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當年肯賣掉阿拉斯加,那麼未來有無可能賣掉西伯利亞?

聽上去很“振奮人心”,建議把起稅點從5000調回3500,多徵收一點用來集中力量辦這種大事,相信很多人會支持(我肯定不是其中一員)。但現實中,並不具備操作性。

時移世易,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

1867年,沙俄政府以720萬美元的高價,賣掉了1717855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沙俄談判代表為此獲得了沙皇2.5萬銀盧布的獎勵佣金,外加私下黑了16.5萬美元,撈得腦滿腸肥、不亦樂乎。

沙俄當年肯賣掉阿拉斯加,那麼未來有無可能賣掉西伯利亞?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付出了大量戰爭經費和二十幾萬士兵的傷亡,卻失去了黑海的控制,負債嚴重,國內危機爆發。

幾年後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沙俄堅定地支持北方聯邦政府,不惜派出艦隊,你英國佬法國佬陪土耳其跟我搗亂,我也堅決陪美國佬在你們家後院搗亂,美俄陷入蜜月期。

出賣阿拉斯加的事情就浮出水面。

阿拉斯加對當時的沙俄來說是一塊曹操眼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人來買這塊雞肋,再好不過。

雖然說俄羅斯人從來都認為俄羅斯沒有一塊多餘的土地,天生就帶著領土擴張的基因,但這次他們被這塊雞肋卡住喉嚨了。

沙俄當年肯賣掉阿拉斯加,那麼未來有無可能賣掉西伯利亞?

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是在西伯利亞的最東北角白令海峽的對面,屬於美洲地域,1741年,一位丹麥探險家率領著一群俄羅斯水手發現了此地,這裡盛產的只有海豹皮,俄羅斯人對它保持足夠興趣,於是他們留了下來,沙俄效仿英國在印度的管理模式,在這裡成立了俄美公司,準備給沙皇創造源源不斷的利潤(雖然大多時間是在虧損),甚至還設立了東正教堂,強迫當地人改變宗教信仰,看得出來,他們是很想長期佔據經營這塊土地的。

相對隱憂,這些海豹皮利潤真的只能算作雞肋上粘附的一點點肉。

英國人在北美的經營根深蒂固,俄羅斯人認為,根據時局,早晚會有一場衝突爆發,俄羅斯看著距離阿拉斯加最近,但艦隊遠在波羅的海,到這裡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可以說,必敗無疑。俄羅斯不願意失敗,克里米亞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必然要失敗的陰影再加上雞肋的肉質太少,使得他們私下與美國佬接洽,尋求他們的支持。

假如讓美國人接手阿拉斯加,擋住英國佬的覬覦,為西伯利亞創造一段緩衝區,這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美國人在國務卿西華德的力主下投桃報李、宣佈接盤阿拉斯加,付出的代價大致相當於沙俄派出的支援艦隊的軍費,即便這樣,西華德也為當時美國社會詬病,花錢太多啦!好在美國政府也沒錢買,尋求了一傢俬人財團的幫助,這才如願以償。

沙俄當年肯賣掉阿拉斯加,那麼未來有無可能賣掉西伯利亞?

回頭看美俄的這次交易,美國肯定是躺賺,光是地下數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當年不具備開採手段的這些寶貝,現在市值已經遠超萬億美元。

未來有一天的俄羅斯會不會窮到崽賣爺田的地步不好說,但體制(不是沙皇一人說了算)決定了領土交易不具備操作性,俄羅斯人也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