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最強大腦”助力科教強省結碩果

“實施雙一流領軍人才計劃,培養學科和專業群帶頭人,優先支持高校創建雙一流創新團隊,增設芙蓉學者崗位。”

——《芙蓉人才行動計劃》

近日,“李德毅院士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工作站”傳來好消息,在李德毅指導下,該工作站已自主研製出一輛無人駕駛觀光車,並可以在校園操場內實現無人駕駛。

這是我省高職院校首家院士工作站成立半年來,孵化的新成果。

4月21日,一場同樣特別的簽約儀式在湖南鐵路科技職院舉行,全國首個鐵路高職院校院士工作站落戶該校,這是近半年來我省第二個高職院校院士工作站落地株洲。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劉友梅、院士丁榮軍與15位專家為攜手引領職業院校發展注入了“催化劑”。

職業院校這一連環“組合拳”的出擊,不僅成為株洲建設“一谷三區”主力軍的“最強大腦”,更是我省“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人才助力科教強省結出的累累碩果之一。

芙蓉學者將推擴容“升級版”

院士入駐院校工作站,是我省教育廳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和聘用機制的生動案例和重大創新舉措。

在高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引領下,我省通過實施卓越高職院校和示範性特色專業群建設項目,擇優聘任專業群帶頭人378人、產業導師490人、技能大師491人,遴選建設了10個省級示範性職教集團,組建了湘繡、湘瓷、湘菜和湘茶學院,以職業院校為載體,以人才為發展引擎,“湘”字牌工匠高地正在崛起。

人才是教育發展的“細胞核”。一直以來,《芙蓉學者計劃實施辦法》為我省自主實施高校高層次人才建設,打造一支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高校學科領軍人才立下了“汗馬功勞”。自2001年啟動以來,全省共組織遴選8批芙蓉學者特聘教授和3批芙蓉學者講座教授,共遴選104名芙蓉學者特聘教授和28名講座教授。

“下一步,芙蓉學者計劃將改革升級為高校‘雙一流’領軍人才計劃,除芙蓉學者特聘教授和芙蓉學者講座教授外,將增設芙蓉學者青年學者崗位。”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高職院校納入評聘芙蓉學者的申請單位,也是此次“升級版”的一大亮點。

將芙蓉學者聘任範圍和層次擴大,加大對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不僅是優化我省高校高層次領軍人才隊伍、加強學術科研團隊建設的強勁馬力,也體現了“芙蓉人才行動計劃”讓更多人才受益的誠心。

“芙蓉人才行動計劃”中明確:優先支持高校建設“雙一流”創新團隊;擇優聘任專業群帶頭人、產業導師、技能大事,按聘期每人每年資助10萬元。

去年9月,教育部等部委公佈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我省3所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計劃,4所大學的12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

推進“雙一流”建設,人才是關鍵。如何激發職業院校創新活力?省教育廳將研究制訂高職“雙一流”建設實施方案,計劃今年從全省高職院校中遴選建設120個左右“雙一流”特色專業群,遴選立項一批卓越中職學校和卓越高職院校,努力培育湖南職業教育特色,打造湖南職業教育品牌。”

農村教師定向培養的湖南模式

“6年間帶著他們學知識看世界,見證他們成長變化,這種職業成就感無可替代。”說這話的是在漢壽縣軍山鋪小學任教的彭老師,她是湖南4.5萬餘名特崗教師中的一位。

作為農村教師的重要補充渠道之一,我省自2009年起實施特崗計劃,先後在75個農村縣累計為1.17萬所農村中小學招聘補充4.5萬餘名特崗教師,大大改善了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學歷、年齡結構。據悉,近87%的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後轉為正式教師。

一直以來,農村學校教師進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困擾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對此,我省率先走出了農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的湖南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與國家免費師範生相銜接,各類型、各學段、各學科教師培養全覆蓋的地方公費定向師範生培養體系。

“對標芙蓉人才行動計劃,今年,我省將新增啟動實施農村高中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工作,計劃招收培養1000名農村高中教師。”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是我省繼農村幼兒園教師、農村初中教師、農村特殊教育教師、縣以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等多類公費定向培養計劃之後,建設農村人才教師隊伍又一新舉措。

農村教師人才正釋放著澎湃活力。“芙蓉人才行動計劃”要求“支持專業技術人員、畢業生到農村扶貧、扶智、扶業。”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招收培養各類農村教師公費定向師範生5.1萬人,其中已畢業1.83萬人,全部補充到農村學校,定向就業到位率達99%以上,為農村偏遠薄弱學校輸送了一大批高質量師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