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我們知道,科技的革新,取決於是否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要使科技新成果迅速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也同樣需要有大批高級專門人才作為基本條件,當然,科技平臺同樣重要。在擁有優秀的科研人員的同時,一個雄厚的科技平臺能夠催生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一直以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學校擁有

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28個省部級科技平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生態建築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生態建築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依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粉體工程研究所建設,2011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集科研、教學、研究生培養、工程設計和諮詢、新技術開發和專利產品製造為一體的新型科教實體,具有國家建材設計甲級資質。 目前已形成水泥預熱預分解技術、綜合節能粉磨技術、工業廢渣利用、粉體儲存、水泥工業CO2捕集、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汙泥、輸送均化技術等固定的研發方向,尤其在水泥生產核心技術研發、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中心先後承擔並順利完成國家“七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和聯合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其他省部級項目及企業委託的各類水泥工程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與應用項目等300多項。中心開發的多項國際領先技術已經成功應用於國內20餘條鋼鐵、化工工業生產線,革新了多個行業的生產技術,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為我國建材工業清潔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2012年11月12日,國家科技部公佈了第四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的評選結果,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被評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設立的主要從事科技成果推廣、技術轉移、科技中介服務、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工作的專門機構,由科技處負責開展工作。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近年來,該中心創新技術轉移模式,一批標誌性科技成果以合作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形式得到轉化,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年均承擔各類橫向科研項目500餘項,年均橫向科研經費超億元。中心多渠道、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十一五”以來,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共建技術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示範園等產學研聯合開發機構28個,發起和參與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8家,與30餘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先後獲得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先進集體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九五”、“十五”、“十一五”陝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先進集體。

城市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城市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為依託,2015年10月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批准成立。基地與國際水協以及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荷蘭、韓國等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研究涵蓋汙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城市水體修復與水環境改善等技術,開展面向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環境建設領域相關工作。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將致力打造高水平的國際交流、項目合作、技術引進提升和再創新的平臺,在水環境領域研發、交流、技術推廣等各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推廣。

國家幹法水泥迴轉窯預熱預分解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國家幹法水泥迴轉窯預熱分解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依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粉體工程研究所建設,是集科研、教學、研究生培養、工程設計和諮詢、新技術開發和專利產品製造為一體的新型科教實體,具有國家建材設計甲級資質。目前已形成高效節能綠色水泥製造技術的研發、集成與產業化,水泥工業CO2捕集與應用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汙泥技術等研究方向。中心研發的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高固氣比懸浮預熱分解理論與技術(XDL水泥熟料煅燒新工藝)”實現了迴轉窯水泥煅燒熟料技術一次新的突破,多項指標創新型幹法技術國際領先水平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中心成果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項,國家發明四等獎一項,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獎一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12項,中心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高固氣比懸浮預熱分解理論與技術(XDL水泥熟料煅燒新工藝)”入選201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第四批)

省部共建西部綠色建築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西部綠色建築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有科研人員60餘人。組建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獲得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獲得者1名等優秀人才為核心的隊伍,以及聘任了15位綠色建築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近年來,實驗室共承擔綠色建築領域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2010年劉加平院士《西部低能耗建築設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2年牛荻濤教授《工業建築混凝土結構診治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2年劉加平院士獲何梁何利獎。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鋼結構穩定與抗震技術研發基地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鋼結構穩定與抗震技術研發基地依託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以土木工程學院為支撐,是結構工程學科從事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的重要基地。

鋼結構穩定與抗震技術研發基地依託結構與抗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先進試驗條件,立足西北,面向全國,致力於解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大科學理論和應用技術問題。

功能材料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功能材料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瞄準我國功能材料加工行業發展的技術需求,解決功能材料加工行業的共性、關鍵性、前沿性技術難題,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同時與相關企業開展新型功能材料工程化的轉化工作,為實現和引領國內功能材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通過“功能材料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平臺,藉助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科技和人才優勢,打造國家級鉬材料技術產業化高水平平臺,為行業發展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服務作用。

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擁有7個“國家級科技平臺”

作為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在注重學校教育質量的同時也不斷提高科研水平。

“十二五”以來,學校先後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十三五"期間,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將繼續為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知名、國內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