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成都城與西邊的岷山山脈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有著密切的關係?

蜀王秘檔·兩任蜀王筆下的錦城十景(九)岷山晴雪①

岷山晴雪

突兀高山太白西,層峰聳拔與天齊。

瓊林冷豔徵鴻沒,玉樹寒光舞鶴迷。

千仞巍巍明月出,萬重岌岌白雲低。

千秋永鎮邦基固,國政餘閒一品題。

岷山晴雪

晴日高明雪色新,接天雄鎮迥嶙峋。

乾坤萬里銀關固,巴蜀千秋玉塞屯。

爽氣入懷消酒病,寒光到面淨詩塵。

朱樓幾許雲天闊,倚遍雕闌獨岸巾。

煦日暖照,晴朗無雲,天空藍得像一看純淨度非常高的寶石。

在城市遠遠的西邊,出現了連綿起伏的山脈。山脈中突兀的大山上覆蓋著白雪,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醒目……啊,岷山晴雪!

站在城市中心的蜀王府高樓上,極目遠眺,這樣的景緻不僅讓明朝的兩任蜀王朱申鑿和朱讓栩心情澎湃,也讓他們詩興大發。

在兩任蜀王眼裡,錦城十景中的一席,必須讓給這個大自然賜予的景緻。

儘管錦城十景中自然風光如浣花煙雨、霽川野渡等也有,但岷山晴雪這一景緻卻很難常見。

四川发现|成都城与西边的岷山山脉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都城與周圍的地形地貌。

岷山山脈與成都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成都城位於成都平原腹部,四川盆地西部。在城市的西邊和東邊,分別有岷山與龍泉山兩條山脈。

岷山山脈與龍泉山山脈基本上處於平行狀態,中間就是成都城。可以說,成都城是被群山環抱的一個城市。

龍泉山脈離成都城較近,山脈海拔不算高,也沒有特別突出的高山,更沒有終年積雪。

而岷山山脈相對離成都城較遠,山脈海拔較高,突出的、終年積雪的高山眾多。

對成都城乃至成都平原來說,岷山意義重大。

2000多萬年前,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抬高,形成岷山山脈。西邊高原的冰川消融,形成多條江河。

江河水帶著大量沉積物,從岷山山脈的低谷地帶蜿蜒奔湧而出,從高到低往下流,不停地衝刷,最終刷出越來越大的平原,形成了西北高、東南低的成都平原,俗稱川西平原、川西壩子。

成都平原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80公里,面積約9000平方公里,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

9000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呢?估計有點抽象。這麼說吧,成都三環路全長大約有51公里,三環內的面積大約是210平方公里。對比一下,就知道成都平原有多大了。

岷山孕育了古蜀文明和成都城

成都平原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為人居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新石器晚期,生活在岷山山脈的人類幾個族群,沿著江河,摸摸索索走進了成都平原。這一來,就再也難以離去。

成都平原由此迎來了以蠶叢、柏濩、魚鳧“三代蜀王”為代表的古蜀先民幾大族群,並進入了他們創造的古代文明時代。

換個角度說,是岷山孕育了古蜀文明和成都城。

此後的歷史大家就很熟悉了,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率軍從石牛道南下伐蜀。同年十月,秦國滅掉最後的古蜀王國——開明王朝。

蜀地成為秦國的一部分,被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中,與中原文明打通了暢通交往的道路,成為中國不可缺少的領地。兩年後,被設為蜀郡,成都城是蜀郡郡治所在地。

岷山有深厚的自然和人文底蘊

那麼,岷山又是怎樣的一條山脈呢?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岷山是從甘肅東南岷縣南部延伸到四川峨眉山的一條褶皺山脈,大致呈西北到東南走向,逶迤700多公里,自古有“千里岷山”之說。

岷山的主體部分在四川,有摩天嶺、雪寶頂、九頂山、青城山、峨眉山、四姑娘山、鷓鴣山等著名山峰。龍門山和邛崍山是岷山的中南段山脈,峨眉山是岷山南端突起的山峰。

岷山山脊海拔在4000-4500米,主峰雪寶頂位於松潘縣境內,海拔5588米,是四川著名的山峰之一。雪寶頂5000米以上分佈有現代冰川,也有很多古冰川遺蹟。

岷山自然資源非常豐厚,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大熊棲息地,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等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風景名勝。

相比自然風光,岷山的人文底蘊更為深厚。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岷山是天帝與眾神的天庭所在地“海內崑崙山”和神仙文化、道教發祥地,中華人文女祖、蠶桑神、旅遊神嫘祖和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也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

中國古代名著《禹貢》中,就有關於岷山的記載:“岷山之陽,至於衡山,見湖廣名山。又曰:岷山導江。”

《荀子·子道》也提到了岷山:“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說:“岷山夏含霜雪,殆崑崙之伯仲也。”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寫道:“嘗登岷山,欲窮江源而不可得。蓋自蜀境之西,大山廣谷,谽岈(hānxiā,山石險峻的意思)起復,西南走蠻箐中,皆岷山也,則江所從來遠矣。”

1935年9月,中央紅軍翻越岷山時,毛澤東在山頂上極目四望,看見了雪峰如海的神奇世界,遂在《七律·長征》中寫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詩句。

如此雄偉壯觀的岷山,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有在成都城難得一見的說法呢?(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