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如何得知皇上將四阿哥立儲的詔書藏於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MICHELLE-LIN

甄嬛在眾人面前鄭重其事地說,傳位詔書藏在正大光明匾後……

秘密立儲甄嬛怎麼知道的,於是引起無限遐想。這是電視劇的敘事手法,為的是吸引觀眾眼球。真實情況是怎樣的,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秘密立儲是雍正創立的,原因是康熙立儲,兩立兩廢太子,引起九子奪嫡,康熙為此心力憔悴。雍正是九子奪嫡的參與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雍正朝再次發生,他發明了秘密立儲的方法。

秘密立儲不是立儲這事秘密,而是被立者是誰保密。




秘密立儲實際上是公開。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召見王公大臣時宣佈:“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祥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後來雍正又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隨身。”

秘密立儲是有一套儀式的,皇上寫好詔書,藏到錦盒中封號,送到乾清宮,放到正大光明匾後面,然後要詔告天下。宮廷上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雍正是個城府很深的皇帝,秘密立儲的目的很明確,他決不會違背自己的心意告訴任何人所立儲君是誰,也包括甄嬛在內。不然就失去了秘密立儲的意義。

當然,皇帝身邊歷來不缺少揣摩皇上意圖的人。他們能把皇帝的想法猜個八九不離十。所以,甄嬛說立儲詔書在正大光明匾後面,這不奇怪,地球人都知道,但要說是立四阿哥的詔書,那隻能是猜。


豫有得

《甄嬛傳》中,雍正的死是甄嬛和葉瀾依合謀的傑作。葉瀾依負責下毒,甄嬛負責爆料,硬是把皇上給逼死了,把皇上對果郡王所做的事加倍加恨的報復回去了。而歷史上,雍正的死一直是個迷,沒人真正知道為什麼雍正在短短几天內就駕崩了。


皇上死後,恆親王為首的一部分大臣企圖挑事,質疑皇位的傳承。這時,甄嬛說:“先帝高瞻遠矚,早將親筆密旨用黃紙固封貯於匣內,擱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諸位王爺和親貴大臣可前往乾清宮檢驗。”

那麼既然是密旨,甄嬛怎麼知道密旨放在哪裡?密旨的內容是什麼呢?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第一問題是:密旨為什麼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這得益於雍正帝創立的私密建儲制度。

在這個制度出現之前,一直沿用嫡長子繼承製,就是皇后嫡出的長子為太子,可是這個制度有兩個很大的弊端1.很早立出皇儲就是很早成為眾人的靶子2.嫡長子未必是最賢能最適合當皇帝的人,這樣就會讓萬里江山傾覆。

清初是建立政權、平定叛亂、恢復經濟、鞏固統治的關鍵時期,但皇權鬥爭也始終沒有停止過,即使像康熙這樣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弄得心力交瘁。經歷過險象環生的九王奪嫡事件的雍正帝即位後,吸取了前朝皇子、后妃之間為爭儲位明爭暗鬥、傾軋不休、骨肉相殘、造成混亂的教訓,以及自己爭奪皇位的親身經歷,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什麼事秘密立儲制?史書上這樣記載的: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於乾清宮西暖閣召見王公大臣時宣佈:“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雍正帝命諸王大臣共議這種做法,諸王大臣均無異議。雍正帝遂命諸臣退下,只留總理事務王大臣當面將密封的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後來,雍正帝又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隨身”。

所以甄嬛能知道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第二個問題是甄嬛為什麼知道立的是四阿哥弘曆?這個問題有兩個原因。

1.蘇培盛告知的;蘇培盛自從和槿汐對食後,明面上是皇上的人,其實早已被甄嬛收買了。皇上養血滴子剷除異己,都果郡王家書的事都是蘇培盛告知甄嬛的。皇上留詔書,立儲的事都是交蘇培盛辦的,他一定知道,所以就告訴甄嬛。



2.在之前大臣吵鬧皇子立長立賢時,皇上曾試探過甄嬛屬意於六阿哥弘曕的,但是甄嬛很明確希望弘曆當皇帝,皇上也默許了。加之後期三阿哥廢了,又懷疑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弘曕的身份不明確,就更加不會把皇位給弘曕了,不然豈不是將萬里江山拱手讓人了!甄嬛綜合考慮必然猜到傳位於四阿哥弘曆!


這樣分析完,這個問題就很清晰了,甄嬛絕不是造假,也不是胡亂說的,都是實實在在有依據的。這樣乾隆皇帝就成了秘密立儲制的首位皇帝,以後的嘉慶,咸豐,道光,光緒都是這樣繼承皇位的。


姒莞萱

甄嬛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她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但她身上有很多宮女的影子。其實當時許多王公大臣都只知道雍正皇帝立儲的詔書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這是因為雍正實行的“秘密立儲”制度。


康熙年間圍繞太子位而發生的九子奪嫡,鬧的是血雨腥風,而登基前做了四十五年王子的雍正也捲入其中,甚至揹負了陰謀篡位的罵名,(到今天都還有爭議)留下千古之謎,使得雍地位長期得不到穩固。

雍正即位後,思來想去,決定實行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雍正召見王公大臣時宣佈:“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祥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後來雍正又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隨身。”待皇帝駕崩前,兩份詔書同時打開,相護對證,確保大位。


秘密立儲制因為沒有宣佈皇位繼承人,所有皇子都有機會,為了爭取成位繼成人,他們會努力用帝王標準來要求自己,塑造出一個德才兼備,勤政愛民的形象,以使父皇青睞自己,這也正是雍正想要的。

此後的嘉慶、道光和咸豐幾代皇帝都是根據這種秘密建儲方式即位的。咸豐以後,腐朽衰敗。加上帝國主義入侵,清朝統治已經揺揺欲墜,而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皇帝都少子或無子,這種秘密建儲制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而自行廢止,不復存在了


歲月如發

皇帝為了防止曾經的“奪嫡”事件再度發生,必然做了許多防備措施。甄嬛知道皇上將立儲的詔書藏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可能有三個途徑。

第一,可能是皇帝自己告訴甄嬛的。

因為當時皇帝問過甄嬛的意見,甄嬛以六阿哥資質平庸,不堪大任為由,建議皇帝立四阿哥為國儲。皇帝的兒子只有四個,三阿哥已經被革去黃袋子;五阿哥未曾教養在宮中,身體也差;餘下的四阿哥和六阿哥,甄嬛是四阿哥的養母,六阿哥的生母。所以,當甄嬛已經婉拒親生兒子擔任國儲之後,皇帝很有可能會告訴他詔書放在那裡,防止其他親王亂政。

還因為,皇帝晚年對甄嬛是很寵愛的,雖然有各種疑心,但是沒有真憑實據,依舊寵她,將宮中大權交於甄嬛手中。



第二,可能是蘇培盛通風報信。在皇帝晚年,其實甄嬛已經掌握大權。皇帝跟前的首領太監——蘇培盛已經是甄嬛的人,蘇培盛知道許多皇帝的秘辛,可能睡覺蘇培盛告訴甄嬛的。



第三,可能是甄嬛通過殺了夏刈,從血滴子口中得知的這個消息。電視劇中只有一個小允子殺了夏刈的這個片段,但是血滴子其實是一個組織,替皇帝辦一些暗探刺殺等不能見光的事情,也會包括把詔書藏起來這種事情。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皇帝將詔書藏於何處,告訴了多人,只是由位同副後,四阿哥養母——甄嬛來宣佈。若是甄嬛與皇帝遺照所言不符,皇帝的其他親信也可拿出遺詔,使國本歸正。


楊天善

當甄嬛和葉瀾依等人聯手把雍正皇帝逼死之後,立儲大事就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皇帝喪事還在操辦中,恆親王就迫不及待跳了出來,他看甄嬛不爽已經很久了。這時候,甄嬛在眾人面前,淡定自若地將遺詔之事宣之於眾。


甄嬛原話是這麼說的,“先帝高瞻遠矚,早將親筆密旨黃紙固封儲於錦匣內,擱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諸位王爺和親貴大臣,可前往乾清宮檢驗”。

很多人都會狐疑,咦,皇帝是什麼時候放的密詔,你甄嬛又是怎樣得知的呢?

有一種可能,皇帝自己告知甄嬛。此前,雍正和甄嬛私下探討過立儲問題,很明顯,雍正是屬意於六阿哥的。當然,也不排除他在試探甄嬛的可能。甄嬛則明確表態,說自己親兒子資質平庸、不堪大任,推薦了四阿哥弘曆,哪怕自己不做弘曆的養母,為了國家考慮,還是弘曆合適。

這樣的話,不管雍正有沒有懷疑六阿哥的身世,傳位弘曆,達成了統一意見。雍正自己親歷九子奪嫡,他後來身體漸漸不好了,為了大局考慮,以防宮中大亂,把密詔的事告訴甄嬛,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種猜測,蘇培盛傳遞信息。有一次皇上和蘇培盛說,“不知道多少人盯著朕這把龍椅,朕得想個萬全的法子”。蘇培盛作為雍正的貼身太監,知道一些內情,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也說得過去。

蘇培盛從槿汐與其交好、甄嬛回宮封熹貴妃後,就和甄嬛是一條船上的人了。甄嬛又沒想要謀朝篡位,蘇培盛透露這一消息給甄嬛也未嘗不可。

我個人認為,雍正授意比較合理。說不定他留了道聖旨,讓四阿哥的養母、位同副後的甄嬛來宣佈。不然王爺和親貴大臣們肯定頗有微詞。如果嚴謹一些來看歷史,電視劇的諸多情節就要另當別論了。

歷史上的說法,將立儲詔書藏於正大光明牌匾之後,應該是康熙帝的主意。康熙在位那麼多年,期間廢太子,歷經九子奪嫡,估計心也是很累啊。他想出了這麼一個立儲的法子來,變成制度的話,雍正傳承下去也很正常。當然這還有待考究。


蘭臺知事

甄嬛應該是從蘇培盛那裡得知,皇上將四阿哥立儲的詔書藏於正大光明牌匾之後的。

這裡的緣由還要從甄嬛回宮說起。

甄嬛被貶出宮以後,懷上了果郡王的孩子,可是果郡王被傳葬身黃河再也回不來了。這個時候甄嬛的父親又在獄中病倒,需要她救治。

甄嬛為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所愛的人。不得不選擇想辦法回宮,回到皇上的身邊。


而甄嬛認為,唯一可以牽線搭橋的人就是蘇培盛。

蘇培盛和崔槿汐是老鄉,他一直仰慕崔槿汐,想和她結為對食。崔槿汐為了幫助甄嬛回宮,答應蘇培盛,和他生活在一起。


從甄嬛回宮那一刻起,蘇培盛就已經是甄嬛的人了。

而皇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不瞞著蘇培盛,甚至像把詔書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這樣的事情,應該是交付蘇培盛去做的。


由此推斷,甄嬛應該是從蘇培盛那裡得知了皇上立四阿哥為儲的詔書,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


澈媽教育

首先要說明的是,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並非完全等同於真正的歷史。《甄嬛傳》中的這個情節,是為了吸引觀眾才設置的。當然了,甚至於歷史上並不存在甄嬛。

將傳位詔書藏於正大光明匾後,指的是清代的秘密建儲制度。這個制度是雍正始創的,因為在康熙朝時,發生了九子奪嫡的爭鬥,諸位皇子彼此攻訐,鬧得不可開交。有鑑於此,四皇子胤禛即位後,決定實行秘密建儲。

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雍正召見議政王大臣,正式宣佈實行秘密建儲:

“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祥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

大致意思就是,我的孩子們都還年幼,現在選立太子還得謹慎,雖然現在立太子有些早,但卻不能不早做打算。我現在將太子的人選親自書寫後密封起來,藏在密匣內,放在乾清宮正宮清世祖章皇帝(即順治帝)御書正大光明匾的後面,那是宮裡面最高的地方,以防萬一,請諸位議政王大臣都清楚這件事。

因此,秘密建儲,指的是接班人的名字是保密的,但這份詔書的放置地點確實公開的。當然了,雍正和諸位大臣也不會到處宣揚。從這個角度來講,朝廷重臣和宮內人士自然都知道這份詔書藏於正大光明匾後。

而為了防止有人將詔書偷取或篡改,雍正還做了備份。也就是說,正大光明匾後放置一件,皇帝身上隨時備有一份。等皇帝駕崩時,將兩份詔書打開,進行對照,即可宣佈誰是接班人。

因此,不管歷史上有無甄嬛,宮內妃嬪和朝中大臣都是知道正大光明匾後藏有傳位詔書一事,這本身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碣石樵子

《甄嬛傳》中,甄嬛最後一次回宮,不是因為皇帝對她的念念不忘,而是因為身邊侍女槿汐的犧牲。槿汐為了主子能夠回宮,不惜與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蘇培盛結成對食夫妻。

因為槿汐與蘇培盛的關係,不管皇帝做了什麼事,或者說了什麼話,總是瞞不過蘇培盛,自然就瞞不過甄嬛。

至於皇帝立四阿哥的詔書放在那裡,相信蘇培盛是知情的,既然蘇培盛知道,也就等於甄嬛知道。

所以甄嬛知道這份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後就不足為奇了。


紅學愛好者蕭夢

可能是蘇培盛告訴甄嬛的,也可能是皇帝告訴甄嬛的。

劇中,甄嬛從凌雲峰迴宮後,蘇培盛便徹底成為了她的左膀右臂。一開始是因為槿汐的緣故,蘇培盛要保護槿汐便要保護甄嬛。

後來蘇培盛和槿汐被皇后抓住把柄關入慎刑司差點身亡,皇帝涼薄,竟然毫不猶豫地就捨棄了從小跟著自己的蘇培盛......

最終是甄嬛四處周旋救了他倆。通過此事,蘇培盛看透了皇帝的不可靠,記恨皇后,同時明白了甄嬛的可靠,故而更加盡心地幫助甄嬛。

蘇培盛後期向甄嬛透露過不少關鍵信息。比如皇上對甄嬛和果郡王的關係起疑是因為那些信,每一封的最後都寫有“熹貴妃安”。

又比如蘇培盛透露給甄嬛,皇上養著一支“血滴子”,專門刺探前朝後宮的隱秘。甄嬛馬上就動手除掉了“血滴子”。

上圖就是“血滴子”首領夏刈。

當然,這道立四阿哥為儲的詔書也可能是皇上告訴甄嬛的。劇中後期,皇上不止一次跟甄嬛談到立儲的事,而且只跟甄嬛談。

甄嬛向皇上表明六阿哥年幼不宜繼承大統,推薦四阿哥弘曆繼位。皇上很是讚許熹貴妃的賢良淑德識大體。

這種情況下皇上很可能自己把詔書的秘密透露給甄嬛。

這也算是《甄嬛傳》劇中的一個疑點吧,各位見仁見智呀~


天涯小鳥movie

甄嬛可能知道的途徑是:一是蘇培盛通風報信。蘇早就被甄嬛的心腹收復作為對食對象,就是和夫妻一樣了,無非是沒有夫妻生活而已。蘇也領教了甄嬛的手段,也要為自己尋找靠山,說不定他就是甄嬛的粉絲哦。

二是皇上親口告知。皇上雖然對甄嬛有所防範,但是還是愛甄嬛的,而且甄嬛很聰明,早就為保兒子平安,選擇了四阿哥上位的策略。皇上知道這個想法後也很高興,覺得甄嬛很識大體。一高興也會將立儲的昭書告訴甄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