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

在你開口講笑話前,告訴別人“我要說一個笑話”時,這個笑話就已經失去了它的精神,還會讓對方笑不笑都尷尬。

01

學生時代,我常常會遇到一些推銷員,推銷信用卡、各種培訓等。

當他們的業務完成情況距離達標量還有一定差距時,就會聽到他們用一種近乎哀求的語氣說:“最近業績真的很難做,請你幫個忙行嗎?”

以前覺得,他們或許是抓住了“學生單純,好說話”的特點,才出此下策。

後來工作以後,也遇到不少這樣的推銷員,不是用戰術說服你,而是先示弱表明自己的難處,企圖爭取對方的同情。

雖然,這種溝通方法偶爾的確能奏效。

但根據社會學家的統計發現,示弱分為很多種,這種“貶低自己”的做法,是其中效果最差的

研究發現,會使用這種“技巧”的談判者,內心多半覺得示弱只是權宜之計,但對溝通的另一方來說,可不是這樣。

因為對方通常會信以為真,認為你是個“失敗者”,他們是因為“同情你”、“想幫助你”而讓步

所以即使你這次達到了目的,接下來也很難從對方身上得到更多信任與好感。

“貶低自己”也是一種低自我價值感的體現

這種“低價值感”有時還會影響到生活中的一個方面:愛情。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

記得有個節目裡,一個女演員談到自己童星出道,大學時被很多男生追。

追求她的男生,因為都看過她的戲,所以很尊重她,甚至為了迎合她說不少客套話。

但和這一類男生在一起時,她能感覺到他們的緊張,相處起來自然少不了尷尬。

可她並不喜歡這樣。

唯獨一個男生,因為沒看過她的戲,反而和她相處得很自然。

很多人在戀愛中,總是把自己置於相當低的位置。

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好像對方願意和自己在一起是一種恩賜。

但這樣的人往往難有好的愛情,因為他在愛情開始之前,就已經失去自己。

正如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220:自愛》中所說: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

人際交往中,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是自負。

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是自卑。

把自己和他人看得一樣重要,才是恰到好處的平衡。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會在溝通中通過貶低自己來達到目的。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

02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冷不丁冒出一句直戳你心窩、讓你尷尬到無地自容的話。

末了還美其名曰“真性情”、“個性直爽”。

大學時,舍友W就是這樣。

第一次見面時,她就告訴宿舍裡的所有人:“我這個人性格直爽,說話也比較直,希望大家不要往心裡去。”

剛開始我以為這是客套話,沒想到她真的是一點也沒謙虛。

有一回,隔壁宿舍的小雅穿著新買的風衣到我們宿舍,問我們好不好看。

雖然穿著少了一些學生的朝氣,但也成熟幹練,別有一番韻味。

其他舍友都稱讚衣服大方有氣質,意見不同的人也只說成熟了一些。

唯獨W直言不諱地說:“這衣服你穿著都老了二十歲了,看著像40歲的大媽,還是退了吧,我可是為你好才說實話的。”

小雅白了W一眼,冷哼了一聲,就轉身出門了。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W總是能在不經意間說出一些刺耳的話,讓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打著“說話直”的名義,做著各種沒禮貌的事,類似的表達還有:

“有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啊……”

“說句不愛聽的……”

“我說了你別生氣哈……”

這就相當於,明知道會傷害別人,卻依然心安理得

並且語氣裡還透露著,因為我坦白了,你就一定要原諒。

真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的神邏輯。

這種不考慮他人感受,只顧自己逞一時嘴快的行為,也是自我意識過於膨脹的表現。

但人類既為社群動物,就一定要認識到“自我”與“他人”的區別。

過分張揚自我意識,只會給他人帶來 “自私自利”的印象,讓別人對你避恐不及。

語言大師林語堂說過:

“在你開口講笑話前,告訴別人‘我要說一個笑話’時,這個笑話就已經失去了它的精神,還會讓對方笑不笑都尷尬。”

同樣的,溝通的時候你暗示或者明示對方“我說話比較直接,不要太介意”,只會讓人不得不對你介意,讓情況更難掌控而已。

與其事前提醒,然後事後後悔,不如在開口前多考慮三秒,把這些會讓人介意的話用別的詞代替,來一個一勞永逸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把“說話直”當作自己的免罪金牌。

03

除了說話直,還有一些人說出來的話總會讓人覺得生硬、不中聽。

不是因為這些話沒道理,而是否定得太快。

例如,當你撥通客服的電話,抱怨某產品的缺陷時,對方如果第一時間就用“事情不是這樣……”、“你搞錯了……”等否定你的語句,你可能會覺得不舒服。

這就是因為,你接收到的信息,是對方的“拒絕”,不管對方說得多有道理,你的內心都已經開始反抗了

因此,客服要想順利解決這件事,也變得難上加難。

當某一方處於劣勢地位時,直接說出否定的話,或者態度太強硬,並不會讓對方覺得這是有骨氣的表現,只會讓他們覺得下不了臺。

而要排除太生硬的語句,只要把握一個原則:

用“是”代替“否”。

主持人孟非就很好地踐行了這一原則。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

《非誠勿擾》曾經來過一個以節儉為榮的“另類”男嘉賓。

介紹自己時,他說:“我五年沒有買過衣服,幾乎每天都是饅頭加鹹菜。

工資雖然不少,但是我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錢對我來說就是能不花就不花。

我打算在北京攢一套房子錢,希望能有女嘉賓願意跟我每天吃饅頭、鹹菜。”

這番話立刻引起了女嘉賓的反感,紛紛表示:“太摳了”。

男嘉賓越來越尷尬,孟非出來救場: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真的不錯,現在有這想法的人太少了,我們應該學習勤儉節約。”

男嘉賓的臉色緩和了許多。

接著孟非又說:“可是咱得知道,生活不是一個火坑,不要覺得你在裡面吃苦受罪。

我認為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為了錢、房子就把自己當成機器一樣工作,咱也別為了攢錢每天都不花錢買菜,這樣對身體也不好,是不是?

再說了,錢又不是省出來的,該花還得花,你每天都活得開心,讓自己的女朋友也開心,這就是最好的生活嘛。”

聽到這一席話,男嘉賓點點頭,表示自己的想法有些過了,臺下一片掌聲。

《軟談判》一書中提到:

語意軟有幾個好處,其中之一是能創造模稜兩可的認知空間,第二是可避免因為尖銳言詞而使雙方形成對立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用“一定”、“絕對”等強硬的語氣說服別人,而是代之以“我認為”、“一般說來”等語意較軟的詞。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說這3句話

生活中,很多矛盾都源於不暢的溝通,也有很多麻煩,都解決於一次有效的表達。

溝通是一門藝術,閒談也要掌握分寸和節奏。

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我們才能做自己最強的公關,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書籍:張潛 《軟談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