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放:醉駕入刑,讓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是實行“醉駕入刑”的第七年。2011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其中規定:當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毫克/100毫升時判定為醉酒駕駛,醉酒駕駛作為危險駕駛罪將會被追究駕駛人刑事責任。7年來,交管部門依法查處酒駕、醉駕,對交通違法行為嚴查狠打,築牢交通安全防線。(6月11日 《法制日報》)

對於“醉駕入刑”產生的效果,恐怕所有人都深有感觸。在醉駕沒有入刑之前,醉駕猛如虎。不少駕駛員都不把醉駕當回事,即便喝酒後也照樣開車,使酒駕、醉駕後導致的交通事故不斷,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因為酒駕、醉駕造成的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既給交通安全造成巨大隱患,也給社會穩定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媒體對此總有報道。因此,對醉駕入刑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對社會輿論的呼聲,國家及時給予回應,經過細緻的調研後把醉駕入刑,這實乃重要之舉。事實證明,酒駕入刑的效果很好。就像公安部交管局相關負責人所提到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穩定向好;部分地區酒駕、醉駕數量開始下降;酒後拒駕深入人心。近年來公安機關始終堅持對酒駕、醉駕零容忍、嚴執法,抓住關鍵地區、時段、路段,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不間斷開展全國性、區域性整治,檢查覆蓋面不斷擴大、力度不斷提升,查處量也隨之上升。

眾所周知,嚴查嚴打酒駕和醉駕,尤其是醉駕入刑以來,全國各地此類違法駕駛行為逐漸減少。雖然還有一部分人對酒駕抱有僥倖心理,於是,還能看到各地爆出的一些酒駕被查的新聞,但與以前相比,酒駕惡習還是減少了。酒駕不禁,就無法保障交通安全,也就無法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此,公安機關想方設法讓駕駛員知曉酒駕的危害。電視、報紙、網絡、電臺、自媒體等都在提醒,公益廣告也隨處可見,這些措施都有力遏制了酒駕的發生。

酒駕入刑後,全國各地不僅查處酒駕的力度極大,宣傳方式也多種多樣,貼近實際。例如去年,在“醉駕入刑”實施六週年之際,青島交警首次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集中對5名涉嫌危險駕駛罪的嫌疑人依法辦理刑事拘留手續,送進了看守所,進行直播。此舉是全國公安交警系統首次對醉駕刑拘程序辦理到送至關押地的全程直播。期間,總時長約1小時36分鐘,超過7萬名網友在線觀看。

而醉駕入刑更大的意義在於,它使我國在道路安全通行問題上逐漸走向法治化軌道。誠如公安部交管局相關負責人所言,各地整治酒駕、醉駕堅持嚴格公正規範文明執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觸犯法律就依法查處,樹立法律權威,維護法律尊嚴,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執法公信力,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稱讚,被媒體譽為法治中國的成功範例和法治樣板。

而且,對於一些生產、生活、工作中長期解決不了的棘手問題,尤其是涉及法律處罰較輕的問題,人們總願意拿“醉駕入刑”做參照,即用“醉駕入刑”的方式,讓有些長期得不到祛除的公害也入刑。可見,酒駕入刑已深入人心,對推動法治中國建設起到了榜樣作用。酒駕最終導致醉駕的後果有多嚴重,不言而喻,一個個慘烈車禍已警示人們,務必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生命最大,不容辯駁。醉駕入刑,已經為法治中國樹立了標杆。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法治成果,以使尊重生命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為法治中國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