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清澗煎餅是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的特色小吃。煎餅狀若朗夜之圓月,晶瑩如白雪,輕薄似蟬翼,柔韌綿冽,其味沁人心肺,過口難忘。用蕎麥做成,極為好吃。在陝北眾多的風味小吃中,清澗煎餅應該可以佔得一席。它做工精細,營養豐富,色澤如雪,薄似蟬翼,入口綿軟,暖胃耐飢,食後回味無窮。

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做清澗煎餅的原材料是蕎麥。蕎麥富含鈣、磷、鐵、錳、鋅及賴氨酸等礦物營養素。早在元代王楨所著的《農書》中,便有“蕎麥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攤作煎餅,配蒜而食”的記載。可謂歷史悠久了。

清澗煎餅的製作工藝非常講究:先把蕎麥在石磨上去皮後,磨成約小米粒大的糝子,然後浸泡在水中約三四個小時,糝子微微發漲後裝在一個白紗布口袋中按其比例添加清水後反覆搓揉,揉出的蕎麥液要濃度適宜。稀了,攤出的煎餅不易成形;濃了,攤制時容易出現龜裂。配兌好漿液後即可上特製的煎餅鏊上攤制。攤制煎餅的手法更要嫻熟,慢不得也快不得。慢了,會長在鏊子上;快了,又會薄厚不均勻影響口感。別看一張直徑約20釐米的煎餅只用小刮板輕輕地旋轉360度即可成形,若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很難攤成。

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煎餅攤成後捲入豬頭肉、豆腐乾、豆芽菜等配料開始調製煎餅蘸汁。蘸汁是吃煎餅時吃一口蘸一下的湯水。在清澗,有“一碗蘸汁一卷餅”之說,此話固然有些誇張,卻說明了蘸汁是非常的清爽可囗,沁人心肺。蘸汁是用蒜泥、姜粉、醋等原料兌涼開水調製而成,用料的多少全憑經驗。近些年清澗城內的煎餅攤、煎餅館比比皆是,真正能調出好蘸汁的卻為數不多。

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清澗城內賣煎餅的只有兩三家,到了七八十年代才擴展到七八家,靠賣煎餅養家餬口實屬不易。因為在那個衣不裹腹、飯難充飢的年代,很多人家雖知煎餅好吃卻無錢品嚐,只有逢年過節才買上一些給老人或孩子解解饞。大多賣煎餅的只是一手挎著煎餅籃子,一手提個蘸汁罐子在街上吆喝著去賣。如果遇上食客,雙方往地上一蹲,賣煎餅的取出小碗舀上蘸汁遞給食客,然後一卷一卷地卷好食客所要的配料放在食客的碗裡。吃罷付錢走人,雙方倒也省事。

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好轉,人們對美食的需求越來越高,曾經走街串巷叫賣的煎餅成了高檔酒宴上不可缺少的風味美食。清澗城內大大小小的煎餅館每天都是門庭若市,供不應求。

陝北特色美食清澗煎餅怎麼做?正宗清澗煎餅的做法「珍藏版」

清澗是榆林市的南大門,而煎餅也早已成了清澗美食的代表之一,很多外地客人途經清澗時,都會點著名要吃清澗的煎餅。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清澗煎餅也逐漸走出了家門。行走在榆林的大街之上,製作清澗煎餅的攤點和煎餅館隨處可見。48歲的白永平從2009年開始在榆林賣煎餅,每年他製作煎餅用的蕎麥糝子不下100袋,年收入10餘萬元。除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外,積蓄還有不少。白永平告訴筆者:“剛開始時吃煎餅的人並不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客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還把煎餅捎到西安、北京等地,我們夫妻二人忙不過來的時候,還得請人幫忙。”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而今的清澗煎餅,已經成為清澗人勞動致富的一條新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