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郫都區林下經濟( 院線合作項目) ; 烏蒙山區羊肚菌高效栽培( CGZH2017FP23)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食用菌創新團隊建設項目( 川農業[2009]75 號) 。

郫都區是成都市主要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由於大部分花卉苗木都要生長多年才能見效,加上近年花卉苗木價格下滑,對花卉苗木種植經營戶眼下的經濟收益影響較大。但是花卉苗木林下有較大的空地資源可以利用發展林下經濟,長短結合,從而提高花卉產業附加值,增加種植戶的收益。在院區合作項目的支持下,筆者在郫都區花園鎮針對林下生態條件進行了2 年羊肚菌高效栽培試驗與示範,探索總結了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術。

1 林地條件

落葉林和常綠林均可,林間條件要求樹木排列基本整齊,具有1m 以上的行間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汙染源,無白蟻等害蟲,土壤肥沃、疏鬆透氣、富含有機質。

2 栽培季節

成都平原地區播種期一般安排在11 月上旬至12 月上旬,溫度穩定在10 ~ 18℃期間,出菇期為次年2 月中旬至3 月底。

3 土地整理

場地選好之後,應提前修剪下層枝丫,方便林下作業,廕庇度高的常綠林要適當修剪上層樹枝,使林間呈半陰半陽狀。清除石塊、雜草等各種雜物,開挖排水溝,翻耕疏鬆土壤。酸性土壤可在翻耕前施用100 ~ 200kg /667m2 石灰。

4 劃線作畦

根據林下條件劃線作畦,畦寬80 ~ 100cm,畦間留寬40 ~ 50cm,深10 ~ 25cm 的人行道。乾燥、排水良好的地塊可作低畦; 出菇季雨水較多,排水不良及粘質土壤應作深溝高畦,防止畦面積水。需開深溝的地塊,可在播種前將人行道的土壤鏟一部分到畦面上備用。

5 播種覆土

播種時的土壤要求呈溼潤狀態,將羊肚菌栽培種加拌種劑( 濃度2‰) 溶液拌溼混勻,均勻地撒播在畦面上,用種量為550 瓶( 菌種瓶容量450 ~500mL /667m2 ) 。取人行道的土壤覆蓋,厚度2 ~3cm。畦面最好整理成梳背形。

6 調整林間遮陽度

根據林地的廕庇度條件選擇遮陽網密度,使林

下滿足半陰半陽的條件。開始水分管理後可在畦面上搭建60 ~ 70cm 高的小拱棚,試驗證明搭建小拱棚可保溫保溼,減少噴水次數,提前10 ~ 15d 出菇,增加產量。在菌絲生長期間要經常揭開薄膜通風透氣,出菇期若小拱棚內溫度超過18℃時,去除薄膜。

7 發菌期管理

播種3d 後根據土壤墒情開始噴水管理,第1 次噴水要求噴透,但不能積水。之後根據土壤溼潤情況進行噴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及時拔除藤蔓類雜草。

8 擺放轉化袋

播種後15 ~ 25d 左右擺放轉化袋,轉化袋用量1600 ~ 2000 袋/667m2。在轉化袋一面用帶有小釘的小木板打孔( 打20 多個孔) ,打孔面緊貼畦面橫

放在土壤表面,保持至出菇前取走轉化袋集中處理。

9 出菇期管理

氣溫穩定在8℃時逐漸加強水分管理,3 ~ 4d 後噴1 次透水,促進子實體形成。出菇期間要增加噴水次數和噴水量,確保子實體生長需要,但是畦面和溝內都不要有積水。保持通風良好,空氣清新。

10 採收

子實體出土後一般經過7 ~ 10d 生長後成熟,當羊肚菌蜂窩狀的子囊果部分已基本展開即可採收。採收方法是用小刀齊土面割下。然後清除基部泥土,分級銷售或乾製,幹品需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吉山花瑤

基金項目: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