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科學研究,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途徑;科技,是時代進步的重要動力,每一次的科技變革都帶動著時代的進步。一直以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都十分注重科技創新,全力支持科研項目的開展。“十二五”以來(2011年至今),更是取得豐碩成果,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

  • 複雜鋼結構施工過程時變分析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 工業建築混凝土結構診治關鍵技術與應用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3年,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牛荻濤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科技成果“工業建築混凝土結構診治關鍵技術與應用”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工業建築典型環境下耐久性與安全性理論及試驗研究,建立了工業建築可靠性評定體系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檢測評估理論,

填補了工業建築混凝土結構診治技術方面的多項空白。該成果的實施能夠有效延長工業建築的使用壽命,保證結構安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 水與廢水強化處理的造粒混凝技術研發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區的應用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5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王曉昌教授團隊完成的

“水與廢水強化處理的造粒混凝技術研發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區的應用”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王曉昌教授帶領的團隊歷時十餘年,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緻密型絮凝體形成的技術難題,完成了絮凝體形成理論的原始創新和造粒混凝的系列技術發明,並針對我國西北缺水地區高濁度水、高汙染濃度汙廢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完成了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工程化集成創新。

  •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6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學院白國良教授團隊完成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獲得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長期以來,白國良教授帶領的課題組進行型鋼混凝土試驗與理論創新研究工作,在型鋼混凝土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基本性能、受力機理、計算理論、設計方法方面取得了系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針對地標性公共建築和大型生命線複雜工業結構,對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中的系列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開展了試驗研究、數值模擬、理論分析和工程應用推廣工作。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及與其複合的混合結構體系具有剛度大、強度高、抗震性能好及與其他結構比較所具有的技術經濟綜合優勢,廣泛應用於大型公共建築及特殊、重載、複雜工業建築。

  • 冶金渣大規模替代水泥熟料製備高性能生態膠凝材料技術研發與推廣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8年1月,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徐德龍院士團隊完成的技術成果“冶金渣大規模替代水泥熟料製備高性能生態膠凝材料技術研發與推廣”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技術成果研發出集渣料烘乾、高壓輥式擠壓粉磨、金屬與非金屬礦物及RO相分離、顆粒分級和氣體與微粉分離為一體的先進冶金渣超細製備新工藝,開發出低振動高壓立磨裝備,在國內近40條不同規模生產線上應用,達國際先進水平,年利用冶金渣

2400萬噸,經濟、環保效益巨大,推動了中國鋼鐵企業廢渣資源化利用的進程。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 大型水電工程地下洞室熱溼環境調控關鍵技術、系列產品研發及應用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3年,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李安桂教授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成果“大型水電工程地下洞室熱溼環境調控關鍵技術、系列產品研發及應用”獲2012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目以大型水電工程地下空氣環境質量保障為目標,研究解決了水電行業地下空間環境技術涉及的供熱通風及空調工程領域一系列難題,推動了國家及行業新標準建設。該成果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水電建設工程的地下熱溼環境調控領域中得到應用,對保障人體健康和重大工業設備環境安全、促進我國水電工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地鐵環境保障與高效節能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7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李安桂教授團隊完成的“地鐵環境保障與高效節能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榮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李安桂教授團隊針對長期困擾地鐵工程建設與運營的環控系統能耗高、佔地多、形式複雜等歷史性難題,進行了十餘年的艱苦攻關,創新發明了地鐵環控系列新技術、設計方法及技術設備,取得了一批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重大理論與技術成果。其中包括:發明了地鐵環境保障用通風空調多功能設備集成化技術,

解決了傳統地鐵環控系統能耗高、佔地多、運行控制繁瑣的難題;發明了“柱-壁-體”空氣湖通風高效氣流組織技術及設計方法;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控系列新技術等。

厲害了!陝西這所高校,7年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國務院批准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經過60多年並校以來地建設和發展,實力不斷增強。“十二五”以來,學校先後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在國家重大教育教學改革中,學校先後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學校、“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和“國家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平臺和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實施院校”;入選“全國深化創新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和“工程碩士教育創新院校”;入選教育部首屆“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在未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會繼續為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知名、國內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