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三朝元老,退休時,帶十幾箱磚頭充面子,後來全換成銀子!

在古代,對於皇帝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對於大臣們來說,得皇帝信任,得一切。

清朝的三朝元老,退休時,帶十幾箱磚頭充面子,後來全換成銀子!

孫嘉淦,山西興縣人,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自幼家境貧寒,康熙五十三年,考中進士,從此他的官途生涯步步高昇,當然也少不了一波三折。

康熙駕崩後,雍正繼承皇位,雍正自小與生母不親近,性格比較孤僻。大臣們都不敢進諫,而孫嘉淦毫無畏懼直言進諫引得雍正大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孫嘉淦並沒有因此停止進諫,反而越加激勵。

大臣們個個都膽戰心驚,雍正被他的膽量震驚到了,重新打量他,孫嘉淦因此受到了雍正的賞識,升他為國子監司業。

雍正四年,又連升一職。期間孫嘉淦的父親逝世,本該服喪的他被雍正召回朝廷,擔任國子監祭酒。就在大家都以為孫嘉淦的仕途生涯從此一帆風順的時候,卻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清朝的三朝元老,退休時,帶十幾箱磚頭充面子,後來全換成銀子!

在一次國子監祭酒上,引見期滿教習,雍正帝對教習宋鎬和方從仁兩人不滿,而孫嘉淦自然不顧帝王顏面,直言進諫這兩人是可用之才,引得龍顏大怒,以欺君罔上之罪交由刑部處理。此罪不足以問斬,雍正處罰他到銀庫任職,以削減孫嘉淦的銳氣。在這期間孫嘉淦矜矜業業,雍正帝怒氣大減,重新重用他,調任為刑部侍郎。

雍正十三年,乾隆登基,孫嘉淦依然如故向乾隆進諫:“三習一弊”,告誡皇帝,乾隆大悅升為刑部尚書。期間還提出了興修水利,治理河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自小家庭貧困的緣故,孫嘉淦一直心繫百姓,一直拿著朝廷的俸祿救濟百姓,雖然位居高官卻生活得和普通百姓一樣。

清朝的三朝元老,退休時,帶十幾箱磚頭充面子,後來全換成銀子!

晚年的孫嘉淦告老還鄉時兩手空空,以一副窮酸樣回家,那豈不是讓人笑話嘛!為了不丟朝廷的顏面,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辦法,連夜讓人買來十幾個箱子,當天晚上自己秘密在箱子裡塞滿了磚頭。

第二天回鄉的途中,竟然遇到了官兵的檢查。原來是因為昨天夜裡孫嘉淦的行動太過詭異,今天還帶走了十幾個箱子,被人舉報貪汙。士兵們怒氣衝衝的打開箱子,打開箱子後的他們傻眼了,這哪是貪汙的銀子,分明是滿滿的磚頭。這事很快被乾隆皇帝知道了,被孫嘉淦的行為感動了,命人秘密的把磚頭換成銀子。

乾隆十八年,七十一歲的孫嘉淦在京過世,卻因清廉為官,留下了千古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