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游,遠嫁的你是否感同身受?

朋友A是獨生女,家境一般,父母下崗,並且父親身體不是很好,可是她卻遠嫁美國,三年只回了一次孃家,並且不能給家裡補助,原因是美國老公認為她父母仍然有能力出去工作,不應該向子女索取。在美國,這種觀念很正常,但在國內似乎就有點不近人情了。最傷感的是,父母年紀越大,看著身邊的人都是團團圓圓,兒孫滿堂的,而他們倆逢年過節只能兩老孤孤單單的,萬一生個病,也只能自個兒扛著。

父母在不遠游,遠嫁的你是否感同身受?

我曾經問過朋友A,有沒有想過父母老得有一天需要我們了怎麼辦,她說家裡有養老院,條件還不錯。其實我是真的很不理解這種思想,在我認為,父母一輩子為了兒女,老了只希望能有兒女陪伴,我思想很傳統,雖然養兒養女防老並不是說一定是要兒女出錢出力,但至少能在父母晚年的時候能陪伴父母。很多人自己光鮮亮麗了,可是父母卻孤苦伶仃,想來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每次想到這些,我都會問我老公,如果我們有女兒,你會讓她遠嫁嗎?我老公堅決的說:當然不!孩子受委屈了都看不見,而且自己想見一面都難啊!父母在不遠游,遠嫁的你是否感同身受?

我也曾經問自己,是否屬於遠嫁?同在一個省,300多公里,自己開車三個半小時,高鐵一個半小小時。我想算是的,我還是想說如果可能,我還是希望離父母更近一點。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父母在的時候,都不應該離家太遠,女孩們能不遠嫁儘量不要遠嫁。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轟轟烈烈的愛情就是一切,高過父母,深過骨肉情,為了愛,不聽父母勸,甚至還傷父母心。可是,多少人結了婚之後,才領悟到最心疼自己的莫過於父母。都說養兒一百,常憂九十九,每次回家,聽著父母閨女閨女的叫,已經為人母的我,不僅潸然淚下,在自己父母眼裡,不管你多大,混得怎樣,始終都是自己的兒女,只要兒女過得好,他們就開心。父母在不遠游,遠嫁的你是否感同身受?

可是,又會有多少兒女想過一個問題,你們開心了,他們老了還能得到你們的關心嗎?這個社會很多指責養兒防老觀念不對的,越來越多人傾向國外的思想,可是又有多少人反思國內養老制度能跟上國際化。

所以,年輕人,別總想著從父母那能得到什麼,應該多想想能回報什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不遠游,遠嫁的你是否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