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後悔的選擇,都堅持這兩個原則

所有不後悔的選擇,都堅持這兩個原則

壹.如果怎麼選都是錯的,那麼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香山評價婚姻有一句話很經典:

婚姻怎麼選都是錯,長久的婚姻,是一錯再錯。

這句話之所以很經典,是因為電影藉助婚姻來告訴人們一件關於選擇的“潛規則”:

有些事情在事後看來怎麼選都選不對,這不是因為選擇的錯,而是事情本身早已決定了結果。

我們在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和多變之後,必定會擔心自己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那些令我們痛苦的事情。

但最終,無法避免的痛苦讓人們用另一種方式去接受這種現實:那就是放下。

這個放下,不是屈服,也不是無所謂,而是知道了問題的所在,然後忽略了問題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我們這輩子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執著的強調對,扼腕的接受錯,在經歷中去萃取這些經驗閱歷之外的固執與灑脫。

不後悔,不是無所謂,而是不再接受那些所謂之事的影響,畢竟:

一輩子少犯錯的人,都是聖人。一輩子不犯錯的人,根本沒有。

所有不後悔的選擇,都堅持這兩個原則

貳.三思而行,行必執度

三思是什麼意思?

一思道義取捨,做的決定是否正確,先看是否符合道義大觀的形式標準,一個人背信棄義,他即使獲得收益,也會遭人唾棄被人辱罵:

即使我們談到物質觀這件事,金錢能代表的不是尊重,而是有條件的屈服,比如你給我錢我才對你好,你不給我錢,你背信棄義我就可以輕視你(最明顯的就是馬蓉事件)

二思量力尺大,人在做決定的時候,要把自己的能力進行一個最大化的評估,然後進行一個最優化的考量。進一步說,量力尺大,就是了解自己的極限在哪,然後在選擇的時候儘量貼近自己能夠接近或是承受的極限。

三思敗失退壓,做一個決定,不要去想著決定對了會如何,而是要了解選錯了自己有什麼辦法去應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風險意識,風險意識的表達不僅僅是要未雨綢繆,而是如果抵不住暴雨的侵襲時,我們的退點在哪裡。

做人辦事,決定意味著決心的履行。

考慮好的事情,就要有決心去做下去,如果決心不足,那麼就不要輕易做出決定:

做事最忌猶豫,因為猶豫不僅耽誤做事的效率,還會消磨堅持的信心。

所有不後悔的選擇,都堅持這兩個原則

叄.人生如戲,但

決定分大小,小決定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狀態,大決定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所以人們害怕自己犯錯,進而猶豫,忐忑甚至是選擇自我否定。

其實,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或者說,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殘破不堪的。

經歷的太多,才知道自己有多少錯需要承受;猶豫的太久,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選對的時機。

所以不後悔,是盡力而為之後的自我認可,是竭盡所能之後的深刻自省。

我們都說人生如戲,

但人生,終究不是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