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云南,是文艺青年的诗与远方,是投资者的热土宝地。放眼周边游、国内游或是出境游,在酒店和客栈之外衍生出来的民宿,以其个性化的设计得到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为一间房,赴一座城”。

从2014年至今,毗邻滇池,远眺西山,以海埂片区云南民族村茶文化大观园为中心,短短几年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了6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度假区民宿客栈蓬勃发展,最好的例证是从全国十万家民宿客栈中脱颖而出的途涂客栈,是云南省唯一获得“年度民宿明星奖”殊荣的客栈。此外,为规范对民宿客栈的管理,度假区成了首吃螃蟹者,率先在昆明市开展民宿客栈管理工作,制定《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民宿客栈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民宿客栈申办审批、监督管理、经营规范、法律责任、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办法》试行一年多以来,度假区民宿客栈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逐步提升,民宿客栈已逐渐成为度假区一张新名片。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涂途客栈夜色

现场:走进度假区各具特色的民宿

滇池边、西山下,白墙青瓦、庭院深深、树木葱茏,古色古香的民宿客栈蘅芷院让进入园子的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蘅芷院长廊小景

蘅芷院是一座保留完好的大理白族风格院落群。“早时由下关沱茶的创始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建立,为民国风建筑,后从旧址搬迁至此。在历时3年的重建过程中,原先老宅的所有材料都原封搬迁,丝毫不改变,蘅芷院每一个院落都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来过的游客无不感叹,喧嚣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幽静的院子真好。”蘅芷院负责人杨国琳介绍,蘅芷院完好保留了大理白族风格的院落群,特别是绣楼采用360度全回栏式结构,让楼内、楼外景观一览无遗。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环境清幽的蘅芷院

蘅芷院这座老宅院,目前的定位是以家的舒适之感来打造的酒店级别客栈,提供1:1管家式服务(1名服务员服务1名客人)。进入院落门,有电子门禁系统,每一个单独的四合院内,晚上成了最好的赏星空之地,看不到任何高楼大厦,有的只是脱离世俗与星空的对话。在小院内闲暇之余,可以饮茶谈天,也可以获得订制式旅游线路安排和绝美的美食体验。院落内精致的植被布局、回廊上一盆盆点缀的鲜花,菜地里自由的生态蔬菜采摘,让入住的游客忘记了时光,只想安静地在这里待上些时日。

蘅芷院里仅设有30间大床客房和7个标间,每间房的价格从800多到1000多元不等。其中,“绣楼”住一晚为10000元,整个房间自带庭院,面积有300平方米,住宿部分的小楼近90平方米,全部是从三市街老宅整体搬迁过来,与其说是住民宿,不如说是住在文物里。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途涂客栈内基本采用实木家装

坐落于云南民族村广场旁的途涂客栈是2014年首家进入滇池度假区,在云南民族村附近开起来的民宿客栈,短短4年时间已有不小的名声。走进客栈,中间的小院子有山有水可供游客休憩,屋内全部采用实木装修,部分家具还采用红木和黄花梨,一些家具甚至从东南亚运来,让人感觉如置身于自然和生态的环境中,忘记了这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据了解,途涂客栈共有35间房,淡季时入住率可达70%左右,旺季的时候爆满,价格在300-1000元之间,基本都是通过网络或者来住宿过的熟客就预订掉了。途涂客栈负责人表示:“大家喜欢住在这里,或许是因为这里紧临西山、滇池、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出游便捷,环境优美,还有客栈的个性化设计吸引游客。加之客栈主要注重服务品质,无论旺季与否,我们的房价也不乱涨,住店客的口碑效应、网友的好评、网站的推荐,让途涂客栈在2016中国旅游总评榜上,从全国十万家民宿客栈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民宿明星奖”,也是云南省唯一获奖的民宿客栈。”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途涂客栈院景

度假区另一家民宿“族迹”也颇具特点,仅16个房间,但每一个房间都充满了浓厚的云南少数民族风格,让人感觉步入了微缩版的“民族村”。在佤族风情的房间内,用了牛头图腾、茅草进行布置,墙壁都是竹篾片编制后再黏贴上去的;在白族风情的房间内,能看到大理特有的照壁、青砖、纱帐,极具大理味道。“云南旅馆的淡旺季并不明显,价仅为300元—400元的价格让房间十分抢手,日常的入住率已可达到100%。”现场负责人说。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族迹”客栈内的佤族屋

据了解,至2017年底,度假区共有民宿客栈52家,2017年新增22家,增长率为73%。2018年上半年,度假区工商部门又受理了8家民宿客栈的登记注册,度假区的民宿已发展至60家,高端、中端、经济型消费层次的民宿客栈纷纷落户度假区,投资规模从百万到千万元的民宿比比皆是,并形成以海埂片区云南民族村茶文化大观园为中心,向滇池卫城、观景路等零星辐射的网络格局,且大多数客栈硬件设施不亚于星级酒店。作为全市环境最优美、空气最清新、人居环境最优良的区域,度假区已成为众多民宿客栈的聚集地。

助推民宿业发展:既要做好服务 更要依法管理

经过了3年的重建后,蘅芷院于2017年春节开业,目前经营了1年多时间。回想起当年将这座老宅院改成民宿客栈,杨国琳说,印象最深的是度假区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大力支持,为支持度假区民宿客栈的发展,度假区职能部门来现场办公以及后续的跟踪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蘅芷院有很多木质材料,消防是一大难题。我提出问题后,相关职能部门来到现场,层层落实各项工作,短时间内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有周边河道水质治理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客人和蘅芷院负责人杨国琳闲聊品茶

“度假区民宿客栈的蓬勃发展,既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民宿客栈是一种新型业态,是旅游业的有益补充,其良好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和全域旅游发展、助推昆明区域性国际性中心城市发展和游客个性化需求的真实体现。客栈发展的好,可以促进度假区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是度假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两年,每年春节收假的第一天,度假区领导都会带领辖区相关职能部门一同到民宿客栈现场调研,帮助客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指导这一新兴业态的规范有序发展,“度假区支持发展民宿客栈,但同时也要让客栈做到合法经营。一些客栈为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多会采用木质结构,加之民宿客栈多为住宅改经营用地,因此如何解决好消防问题、确保环保达标、食品安全到位、强化社会治安管理,都是管理部门马虎不得的工作,度假区既要服务好民宿企业,更需要依法做好管理。”

建制:度假区探索民宿客栈监管长效机制

民宿客栈相继落地度假区,看中的是这一片区的环境。来自度假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度假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2169公顷,绿地率52.62%,绿化覆盖率56.06%,人均绿地面积为61.5平方米,远高于全市人均绿地面积,已成为昆明市环境最优美、空气最清新、人居环境最优良的区域之一。

良好的环境,构筑了度假区大旅游、大健康的发展格局,引来民宿客栈在度假区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步入“高速快车道”。但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民宿客栈的管理无法套用酒店旅舍的管理规范,民宿业的管理处在了一个真空地带。

“对于民宿客栈发展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监管无法可依,我们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指导、支持和规范民宿客栈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度假区对民宿客栈发展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行为、行业自律、管理规范’4句话,并由度假区率先拟出了相关管理规范。度假区大力助推民宿客栈的发展,要成为首吃螃蟹者,我们就要拿出行动来,要提升对民宿客栈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要探索建立民宿客栈监管长效机制,度假区民宿客栈的发展必须上新台阶,甚至要成为昆明市的样板。”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度假区客栈服务设施堪比酒店

2017年,度假区率先在昆明市开展民宿客栈管理工作,2017年4月,度假区研究制定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民宿客栈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民宿客栈申办审批、环保、监督管理、经营规范、法律责任、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了细化规定。《办法》试行一年多以来,度假区民宿客栈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逐步提升。此外,对成长较好的民宿客栈,则参照《昆明市促进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持续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度假区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奖励办法》等政策给予扶持。

在申办程序上,则尽量进行了精减,比如民宿客栈在度假区工商部门的设立登记,只需提供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及有效经营场所证明,经营者填写登记申请表即可办理。属于住宅改商用的,为防止扰民,需提供业主委员会或社区居委会确认的经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的住所证明。

在民宿客栈的监督管理方面,度假区则成立了区民宿客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民宿客栈管理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管理过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理,由区经发局、公安、消防、环保、卫生、食药监、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能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有人说,民宿是商业和人文的完美结合。牢笼般的城市生活让我们无处舒展,框框架架的束缚和他人的目光让我们拿捏着过活。而在昆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构筑了滇池度假区大旅游、大健康的发展格局。下一步,度假区还将继续加强对民宿客栈的监管力度,为民宿客栈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大力支持民宿客栈的发展,确保更多、更好的民宿客栈在度假区落地生根,促度假区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宾客来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