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被救的那個人是誰嗎?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這是《宋史司馬光傳》裡面關於司馬光砸缸事件的描述。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被救的那個人是誰嗎?

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都瞭解,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孩非得逞強想刷下存在感,開始了他的跳水錶演,可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失算居然掉入水缸裡。周圍小夥伴嚇得不輕,絕望到不行。這時救世主閃亮登場,就是我們的主角—司馬光,機智如他把缸砸個大洞,然後那位仁兄被救了。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被救的那個人是誰嗎?

要不是那位仁兄掉入缸裡,也許司馬光還出不了名,司馬光真的得提著小酒去感謝他。這位掉入缸裡的仁兄名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長大後,對司馬光的救命之情念念不忘,就移居西南坡,還在那建了一個“感恩亭”。對恩情不忘,這仁兄的品德可以說是相當上線的,給他個大大的贊!!

後來,人們把南坡改為上官崗、尚光崗,這就是現在河南省光山縣城西上崗村的來歷。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被救的那個人是誰嗎?

事情發生那麼久了,司馬光的事蹟無從考證,當代很多人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是歷史上記錄司馬光性格倔強,為人正直,否則蘇軾也不會管他叫“司馬牛”,看來不是浪得虛名。他的鉅著《資治通鑑》都是用非常工整的楷書寫成的,可見為人也不會差很多,才不會搞些虛有的東西。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被救的那個人是誰嗎?

讓人值得思考的是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遇事沉著冷靜的心態,想想那個年紀我在幹嘛,做了什麼。唉!往事不堪回首啊,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