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能不能學小米把榮耀獨立出去上市,你怎麼看?

先生駕到

感謝您的閱讀!

首先我們來看看2017年榮耀手機年報,在華為的年報中稱:華為手機和榮耀手機成“雙犄角”矩陣。華為為高端市場,而榮耀為年輕人市場,所以從市場定位就看出,華為不可能學小米,把榮耀獨立出去。

小米的急切

我始終認為小米的模式以及雷軍對於小米的需求,均是為了小米的上市做準備。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小米上市的文章。小米如果上市它的市值,按照當前消息,估價大約在539到707億美元。


小米估值的稍貴,不會出現瘋搶的情況,所以在港股招股的發佈會上,媒體宣傳雷軍成了推銷員,而他說的:硬件+互聯網+新零售模式,是依託於小米整個模式,所以,它有異於華為榮耀。

榮耀的步伐

按照榮耀手機定位,2017年華為年報看出華為定位手機的不同,那麼對於手機,華為應該不會讓榮耀獨立出去。

任正非說過,華為不會上市。

“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他是不是害怕上市後的華為會缺失前進的動力或者不在鑽研技術層面。從上而下,我認為任總給華為灌輸了一個理念:不上市。

總結

上市對於榮耀,只不過把它送到了資本市場,這樣參與的競爭,會讓榮耀丟失華為本身的特點。


LeoGo科技

華為能不能學小米把榮耀獨立出去上市,你怎麼看?從華為公司的角度來看,榮耀應該不會獨立上市的。


從任正非給華為設計的,就是員工持有虛擬股份而不是上市,其股份沒有實際的產權,主要體現為利益股價增值收益或者股權激勵的分紅權。企業真正掌握實權的還是任正非和孫亞芳。


如果企業實行上市,其利益可能就不是轉移到員工身上,而是轉移到極少部分的大股東身上去了。那對於員工來說,激勵作用就相當有限了。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榮耀獨立出去上市,對於華為來說背離其企業的宗旨,不會這麼做的吧。

任正非曾經說過:

“不要把我想得多麼高尚,我要是當初選擇做房地產,地是我跑關係拿的,款是我找門路貸的,風險主要由我承擔,我為什麼要把股權分給大家?華為是科技企業,要更多的聰明人、有理想的人一起做事,所以就只能一起抱團,同甘共苦,越是老一代的創業者和高層領導幹部,越要想到自覺奉獻,只有不斷地主動稀釋自己的股票,才能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到華為的事業中一起奮鬥……”


任正非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想聚集更多有理想聰明的人一起做事,同風斗共分享,把企業做大做強。如果背離這一原則而進行上市圈錢,企業是否還能團結一批又一批敢打敢拼的華為人那就不一定了。反而成就了極少部分的富豪,讓華為真正淪為與其它上市圈錢的企業一樣了。


至少從目前來看華為的企業運作方式是成功的。但就其手機的來看,2017年包含榮耀一起手機出貨量達到1.53億部,穩居全球前三,絕大部分的貢獻量還是榮耀。2018年的目標出貨量定在2億部,可見其雄心。按照其體制設計,單獨分拆榮耀進行運行上市對華為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另外,根據華為每一年的營收和利潤、現金流來看應該還不差錢。2017年的營收達到6036億人民幣,利潤475億人民幣等,其盈利及現金流應該能支撐其高速發展。但市場多變,以後誰也說不清楚,但目前來看短期應該是不會上市,更不會把榮耀單獨分拆進行上市的。



東風高揚

榮耀獨立上市操作上完全沒問題,問題在於華為有必要讓榮耀去上市嗎?

目前華為每年投入100億作為研發費用,那麼華為的麒麟芯片是從2009年推出k2v3開始嶄露頭角。現在是2018年也就是華為至少投入了10年研發才產出了自給自足的麒麟芯片。假設芯片每年15億,通信技術每年15億,那麼十年就要300億,其它700億是其它研發。

那麼榮耀上市第一會獲得大量資金,第二要透明自己,第三公司技術,財務,專利都要獨立。榮耀現在使用的底層技術其實都來著於華為的研發,榮耀掌握最多就是工業設計和營銷團隊了(就像汽車平臺一樣,華為研發團隊搭建了底層平臺,榮耀團隊根據定價定位進行裁剪)。而且融資到的錢又不能用在華為研發上,就是榮耀自己做研發那麼出的成功也不是華為的,好處就是造就了一批榮耀人拿了股票分紅。

第二榮耀要透明自己,那麼順便就會透明華為一些觸角,那麼這個目前對華為來說就是得不償失。

榮耀獨立上市了在海外販賣時需要獨立交專利費給高通,企業運營受股票影響,很難做10年這種超長週期研發的。

華為走的路線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方向對了勢不可擋。榮耀上市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是對華為來說反而得不償失。我認為至少10年內沒上市必要。


heipi雪人

榮耀模式本來就是學小米的,所以如果小米上市有爆炸性的發展,不排除榮耀也會跟進,但是前提是雷軍不是為了圈錢,而任正非正式退休。其實可能性真的不大,畢竟華為的現金流充足,根本不用上市圈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