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書家鄭道昭其人其書

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鄭道昭(公元?~公元516年) 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滎陽開封(今屬河南)人,北魏大臣鄭羲(文公)季子,北朝魏詩人、書法家。史稱鄭道昭“少而好學,博覽群言,……博學經書,才冠秘穎。”工書法,善正書,擘窠書尤佳,格韻高秀,體勢高逸,很是耐看。魏孝文帝時始為官,歷任秘書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中書郎、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監祭酒、秘書監、滎陽邑中正,永平年間出任光州刺史兼平東將軍。任職期間,以政為官,崇尚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不任威刑,政務寬厚,以教化和培養人才為己任,很受百姓擁戴。死後追贈鎮北將軍、相州刺史,諡號文恭。

在北朝文學開始興起之際,鄭道昭是一位較有成就的詩人。政餘閒暇時間,他流連山水,鍾情自然。其詩長於寫景,稍染高古清拔之氣,風格與南朝的謝靈運和鮑照相近。《魏書·鄭羲附道昭傳》說他“好為詩賦,凡數十篇”,但今僅存詩4首,文3篇。輯入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和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詩如《與道俗□人出萊城東南九里登雲峰山論經書》的“雙闕承漢開,絕□虹縈□,澗□禽朝迷,竇狹鳥過亟。”《登雲峰山觀海島》中的“山遊悅遙賞,觀滄眺白沙”。今存他的3篇文章中,有兩篇是章表。

鄭道昭修身養性,喜好煉氣化丹,曾於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在萊州大基山依向東、西、南、北、中處設“青煙寺”、“白雲堂”、“宋陽臺”、“玄靈宮”、“中明壇”煉氣之處,並刻字以志,還做了一首《置仙壇詩》題刻於壁。從此,萊州雲峰山、大基山光彩大增,名揚四海。熠熠生輝的石刻,使海內外眾多遊人墨客嚮往。

南北朝,是一個大動盪大變化的時代,朝代更迭,民族交融,人們思想活躍,文學藝術呈現出自春秋戰國以來的第二個興盛期。作為文字藝術的書法也逐漸地從漢隸向楷書轉變,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魏碑”體。鄭道昭所書的魏碑石刻在我國書法藝術和文字研究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書法藝術造詣上,冠群家之首。書刻於青州、光州二州山崖的眾多題刻總稱“雲峰刻石”(包括掖縣的雲峰山、大基山,平度縣的天柱山,益都縣的玲瓏山)。清嘉慶、道光年間山東雲峰山、天柱山等處,發現鄭道昭書刻四十多處,成為北魏書法藝術的三大寶庫之一。其中以《鄭文公上碑》、《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摩崖刻石最為著名。

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鄭文公碑》

《鄭文公碑》是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鄭道昭為了紀念其父鄭羲所刻,又稱《鄭羲碑》。開始刻在天柱山巔,後來發現掖縣南方雲峰山的石質較佳,又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稱為上碑,字比較小,因為石質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稱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歷來所稱下碑為《鄭文公碑》。碑名全稱為《魏故中書令秘書監使持節督兗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刻於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碑額楷書題為“滎陽鄭文公之碑”。碑面縱12.66米,橫3.61米,計51行,每行29字。《鄭文公碑》傳無宋拓本,直至清阮元親臨摹拓,且考訂為鄭道昭的作品後才受到重視。此碑是魏碑楷書的最佳範本。

此碑書法下筆多用中鋒,筆行跌宕起伏,起落轉折,處處著實;間用側鋒取勢,忽而峻發平鋪,既有鋒芒外耀,尤多筋骨內含。妙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故能給人以結體寬博,筆力雄強的感受。通研此碑,可得兩大主要特徵:一、內含“篆引之勢”、“隸分之韻”、“草行之情”。這是從碑中書法用筆與結字之妙得來。用筆多圓含篆意,多縱橫富草情,但提按輕重變化不明顯。結字寬厚,點畫舒展,字勢波折,隸韻十足。清代包世臣說:“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畫本石鼓,與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體近易見也。”又說此碑“有云鶴海鷗之態”。 近代著名書家沈尹默先生則謂:“通觀全碑,但覺氣象淵穆雍容,骨勢開張洞達,若逐字空之,則寬和而謹束,平實而峻肆,朴茂而疏宕,沉雄而清麗,極正書之能事。”二、勢強力重,雄渾開張。此碑的風格與南方《瘞鶴銘》相似,而且同是摩崖書。碑中字字規整安穩,血脈相通,有如拋磚擲石,氣勢宏偉,動人心魄。

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論經書詩》

北魏正書摩崖刻石群。永平中鄭道昭嘗登雲峰山、天柱山、大基山等名山大川遊覽唱酬,足跡所至,輒書碑題詩於崖石上,其書閒雅簡淡,渾穆而有篆隸遺韻,為北魏著名碑刻。 然因椎拓不易,流傳較少。

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觀海童詩》

北魏鄭道昭書。石在山東萊縣雲峰山,自古傳拓多作《觀海島詩》,字勢寬大,有筆意。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把鄭道昭雲峰刻石42種列於“妙品”上。稱“雲峰山刻石,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

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白駒谷題名》

玲瓏山魏碑石刻,與萊州、平度的鄭文公碑並稱“魏碑三奇”,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有著重要的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鄭道昭在玲瓏山留下一處題刻稱為《白駒谷題名》,字體最大,也最為知名。

這十九個徑尺大字,筆筆銀鉤鐵劃,折如刀戟,雄建孔武,力透山石,筆意蒼老,端雅可愛,最受後人推崇。“雄冠魏碑一成風,白駒筆走似飛龍”,這是人們謁青州玲瓏山後對玲瓏山書法遺蹟的讚譽。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十分尊崇鄭道昭。1925年,康有為曾經到過青州,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造訪玲瓏山,瞻仰鑑賞鄭道昭留在青州的無價墨寶。近年來,眾多的中外書法愛好者,尤其是日本的書法家都不遠萬里,專程來玲瓏山瞻拜,登山越嶺,不辭辛勞。

北魏书家郑道昭其人其书

《白雲堂題名》 玲瓏山,山前通天洞,洞內西壁上題有:“滎陽鄭道昭白雲堂中解易老也”,是《白雲堂題名》。

《北峰山題名》

玲瓏山,山巔逄公祠東北處一石崖上題有:“滎陽鄭道昭解衣冠處”,是《北峰山題名》。

山頂的這兩處題刻,《白雲堂題名》保存完好,《北峰山題名》卻由於年代久遠,風雨浸蝕,祠宇毀壞,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僅有碑上半部的拓片傳世,極為珍貴。

鄭道昭留在世上的40餘處碑刻,在山東主要集中在青州、平度、萊州等地。在青州有3處,都在玲瓏山,山頂有兩處,山下有一處。以上僅為其部分書法碑刻作品。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