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最近,廠長身邊的朋友都炸開了鍋,起因是一位導演的朋友圈。

在這條朋友圈裡,這位導演指出了目前影視行業中幾乎被“默認”的超時工作,控訴電影行業對工作人員缺乏基本的尊重。

“我們都對自己說,連續通宵拍攝可以,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沒問題,大家不都是這樣。於是這個行業越來越不把基本的人道當回事,不對不可以的事說不,美其名曰為了創作。”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同行都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對這位導演表示支持,從自己做起,“不規矩的組不去,不講究的戲不接”,也有人表示,“沒用,現實情況是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廠長有很多朋友都是影視工作者,所以知道在這一行裡,超時工作確實很常見。雖然《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休息一日等等,在影視行業裡只能一笑置之。

約一位剪輯朋友吃飯,約了一個月都沒約上,凌晨翻朋友圈,發現她還在剪片子,“時間很趕,一週內就要交付,沒辦法啊”,電話裡朋友疲倦地嘆口氣,彷彿隔著聽筒都能看見她充滿怨念的黑眼圈。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別人在劇組吃飯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你在劇組吃飯

“中國大部分的劇組,工作人員吃飯都是蹲在地上的,24小時連軸轉都是正常現象!”

廠長和身邊的朋友也聊了聊,聽他們吐槽自己所在崗位上的各種不合理,激動得幾乎當場掀桌,國內影視行業中存在已久、習以為常的怪現狀,也紛紛浮出水面。

一位製片朋友告訴廠長,在國內的廣告圈,因為價格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工會規範保護,品牌方會把自己的廣告業務代理給多家公司,以“比稿”的形式選擇出成本最低的一家。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這就迫使製作團隊為求生存,不擇手段壓低成本,做預算時拼命擠壓進度,壓縮製作週期,強迫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因為一旦機器開始運轉,每分每秒都是錢。

在國內,設備的成本、場地的成本、演員和工作人員酬勞的成本都是按天計算的,多一天都是不小的數目,三天的工作量如果壓縮成兩天完成,成本會大大降低,案子才會更有競爭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嚴重破壞了行業生態”,不僅如此,還常常出現打著比稿的幌子騙稿的情況。

另一位影視圈資深前輩則表示,加班加點,很多時候也是由職業規範的缺失、團隊本身不專業造成的,經驗不足、計劃不周、前期準備不充分,在開拍前許多東西都沒有落實到位,導致到了片場需要逐個處理,某一職能的失誤、某一環節的拖延,都會影響進度,導致整組需要加班。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一位導演補充道,甲方瞎指揮的情況也會造成進度的拖延,“最讓我崩潰的一次是,一個片子裡有逆光的鏡頭,人物是剪影,客戶看了說,‘嗯這個鏡頭好看,但能把臉提亮一點嗎?”

還有一位在某自媒體供職,職能集合了創意、編導、攝影、出鏡於一身的朋友透露,影視從業者薪資普遍過低也是引起這些行業怪現狀的因素之一。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大量人員湧入影視行業,導致競爭非常激烈,許多人都在爭奪一個崗位的情況下,自然會出現“你不幹,有人幹”的情況,對從業者的勞動缺乏尊重,影視行業工作者常常一人身兼多職,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加班加點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然而,這樣連續超時工作,真的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嗎?我們每天掛在嘴邊的影視工業化,難道必須以壓榨個體為代價?以創作為名的透支生命,究竟值不值得提倡?

我們不妨以《唐人街探案2》為例,淺析中美兩國影視行業工作方式的異同。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據《唐探2》的攝影指導杜傑在一篇專訪中介紹,由於影片涉及到在美拍攝的部分,美國的工作簽證又非常難以申請,導致杜傑必須在當地組建團隊,這就要求他必須非常瞭解美國工會電影的文化,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準備工作全部落實。

“如何拍攝,如何執行拍攝計劃,拍攝細節討論、技術復景(之前在國內已經做了整部電影的分鏡頭),制定相對準確的拍攝計劃。因為在美國拍攝要求非常嚴謹,已經定下的拍攝計劃,很難再進行更改。

如果申請了拍攝某個工作範圍,在拍攝時基本只能拍攝這個範圍,不能進行現場更改。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很詳細的拍攝計劃,而且如果沒有這些,是沒有辦法做出預算及週期表,這些在美國是必須遵守的基本的流程。”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在技術復景的時候,我們會帶上我們部門的燈光師和機械組長,去確定已經申請下來的可以拍的“景”,探勘現場使用什麼樣的設備,這個區域能夠使用什麼樣的燈,怎麼控制現場已有的燈具,燈光預製準備哪些,具體每個位置放什麼型號的燈具(這點和國內很不同,他們要明確的指令,你和他們說要個什麼感覺不可以的)、要拍攝哪些區域,哪個區域是準備的區域,安全事項,工作時長是多少,場地規則是什麼,等等事無鉅細。與上面工作同時進行的還有之前談過的工作人員去籤合同、試片、試片DI,確定攝影機、出詳盡的器材清單等等。”

他還特別提到,由於工會規定了工資標準,在制定計劃時必須考慮到工時因素,“每天的工作時間是不能超過12小時的,因為在紐約拍片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太貴。”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工會電影是根據預算來區分等級的,從低到高大概分三個等級,《唐人街探案2》可能是製作規格最高等級裡最低的級別的,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執行最高級別的工資標準。”

“工作人員都是以時間計酬,超過12個小時會帶來成本的直線上升。舉例來說,工會的要求是工作時間8個小時以內,假如某人薪水是100美元/小時,超過8小時,在12小時以內,是150美元/小時。如果超過12小時翻雙倍,就是200美元/小時,如果超過13小時,薪水還要再翻。如果佔用了吃飯時間,所有工作人員的薪水還需要另算,所以,一旦超時,這是非常非常恐怖的事情。而且每個工作人員在完成這個這個時間段工作之後,必須要有1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另外,在美國的工作是週一到週五,如果週六加班,薪水是1.5倍,週日是2倍,週六日加班是特別不合算的事。所以對於這個項目來說,最貴的就是時間。”

連續工作20小時,影視人的勞動難道如此廉價?

工會以這樣的方式,既保證了工作人員的生命和勞動得到足夠的尊重,也對團隊的效率和計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才是推動影視工業化進程、加速影視行業進步的動力。

當然,羅馬非一日建成,影視從業者權益保障、制度完善,任重而道遠。然而可喜的是,我們身邊並不缺乏意識與行動上的先行者——

“我一直在遵守廣告16小時,電影14個小時的制度,超班按照每三個小時一個班來算。這樣製片在做預算的時候就不會拼命擠壓進度,除非特殊情況才會強行超班”,一位導演朋友如是說。

雖然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好萊塢的標準,至少說明影視行業超時工作的問題正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也希望更多的從業者朋友能從自身出發、為自己的權益爭取!為創建更好的影視工業環境發聲,對不可以的事情,堅決說不!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創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更專注於創作本身,真正用作品來打動觀眾、打動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