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張鎮孫南宋末年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為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

張鎮孫年少聰慧,刻苦學習,博聞強記。高中狀元后,先授其秘書省正字,後進秘書省校書郎。不久,又出任婺州通判。如果張鎮孫能有幸生於太平盛世,想必定能通過自身的才學,成就一番功業。可惜,他所處的時代正值蒙元南下,華夏式微的戡亂時代。因此,張鎮孫註定要成為一名悲情英雄!

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冬,蒙元大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次年臨安淪陷,恭帝君臣降元。之後,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南宋大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在此國難之際,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一同四處招兵買馬,抗擊蒙元。

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一度使風雨飄搖的南宋為之大振。然而,當時南宋覆滅,蒙元一統已是大勢所趨,並非張鎮孫一人能挽回。數天後,元軍復佔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同年4月,張鎮孫於大庾嶺自殺殉國,

將自己對南宋的忠誠堅持到底,以悲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張鎮孫雖然沒能如文天祥、陸秀夫等南宋忠臣那般,成為人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過,在咱們廣州,還是有他的印記流傳至今。

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在今天廣州市的人民南路,有一條廣州人都知道的名街——"狀元坊"。而據考證,這個"狀元坊"正是當年張鎮孫居住過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后,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後來乾脆將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廣州“狀元坊”!

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