。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薛寶釵是一個現實的人,她不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那種,只重視自身修養,鄙視那些,為了升官發財,而不擇手段的人。寶釵熱衷仕途經濟,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里,不與主流價值觀相契合,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寶釵很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和哥哥相依為命,打理家族事物。她瞭解社會的醜陋,知道要維持家族的興旺,必須官場有後臺,否則像他們這樣的商人只能任人宰割,被勒索直至破產。

寶釵的價值觀與寶玉和黛玉有本質的不同。寶釵的價值觀與賈雨村類似,寶釵也欣賞賈雨村的能力,但這不表明,寶釵要嫁給賈雨村。他們之間有另外的關聯。

賈雨村吟一句“釵於奩中待時飛",恰值甄士隱走來聽見,笑道:“雨村兄真抱負不凡也!”顯然這句表達了賈雨村的雄心壯志。

《紅樓夢》作者一貫用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筆法。釵有可能代表寶釵,賈雨村的字叫時飛。是否暗示寶釵最後嫁給了賈雨村?

寶釵嫁給賈雨村不太可能,年齡差距太大,寶釵的年齡和香菱相仿,賈雨村接受香菱的父親甄士隱接濟的時候應該二十出頭,二人相差將近二十歲左右。不過那個時代“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的現象還是有的,寶釵和賈雨村的年齡差距還不算大。

即使這樣我依然認為,寶釵和賈雨村的關係不應該是嫁娶的關係。

《紅樓夢》一開篇就講一僧一道,送神瑛侍者下凡造劫歷世,【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都要下凡,造歷幻緣,那絳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這石正該下世,我來特地將他仍帶到警幻仙子案前,給他掛了號,同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

這一僧一道,負責幫助這些下凡的冤家經歷磨難,渡劫後引渡回太虛幻境。

賈雨村是否是陪這些風流冤家下凡的僧人?

第二回,賈雨村到郊外閒遊,看到了一座廟叫做“智通寺”。(甲戌側批:誰為智者?又誰能通?一嘆。)【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雨村看了,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我也曾遊過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亦未可知,(甲戌側批:隨筆帶出禪機,又為後文多少語錄不落空。)何不進去試試?想著走入,只有一個龍鍾老僧在那裡煮粥。(甲戌側批:是雨村火氣。)雨村見了,便不在意。(甲戌側批:火氣。)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甲戌側批:是翻過來的。)齒落舌鈍,(甲戌側批:是翻過來的。)所答非所問。雨村不耐煩,便仍出來,(甲戌眉批:畢竟雨村還是俗眼,只能識得阿鳳、寶玉、黛玉等未覺之先,卻不識得既證之後。)】看到批語,心內愈發糊塗,難道那個時候就有穿越?難道這個老僧就是未來的賈雨村?那麼老僧又與寶釵和黛玉有什麼關係呢?

我突然想到,黛玉和甄英蓮三歲時,都被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去出家。只是他們的父母都不答應。寶釵小的時候得一種怪病,虧了一個和尚,說了個海上仙方兒,所以寶釵只要吃冷香丸就無礙。

我們知道黛玉、寶釵、香菱等都是跟著寶玉下凡渡劫的。他們劫難過後,要回太虛幻境銷號。這個接引黛玉和寶釵回太虛幻境的人,就應該是僧人,這個僧人就是既證後的賈雨村。賈雨村出賣賈家之後,升了官發了財,但是他【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賈雨村最後落得一無所有,後來頓悟,當了和尚,即那個煮粥老僧。這樣【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便有了新的解釋,不是寶釵嫁給賈雨村而是寶釵死後,由賈雨村指引回太虛幻境。也就告訴了我們寶釵的結局是,窮困潦倒,孤獨終老。


潤楊的紅樓筆記

紅樓未完,關於大觀園中眾人的結局,一直都撲朔迷離,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今天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寶釵的結局。

關於寶釵的結局,前八十回中,有過幾處隱隱約約的文字透露,因此關於寶釵的結局,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我們不妨一一加以分析。

第一種,改嫁賈雨村。很多人把寶釵結局跟賈雨村聯繫起來,是因為賈雨村曾做過兩句詩: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對於最後一句的解讀,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不少人堅持認為:釵是寶釵,時飛正是賈雨村的表字,因此這句話暗示了寶釵在寶玉出家後,嫁給了賈雨村。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這句話之後的兩句甲戌本脂批。甲戌側批: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釵。甲夾批: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

脂批什麼意思呢?就是前面跛足道人和癩頭僧人先說了寶玉和黛玉的前世姻緣——木石前盟,這裡又說了寶玉和寶釵的金玉良緣,玉和釵暗喻金玉良緣。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賈雨村的這句話透露的二寶姻緣,跟賈雨村沒有任何關係,而且以寶釵品行,她在寶玉出嫁後,也不可能改嫁,所以寶釵改嫁賈雨村一說,不足信。

第二種,孤獨終老。第一回裡說到了甄士隱的敗落乃至出家,他出家之時,曾一口氣解讀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我們知道,這段對於好了歌的解讀,幾乎可以看作是紅樓一書的總綱。

如果我們結合脂批來看,這段解讀相當於是提前交代了很多人的結局,其中也包含了寶釵。原文有兩句話是這樣的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如果我們不看脂批,這句話也很好理解,說的是紅顏老去的情形,這暗示的自然是紅樓中的女子,這句話後有句甲戌本脂批:寶釵、湘雲一干人。

根據脂批可知,這兩鬢成霜的人是寶釵、湘雲等人,結合脂批透露的寶玉懸崖撒手、出家為僧的結局,寶釵最終的結局可能就是守寡到老,從脂濃粉香的閨閣女子到兩鬢成霜的孤寡婦人。

我在之前的文中也分析過,寶玉和寶釵婚後沒有孩子,整個紅樓夢中都沒有新生兒,所以寶釵的結局最可能是孤獨終老。

第三種,悽慘死去。要分析十二釵結局,判詞不能不看,寶釵跟黛玉合用一首判詞,關於寶釵的結局,似乎在“金簪雪裡埋”這句話中透露了,不少人也據此認定:寶釵最終死亡,而且悽慘地死於一個冬天,屍體被雪蓋住。

這種解讀我不敢苟同,因為如果只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未免誤讀了紅樓,如果寶釵是這樣不堪地死去,那麼黛玉的“玉帶林中掛”就真的成了黛玉上吊自縊了。

我們知道,黛玉下世即為還淚,原文中有過透露,她跟寶玉說自己的眼淚越來越少,而脂批也明確點出,黛玉最終是“淚盡夭亡”的,也就是說,黛玉未滿十八歲,就淚枯而亡,這正符合她把一生的眼淚還盡的設定。

所以,曹公如此鍾愛的兩個女子,不可能這麼不堪地死去,我對寶釵這句判詞的理解是,婚後的她被寶玉冷面相對,因為他“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第四種,青春早逝。元春省親回宮後的那年元宵節,賈母因為元春高興,也拉著一家大笑玩起了猜燈謎的遊戲,賈政也來湊熱鬧,但熱鬧沒湊成,卻鬧了一肚子鬱悶,因為這群女孩的燈謎,都是她們命運的讖語。

賈政看完四春和寶釵的燈謎後,有這樣一段心理描寫: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如果說四春和寶釵的燈謎是讖語,那麼賈政的這個心理活動,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讖語。

他認為這群孩子都不是福壽之輩,也就是活不長久的。我們看,元春死的早,迎春死的早,探春遠嫁,惜春出家,寶釵會不會在跟寶玉結婚後不久青春早逝呢?

如果我們結合比較可信的第二種結局,寶釵可能也不會活得太久,當然,也不會真的青春早逝,也許像元春一樣,四十歲左右去世,而不是能夠像賈母這樣,可以活到八十多歲。

綜合起來看,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都是薄命女子,所謂薄命,要麼青春早逝,要麼孤獨終老,一生命運坎坷,黛玉屬於前者,寶釵則屬於後者。


少讀紅樓

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宏大敘事的《紅樓夢》,情節複雜,人物形象各異,裡面有好多難解之迷,令後世琢磨不透。曾與一位出版了《紅樓夢》專著的昔日同窗,探討《紅樓夢》中一些謎團,這位高手對一些問題也有些不解,説尚在與同行探討中。

此經典的前八十回,在作者在世時已傳抄問世,書的後半部分,據脂批透露也已完稿,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傳抄行世,後來終於“迷失無稿”。現行的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所續。



薛寶釵與林黛玉,同為“金陵十二釵”之首,卻是兩個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少女,但她們的人生,最後都以悲劇而告終。薛寶釵為王夫人嫡親侄女,賈寶玉的表姐,她容貌豐美,比之黛玉,別具一種風流嫵媚,舉止嫻雅,品格端方,她心目中的丈夫是“讀書明理,輔家治民”,以此理念規勸意中人寶玉。寶釵處事,通情達理,隨分從時,贏得賈府上下交口稱讚,連心高氣傲的黛玉,亦對她“暗服”(第四十二回)她是傳統文化陶冶出來的一個典型人物,恪守道德規範而不陷於迂腐,諳熟世故而不流於鄙俗,天資聰穎,使她能能自我完善而臻於“行為豁達”的境界。她身上體現的傳統美德,有某些永久性的價值。



“穩重平和”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愫與夢想。她那首有名的《柳絮詞》“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天!”頗顯不甘平庸的境界。由於她的賢淑明達,博得賈母與王夫人的歡欣,但結局仍是悲慘的。而鍾情於黛玉的寶玉,對她有親情而無愛情。他們草率成婚後,黛玉抑鬱身亡,寶玉出家為僧,寶釵事實上成為一位年青的孀婦,從此落落寡歡。“明哲保身”,是她尊奉的行為準則,但她能遠避俗世的汙穢而潔身自好。

題主提到賈雨村自詡的“釵於奩中待時飛”,因此而推斷寶釵後來嫁給了賈雨村,筆者認為這是個別讀者的誤解。

“金陵十二釵”正策的十二個貴族女子,是作者賦予深厚感情的人物形象,林黛玉與薛寶衩更是“十二釵”之首,作者唯獨將她們二人同時放到同一策題寫,且是判詞第一的策首,可見對她們的重視性,又以釵為薛寶釵定名,更可見對她的重視程度。書中象徵人物結局的“金陵十二釵”定語,“可嘆停機德”,指的是薛寶釵,“堪憐詠絮才”,指的是林黛玉,“金釵雪裡埋”,指的是薛寶釵人生的最後結局,“玉帶林中掛”,是指林黛玉人生的最後結局。


至於說到賈雨村自詡的“釵”,筆者認為,此“釵”非彼“釵”,賈雨村自詡的“釵”,指他自己,這“釵”上有他那髮根的油泥,而非薛寶釵那潔淨的“釵”,雲泥不能同而與語。人與狐狸餓狼不可同處,“山中高士晶瑩雪”,守身如玉的薛寶釵,就是再落魄,以她貞潔的品性,也絕不會嫁給一個忘恩負義、落井下石的無恥之徒!“金釵雪裡埋”,才是這位佳人最後的結局

個人見解,不當之處請包涵。謝謝閱讀!


薛寶釵在紅樓夢裡結局算是不錯的了,實現了當賈府寶二奶奶的願望,但也誤了終身。儘管賈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薛寶釵到底意難平,但至少她的或者她母親的願望實現了。其實一開始她就知道賈寶玉深愛林黛玉,對於賈寶玉對她的毫無感覺她應該是有預期的,只不過有些委屈不平。



首先,薛寶釵結局是幸運的,她在如今看來也是很懂事很上進的女人,緊盯自己的目標做出各種努力,最終得到她想要的寶二奶奶位置。薛寶釵在選秀失敗之後,聽從母親和王夫人的金玉良緣安排,開始為成為寶二奶奶做出各種努力,為自己謀一個好出路。第一 ,親近賈寶玉以及他的圈子,她開始整天往怡紅院跑,以致晴雯都煩她打擾大家休息,可是她就此獲得了襲人的支持,讓賈寶玉對她也親近許多,並對怡紅院一干丫頭老媽子都瞭如指掌。第二,獲得長輩喜歡,她不時到王夫人和賈母那裡走動,金釧死了之後她第一時間想著去安慰王夫人,還不忌諱把自己的衣服送給死人穿,讓王夫人很欣慰。賈母那裡,儘管她思忖賈母愛看的戲而專門為賈母點戲,讓賈母不屑於她的這種勢力,但是老人家後來也說不出她什麼不是,背後跟王夫人也是誇她的。第三,和情敵林黛玉交好,獲得林黛玉信任,不再防備她。薛寶釵和林黛玉推心置腹,點出林黛玉說漏嘴,看那些才子佳人西廂記之類的小說看歪了,林黛玉很感激她,從此和寶姐姐交好,連賈寶玉都埋怨林黛玉只顧著寶姐姐之類,不大搭理他了。



其次,薛寶釵也是不幸的,成為寶二奶奶之後,她最終沒有贏得賈寶玉的心,賈寶玉終難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撇下她出家了。那時候的愛情是不作數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說你和誰相愛就能結婚,薛寶釵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她努力的贏得了與賈寶玉的婚姻。但是她沒想到賈寶玉不是賈鏈賈珍這些爛淫男人之流,也不是那些對父母愚忠愚孝、聽從父母安排的普通男人之流,賈寶玉對精神情愛的執著,對林妹妹的唯一至愛,讓他始終無法接受薛寶釵作為自己的妻子,終日思念已經仙去的林黛玉,最終讓薛寶釵的婚姻有名無實。



最後,薛寶釵確實是個聰明人,她能努力爭取到她或者說她母親想要的一切,成為寶二奶奶。只可惜賈寶玉是一個不正常的痴人,她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取代林黛玉在賈寶玉心裡的位置,終究無法避免孤獨終老的淒涼人生。這裡我就不妄論她和賈雨村可能姻緣的傳說了,我覺得她的人生是淒涼,而不是悽慘,畢竟她夠努力,夠實在的活在當世。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我來答一答這個問題:

薛寶釵在賈府被抄,寶玉出家後應回到孃家,雪諧音就是薛,金簪雪裡埋應有薛寶釵回孃家的意思。在前八十回就寫到寶釵在父親死後就經常回家幫助母親操持家務的描寫。在高鶚的後四十回也寫過,她在與寶玉結婚後也經常回家幫助母親操持家務。而薛媽面對無能的薛潘和霸道的潑婦夏金桂,只能依靠乖巧懂事的女兒了。因些,寶釵在賈府被抄,寶玉出家後回孃家是合情理的。

另外,薛寶釵與賈寶玉沒有孩子,如果他們有孩子,那麼賈府在敗落也不回讓寶釵把賈家的骨肉帶回薛家。這從李紈的相關判詞和紅樓夢曲可以看到,賈家儘管那樣,李紈仍然把賈蘭培養成才,如果薛寶釵有孩子那她的結局也和李紈一樣了。

薛寶釵不但回到了薛家,也死於薛家。死於一個悽慘的雪天,金簪雪裡埋就含有薛寶釵死於薛家的意思,而且是死於一個下雪的日子。這個埋,有二層意思,可以理解為在薛家受到了冷遇和折磨,也可理解為死後被草草的埋於雪裡,也有可能拋屍荒野被大雪掩埋的可能。在紅樓夢裡,乖巧香菱其實就是薛寶釵的影子,而香菱就是被夏金桂折磨死的。夏金桂容不下香菱怎麼容下薛寶釵呢,而且,在紅樓夢前八十回說過薛寶釵的身體很好,很健康,心胸開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很強,因此她不會因病或想不開尋短見的。

薛寶釵雪裡埋的結局也暗合紅樓夢的大結局,大紅樓夢十二曲的收尾,飛鳥各投林中末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小說的結局如一場衰亡的大雪,掩埋了一切,而薛寶釵的死“雪裡埋”似乎預告著這一切的結束。

由此看來,薛寶釵的結局很悽慘,不亞於林黛玉,這就是為什麼寫她的紅樓夢曲叫“終身誤”了,確實,因為一個金玉良縁的陰謀,一個美麗的女子嫁給了一個不愛自已的丈夫,落得個在孃家守寡,而且遭受非人的待遇,最終悽慘的死去。


塔灣

我要強調一點——薛寶釵,和林黛玉並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群芳之冠!她也是個無比美好的女子。

我們讀者可以根據偏好褒黛抑釵,或褒釵抑黛,但是我們絕不該否定兩人都是美好女性的化身!

古往今來,太多人對寶釵有過分的偏見,我雖然喜歡黛玉。但這一點上,我也要為寶釵鳴不平!

薛寶釵的優點很多,她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博學多才,通達了悟。

唯一的一點遺憾,也就是造成了她人生悲劇的遺憾,就是她作為封建女子的楷模(有停機之德),碰上了賈寶玉這個不喜歡仕途經濟的開悟之人。

所以任她如何付出自己的全部,寶玉也永遠無法和她走到最後。其中辛酸,又怎麼是世上的濁人濁物能理解的呢?

首先《紅樓夢》中,曹雪芹的原筆原意也是讓寶釵寶玉結婚了。

脂批中寫的很明顯:寶玉有此世人莫忍心為之毒(寶玉有世上的人都不忍心做而他卻能做出來的一種“毒”)故後文方能“懸崖撒手”一回,若他人的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豈能豈能棄而成僧哉?玉一生偏僻處!

所以,結了婚又怎麼樣呢?到頭來還不是落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她與寶玉性格是不可能合得來的。

脂批也透露,後文就有回目是“薛寶釵藉詞含諷諫”。

我們可以想象,80回後,在薛寶釵幾番勸解之下,一向對仕途經濟厭惡至極的寶玉終於爆發了,一怒出家而去,獨留寶釵守活寡。

那麼寶釵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抑鬱而終(而且是在寶玉出家後不久)

我們再回到寶釵的判詞上:金簪雪裡埋。

劉心武先生對此有一番見解,他說這句詩裡面,用簪不用釵是大有深意的。

釵是由兩股金針合起來的,而簪只有一根。這個非常形象,就是寫寶釵最終是守活寡的結局。

命運如此無情的打幾下,薛寶釵仍然堅持著,她承受著精神的無比煎熬、命運的無情把玩、

最終,在她那雪洞一般的房間裡抑鬱而終。(這裡大家有不理解,就去網上查一查,內容比較複雜,這裡不贅述)

金簪雪裡埋,一朝成讖,嘆嘆!

最後給大家,曹雪芹和脂硯齋分別對這個人物的評價,我只有一句話:同此一哭!

曹雪芹: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言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

脂硯齋:寶釵此一戲直抵通部黛玉之戲寶釵矣,又懇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緻、又不穿鑿、又不牽強,黛玉因識得寶釵後方吐真情,寶釵亦識得黛玉後方肯戲也,此是大關節大章法,非細心看不出。細思二人此時好看之極,真是兒女小窗中喁喁也。


柒月的小站

那麼寶釵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有兩處文字講的很清楚: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裡本來是隱了黛玉和她的名字,但是也描繪出了一副大廈傾覆之後的淒涼景象。我這裡要說的是寶釵日後的處境淒涼,就像好好的金簪本來是該簪在頭上的,卻被無情的大雪壓住埋了起來。可以說,以寶釵的人品學識,如果是嫁給別人,不管是富也好,貴也好,她是很能相夫教子,成就一番的。但是因為無情的大雪,而給埋沒了(她的家人們,為了眼前的利益,將她嫁給了寶玉,誰料得落到窮困淒涼的地步,讓她有才華卻無處施展。)我的理解是這樣的,覺得不應該是實指寶釵大冬天的舊疾復發,而死在了冰天雪地裡。

她是嫁給了寶玉的,有判詞為證:《終身誤》,整首詞是這樣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所以雖然她最後是嫁給了寶玉,卻是嫁了人,嫁不了心。


荷唯洛之戀

不是,這是“意淫派”想汙薛寶釵,汙的理由是賈雨村有一句詩:釵於奩內待時飛。

賈雨村表字時飛,那麼“釵於奩內待時飛”順理成章,被看做是薛寶釵等著賈雨村。

既然這樣說,那這句詩的前半句“玉在櫝中求善價”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林黛玉在等待一個好價錢給賣到青樓裡去?

簡直混賬!

為什麼很多人讀《紅樓夢》已經徹底瘋魔了?的確,曹公在小說文本中玩了很多文字遊戲,但不是每一個文本背後一定有一個文字遊戲。況且你這個說法,嚴重歪曲了曹公對於薛寶釵這個形象的塑造。

曹公已經安排薛寶釵作為和林黛玉並列“金陵十二釵”之首的存在,會是如此不堪的一個形象?嫁了寶玉,又改嫁賈雨村?

誠然,薛寶釵主張仕途經濟,賈雨村也的確鑽營有道,符合薛寶釵的價值取向。但是,這不表明就要嫁給他啊。

這就好比,小時候你媽媽天天說隔壁老王的兒子多麼聰明上進,你多麼頑劣蠢笨。但是無論如何,她也不會跟老王去給你生個弟弟,更不會跟老王去換個兒子。

懂?


靜音搖滾

昨日夢中遇曹翁,相與討論紅樓經。

仙人指點一路徑,原來二線伏書中。

《紅樓夢》千古絕唱,高山仰止,奧妙無窮,雖然眾說紛紜,但終如寒山懸崖紅梅,迎風傲雪,如山中松柏歷經風霜挺拔不屈。在當今世界關於《紅樓夢》的各種說法甚器塵上,讓人莫衷於事,因此有必要站出來以正視聽。

《紅樓夢》之所以讓人苦苦思索,不僅是後半部佚失夭折,更在於曹雪芹所處的社會環境不能直述胸臆,時時抵防文字獄帶來的災難。因此他釆用二分法,用兩條線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

曹雪芹在經歷了家庭及自身的大起大落之後,反覆思考其中的原因,終於悟出來了是由於封建道德倫理的虛偽,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才是他及他的家族衰敗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得出結論之後,排除生活艱難的磨難,歷時十年時間,用十分堅忍的意志,五易其稿而泣血成書。為防止被查抄,他在書的開篇中就將人物的來朧去脈交待的十分清楚,以防被查抄篡改,但還是沒有逃過這一劫。不但後半部佚失,連前半都也被別有用心之人篡改的面目全非,幸虧曹雪芹早預作設計,將人物的最終結局用判詞形式固定了下來,才使我們今天不至於迷失大至方向,但至今卻有人故意篡改誣陷,甚至連他夲人的真實性都被黑的面目全非,曹雪芹在九泉之下情何以堪?這些不良現像令人扼腕!

現在來說本話題之《薛寶釵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其實曹雪芹在對薛寶釵的判詞中已明確交待的十分清晰了。《終身誤》都道金玉良緣,俺之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桃源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以這個判詞大至我們理出一條脈絡,這是小說中的一條明線,方向直指後半部結局。就是黛玉在牽掛寶玉淚盡去世後,寶釵嫁給了寶玉,不久賈府被抄,賈寶玉倫為為乞丐,寶釵苦勸寶玉,由於兩人意趣不同,他們的感情是,始親,後愛,後煩,及後厭,終棄這麼一個漸進過程,最終賈寶玉看透紅塵,撒手而去,寶釵則慬守婦道,以淚洗面,終至憂鬱而終,這才是曹雪芹想表達的原意。

而另一條則是一條暗線,與政治有關。曹雪芹將賈寶玉喻為政治的覺醒者,林代玉則為賢人隱士,薛寶釵則喻為財富權貴的代表。在判詞中還有這樣的詩句,可嘆停機德,堪羨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是林代玉與薛寶釵的合判,這是曹雪芹將賢達之士與封建士大夫合在一起,又分別表述的兩相對照的方法。也就是說封建士大夫們死守著封建倫理道德不放,最終如同埋在雪中的權貴一樣,一旦春暖花開,一切都會瞬間化為烏有。而賢達之士早已參透官場,早早地掛官而去(玉帶林中掛)探索自己的生路去了。

曹雪芹正是用春花雪月家常俚短來掩蓋他對封建社會的不滿與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