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點,北京各大互聯網企業的下班高峰才剛開始?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家居電商觀察

ID:jjtjzx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師傅,您在哪個門?”下樓前,馬科(化名)用手機預約了一輛網約車,當他走出公司總部大門時發現,門前已雲集了大量網約車。

這是深夜10點,和馬科一樣,同事們陸續奔向回家的網約車。馬科是互聯網企業的軟件工程師,這是他每天最正常的下班時間。

現狀

“沒有打卡制度也沒有嚴格上下班時間”

一件足球服、一條短褲、一個電腦包,雖然也年近三十,馬科還是保持著學生時代的穿搭風格,唯一的區別是,足球服是正版的,花了近700塊錢。

“我們這行,沒有不加班的,但是考慮到收入比較高,大家也就忍了。”

從入行到現在,馬科換了幾家公司,加班和對應的加班福利都類似。“基本都一樣,大多數是彈性工作制,不打卡,只規定工作時長,也就沒有嚴格的上下班時間。公司不會強制要求加班,但是活幹不完,誰也不會下班。當然,為了廣大程序員能安心加班,像免費晚餐或餐補、打車報銷或車補等等一定都是有的。”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騰訊希格瑪大廈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互聯網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這樣,你不加班,同事加班,領導就看在眼裡,這直接關係到評級、收入。而且,我們的工作也特殊,寫代碼有連續性,不能隨意中斷。”

“回家幹什麼呢,我連鄰居都沒見過幾次”

馬科的家離公司不遠,只有5公里,他單身,和另外兩個同事合租了一套三居室。“他們今天更晚,我就不等他們了。”回到家,馬科的習慣是玩兩把遊戲,在深夜12點前入睡。每週五天,天天如此。

他說自己沒什麼社交,更沒有談戀愛,甚至有點享受單身狀態,除了性格使然,工作太累也是一部分原因,“平時已經很累了,週末的時間想完全留給自己,打打球、看看電影。再找女朋友,實在沒精力。”

現場

01

京東總部

座標:亦莊

上週四晚10點20分

等候車輛:超過100輛

“最遠家住昌平”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司機小潘說,附近的網約車,幾乎每晚都彙集於此。“這大樓裡,兩萬人呢,下班都挺晚的,而且人家打車報銷,有地鐵也不會坐。”

正說著話,小潘的電話響了,是約車的程序員。跟附近幾個司機打完招呼,他就準備出發,“這單是去海淀的,京東以前在海淀辦過公,所以很多員工還住那邊,我拉過最遠的是去昌平。”

02

阿里巴巴

北京總部

座標:望京

上週四晚11點10分

等候車輛:約20輛

“打車軟件後臺結賬”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位於望京的阿里巴巴總部,在2016年才剛啟用,高155.65米,從五環上,就能清楚地看見大廈燈火通明。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03

騰訊

座標:知春路

上週五晚10點35分

等候車輛:約20輛

“聽說這兒活多路又遠”

04

座標:上地十街

上週五晚11點15分

等候車輛:約50輛

“有些公司直接和網約車平臺合作”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司機馬師傅說,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來此趴活:“一般晚上9點多鐘是第一個下班高峰,半夜11點是第二個,最晚的我拉過夜裡12點半的。”馬師傅透露,這些打車的年輕人打車都要票報銷,但也不是每個公司的員工都打出租車。“有一回在另一個互聯網公司拉了一個姑娘,人家委婉地告訴我,別再去那裡趴活了,拉不著活。因為公司老闆跟網約車平臺有合作,只報銷網約車,不報銷出租車。”

05

新浪 網易

座標:西北旺東路

上週五晚11點50分

等候車輛:約50輛

“最晚拉過三四點下班的”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司機趙師傅說,只要在附近,不管多晚,他都會過來看看,“看燈唄,有燈亮,就一定有人,可以等一會兒。有時候等半小時,有時候一個小時,但是活兒都是大活兒,值得。”

已經接近週五夜裡12點,很快就要跨入週末,但透過窗戶玻璃,依然能看到這幾座大廈內人影晃動。“嗨,在北京,都不容易,加班啊,是常事兒,我最晚拉過一個四點多鐘下班的,天都快亮了。”

說法

互聯網公司加班成糾紛焦點

2017年的一個案例中,張某離職後因加班時長與原公司發生糾紛,但因是彈性工作制,且張某的考勤時間顯示與應工作時間基本持平,最終仲裁對張某關於加班工資的請求沒有支持。

另一起2014年的案例中,劉某離職後因工資標準、加班時長與原公司糾紛。最終仲裁,支持了劉某請求的工資標準,但是對加班時長還是採用了原公司提供的數據。

北京市國漢律師事務所楊曉波律師提醒廣大互聯網從業者,平時注意收集加班證據,有助於一旦發生糾紛,在新《勞動法》框架下保證自己的權益。

楊曉波曾代理過一個案例,勞資雙方就考勤、加班等問題上演“智鬥”。一位工程師被裁員後,要求公司支付待通知金、補償金、補貼、獎金、加班工資等等,談崩後對簿公堂。仲裁時,工程師發現公司提供的考勤記錄可能有“貓膩”,所以就借用同事賬號登錄,發現了公司修改考勤制度的證據,並提請法院委託鑑定機構對公司考勤設備、原始數據進行司法鑑定。最終鑑定,企業確實修改了相關原始數據,不但需要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還要支付加班工資。

圖片 |孫毅北晚新視覺

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