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幾場雨後

玉溪的山林間溫潤而清新

有種可愛的小植物便悄悄地冒了出來

那就是山珍菌er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菌子,北方人叫蘑菇,雲南通稱菌子

玉溪話叫菌er

是這仲夏,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那一盤滋滋作響的香煎松茸,惹出了多少人的口水與嚮往。如今夏天來了,又到了玉溪人吃菌子的好時節嘍!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山珍野生菌對於眾生來說,是平等的。忽晴忽雨的天氣為野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菌子爭先恐後的破除而出,空氣裡瀰漫著菌的氣味。無論貧窮富貴,都可以進山採摘這大自然的美味饋贈,再把它們做成一道道美食抬上餐桌。當炒菌子的香味從廚房飄出,就成了這個仲夏最美的期待。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玉溪的野生食用菌種類達幾百種

其中以有菌鄉之稱的易門最為有名

易門還有建了野生菌博物館

上張圖給你們看看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到了吃菌的時間,易門野生菌交易會上人潮擁擠。很多人慕名前來買點菌子帶回家,也有很多人為了嘗一嘗易門出名的菌子火鍋。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如果外地人問起

玉溪到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菌er?

玉溪人民可能會見慣不怪地回答你

“有喃好大驚小怪呢,我們玉溪菌就多,就是肯出菌”

因為啊

因為玉溪的山林地形非常適合各種野生菌的生長繁殖

1、牛 肝 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牛肝菌分白、黃、黑三種,菌體肥大、肉質細嫩,口感肥厚滑膩,一般生長在慄樹下的矮灌木叢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一般青椒或者幹椒炒香,特別的香!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2、 見 手 青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見手青可謂是美味和神經毒素並存的一種“毒菌”。見手青鮮香脆滑,但一定要炒熟,溫度會破壞菌子裡致幻的毒素。科學研究稱,見手青的毒素會在人體中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致幻。據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有自己的“見手青額度”,其額度大小跟個人體質有關。面對美味一定要省著點用,免得額度透支哦~

3、 青 頭 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溫良的青頭菌如小家碧玉的少女一般生長在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雨後產量多,均以成對形式出現,深林中只要發現一朵,在不超出一米範圍內必定能發現另一朵。青頭菌煮湯鮮甜,塞進肉再蒸熟更是美味無比。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4、幹 巴 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乾巴菌是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學名繡球菌,也叫對花菌、馬牙菌等。生長在腐朽的松木上,體態皺縮不易清洗,皺褶裡經常夾雜有松針,但也因此帶著松樹特有的清香,束狀的菌肉很有嚼勁。ps:用乾巴菌炒青椒或炒雞蛋,美味妙不可言。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5、 雞 樅 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雞樅即雞樅菌,又稱傘把菇,是雲南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為珍品。 雞樅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老少皆宜,堪稱菌中天秤座。

6、 虎 掌 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黑虎掌菌學名棗翹鱗肉齒菌,是著名的出口食用菌之一。形態扁平寬大,基本沒有菌柄,攤在地上有點像大老虎的腳印,口感細嫩。該菌性平味甘,有追風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效。

7、羊 肚 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羊肚菌形同其名,菌帽凹凸不平非常像倒扣的羊肚子。菌肉細嫩,食味香甜鮮美而富有營養。

野生菌好吃,

但是年年吃菌子的時候都是玉溪人的“生死存亡“之期

這些老生常談一定要注意

食用野生菌七大誤區

誤區一:鮮豔的野生菌有毒,顏色普通的就沒有毒!

真相:這是有關野生菌的謠言中流傳最廣的一句。事實上,顏色與形狀並不能簡單區別野生菌是否有毒。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味美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屬劇毒蘑菇則為灰白色,並有清香。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誤區二:蘑菇和銀器、大蒜一起煮,變黑就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真相:銀針驗毒是個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大蒜裡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對毒蘑菇完全無能為力。

誤區三:生蛆、生蟲的蘑菇沒有毒。

真相: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差別很大,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同一種毒蘑菇對於人和昆蟲來說,很可能是“避之砒霜,我之蜜糖”。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誤區四:長在潮溼處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自養,只能寄生、腐生或與高等植物共生,同時要求比較高的環境、溼度,因此都傾向於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環境的“清潔”和“骯髒”與蘑菇的毒性無關。比如鵝膏、口蘑、紅菇中的一些有毒種類就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中地上。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誤區五:有分泌物或者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真相:有的毒蘑菇的確有分泌物或會受傷變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傷後有乳汁分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它們不僅沒毒,還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漿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誤區六:以前年年都在同個位置採蘑菇都沒有中毒,所以放心!

真相: 曾經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為他們年年在同一棵樹旁採同一種蘑菇,從來沒有出現問題,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出現了毒素,造成這一慘劇。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誤區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會中毒!

真相: 毒蘑菇毒素毒性穩定且耐熱,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薑等,也不能破壞毒素。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預防野生菌中毒的正確方法

注意事項

儘量不要採食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豔的菌,也不要吃生長過熟或者幼小的野生菌

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有發生任何危險的菌,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採來的野生菌不要全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種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過多。

加工烹調時採用的方法也要得當,首先,不論是哪種菌子,都不要涼拌生吃。其次,不論炒還是燒湯,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吃菌時切記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雲南地區常見毒蘑菇

建議大家,由於有毒菌的種類繁多,多數人難以辨認,因此,在選購野生菌的時候應該堅持只買認識的菌類的原則,以免誤食。

白毒傘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致命白毒傘,又名致命鵝膏菌;劇毒,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在新鮮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這些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以上。

毒粉褶菌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毒粉褶菌,子實體較大。中毒後,潛伏期約半小時,長達6小時。發病後出現強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跳減慢、呼吸困難、尿中帶血。

毒蠅傘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毒蠅傘,又稱毒蠅鵝膏菌、蛤蟆菌,是一種含有神經性毒害的擔子菌門真菌,鵝膏菌屬之一。為典型的毒菇,有一個大的白色菌褶、白色斑點,通常是深紅色的菇類,是最廣為認識的蕈類。

綠帽傘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毒傘,也叫綠帽菌,極毒,含毒傘肽和毒肽,損害肝、腎、心、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等。發病慢,潛伏期數小時至1天,病死率高。

毒紅菇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毛頭乳菇

毛找我了噶!我回玉溪撿菌兒去了……

其毒素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經,出現大量流汗、吐唾液、流淚發冷、心跳減慢、血壓降低、瞳孔縮小、眼花、視力弱及模糊不清,重者譫語、抽搐、昏迷或木僵。12-24小時後恢復正常。

小夥伴們一定要認真看噢

為了你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請不要採摘食用不能確認的野生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