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從前幾天開始不斷髮酵的,關於《後來的我們》在貓眼平臺操作下的“退票事件”,再次用令人震驚的數據揭開了行業亂象

上映首日,影片創造的1.22億的預售和單日超過2.8億的超高票房,是 “現象級”假象,影院調高排片、觀眾提前購票,從而形成了循環,終於在循環之下,被憑空捏造的“熱度”,迅速成為了真實存在的東西。貓眼隨後迅速發出了澄清文章,事態如何發展尚未有定數。

《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那麼,暫且不管退票風波,《後來的我們》片子本身品質如何呢?

這部電影的簡介是這樣: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

十年前,見清和小曉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命運似乎是一個輪迴。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

可後來的他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這部電影和它的簡介一樣文藝。

《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看完《後來的我們》,懟懟君感覺自己好像闖入了一個心思細膩,多愁善感,但是缺乏生活閱歷和寫作技巧的文學女生,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處女短篇。

好處很明顯,感情真摯,演員表演驚豔,但是電影中對北漂生活的描述非常刻板,作為北漂大軍的一員,懟懟君覺得男女主過得真是太苦了,彷彿北漂就只有兩種狀態,白天擺地攤,晚上住條件極差的群租房,一副底層模樣。要麼就是直接出人頭地,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

《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但是絕大多數的北漂,既不是男女主電影開場時的底層狀態,也不是男主後期逆襲的人上人狀態,而多數是是介於這兩種狀態之間。這使得絕大多努力生活的北漂們,很難產生共鳴。

男主角的這兩種狀態的轉變僅僅相隔了一年,女主一離開男主就奮發圖強,早幹什麼去了?以男主後期一個人創造出的畫面精良的遊戲來看,男主的能力非常之強,且作為80年代的大學生,找一個不錯的工作應該沒有那麼的難吧?所以覺得男主前期苦日子完全是自己找的。

而且男主在窮苦和成名這兩者之間的轉變過程,可信度是在太低了,前期完全看不到男主對本職業的努力和鋪墊,然後就一朝成名天下知,感覺男主成名全靠運氣。

《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當然還是有一些很打動我的情節,比如男主在準備要買房子的時候,在陽臺上看到那個被電三輪搬走的舊沙發,感覺象徵著過去放棄的便再也回不來的,還有過去和現在的對比,過去是彩色的,而現在的黑白的,因為伊恩在尋找著凱莉,找不到她了,從此他的生活便失去了色彩。

電影的最後在遊戲中伊恩找到了凱莉,“現在”也重新有了色彩,闊別多年後的重逢,或許不僅僅是“我”找到了“你”,而是“我們”找到了當年遺失的自己。

《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整部電影看完後我只能說這是一個非常成人的電影,說它成人,不僅僅是因為其中有很多葷段子的笑點,更是因為男女主多年後的重逢只是在回憶著過去,所有的衝動,最終還是壓在的成熟的剋制之下,所以這部電影讓人覺得漫長且平淡無趣,也許是因為成年人之間的愛情,本就是剋制的。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很現實的故事,男主結婚了,新娘不是女主,現實中大概也是這樣的,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有人會停在原地等你,畢竟所有的人都要向前走。

《後來的我們》:一部非常成人的電影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平平淡淡吧,故事線拉的太長了,看的讓人覺得睏倦,很套路的故事,且劇情平淡,沒有什麼強邏輯。

優點就是演員的顏值和演技都在線,尤其是男主的父親,非常催淚。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給“後來”的一個交代,倒不如說是劉若英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是一部適合在電影院看的電影,因為在電腦上可能會看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