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前言:從小我媽就教育我不要隨便拿人家東西,長大後我更明白欠了人情是要還的。



記得有一次坐高鐵上鄭州,身上帶了點小餅乾,包裝也好看。當我正吃得不亦樂乎,發現過道上一個小妹妹盯著我手裡的餅乾,一臉渴望。我被她的樣子逗樂了,隨手拿了一包說:“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來她已經向我伸手,最後反而又縮了回去,臉上的表情變了又變,彷彿做了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對我說:“媽媽說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哥哥我不要了。”

  

我說:“那你跟我說謝謝,說了謝謝就不是隨便拿了呀。”小姑娘甜甜地跟我說了聲謝謝,接過我的餅乾,興高采烈地跑了。

  

沒過多久,小姑娘又回來了,手裡拿了個大蘋果,對我說:“哥哥,吃蘋果。”

  

我說:“哥哥不吃,但哥哥謝謝你。”

  

小姑娘說:“媽媽說了,拿了別人的禮物,也要給別人禮物。你不要我就不走啦。”

  

我說:“好好好,哥哥收下了,謝謝你的禮物。”

  

這件事情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這麼小的姑娘都知道佔人便宜不對,我想這便是教養吧。竟也知道“人情往來”這回事!

  

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關於“父親用三碗雞蛋麵教會孩子不佔便宜的意義“。


第1碗



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碗說。

  

父親說:“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

  

兒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麵註冊了商標。

  

“不後悔?”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後一遍。

  

“不後悔!”為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後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著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爸爸碗裡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

  

父親指著碗裡的兩個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兒子一臉無奈。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第2碗




在一個週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情景再現,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兒子說著,拿過了沒蛋的那碗。“不後悔?”父親問。

  

“不後悔!”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

  

父親指著蛋說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


第3碗



又過了數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平靜地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麵很快見底。

  

兒子意外發現自己碗裡也藏著蛋。

  

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似“吃虧”的事,實則是幫孩子傳送“教養”和“修養”的道理。而這兩種人在社會上不會混的很差。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實際上這麼多年來,我養成了一個習慣——

不隨便佔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會說一聲謝謝。

  

去年,朋友託我辦點事兒。


朋友有個熟人也跟我認識,知道了,跑來跟我說:聽說你要辦啥事兒,剛好我這也要辦,你瞭解流程,順便幫我也辦了吧。


我想大家都認識,就送個順水人情吧。


辦好回來,告知他,事兒辦好了。他拉著我的手,一通感謝,說一定要請我吃飯。


我一看到飯點了,我說擇日不如撞日,乾脆就現在吧。


他閃爍其詞,只說下回下回。


當然,這件事情從此沒有下文了,就連他在路上碰到我,都會假裝沒看見。


我向朋友打聽這人怎麼回事。


朋友說:這人就這樣,啥事兒都愛佔人便宜。以前總是求我幫他幹活,說自己有啥事走不開,結果幫他幹完,連句謝謝都沒有。認識他的人都不待見他,他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見,所以回回都換人佔便宜,佔完便宜就假裝不認識,也就是你不在我們單位不知道。你看現在別說幫他了,誰會正眼看他?這人一點教養都沒有。


我恍然大悟。


我說這個故事不是我惦記那頓飯,而是我想表達一個道理:愛佔便宜之人,人恆厭之。


我媽有個閨蜜,在我出生前,她們做了好幾年鄰居,後來大家都搬家了關係卻依然親密如故。


我這個阿姨是潮州人,潮州人喜歡做滷水(順便安利一下潮州滷水,真的好吃!)每回滷了鴨翅鴨掌都會往我家送一份。


而我媽回回買了什麼好用的物什也會往她家送去,通過人情往來這樣的儀式,我們讓彼此知道“我記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


我媽和她的閨蜜儀式感就十足,所以30年來關係都是那麼好。即使現在,我阿姨抱了倆孫子,經常忙著帶孩子,串門的機會少了,這樣的儀式依然沒有變過。


最近我家裝修房子,每當我媽沒空看著的時候,阿姨總是會自告奮勇。當她有什麼事情要幫忙,我媽也是當仁不讓。



世間的所有情感,都是一種儀式。通過“不佔便宜”“人情往來”這樣的儀式,我們讓彼此知道“我記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

  

不是說“重要的不是你輝煌的時候有多少人知道你,而是你落魄的時候有多少人記得你。”憑什麼人家會記得你,憑的就是人情往來這樣的儀式。懂得人情往來是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曉待人處事的方法,走到哪裡都會有人記得你。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大家關係才更緊密啊。

  

有人說我連自己都管不好,還管得了人情往來?

  

“窮則獨善其身”,所以,你人窮可以,但別佔人便宜,這是你獨善其身的教養。

  

“達則兼濟天下”,人情通達禮尚往來,這是你為人處世的修養。


“教養”和“修養”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每個父母都應該以身作則。培養孩子這樣的品性和素質。這樣的孩子才會走的更高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