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讀別人的文章,流眼淚的事,好像記憶中並不多見。

讀《父親》,卻不僅讓我流了淚,還印象深刻。

我已經記不清,是哪一年,什麼原因,接觸到《父親》這篇文章的。但當時,讀這篇文章的感覺仍記憶猶新。

《父親》的作者劉鴻伏,湖南人,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絕妙人生》《遙遠的絕唱》。而《遙遠的絕響》(32萬字)是海內第一本以優美隨筆文體寫作的古代文化專著,並因此“創造了文博圖書寫作的嶄新文本”而入選國家二十世紀“百年文博圖書精華”。

當時,讀《父親》時,對作者並不瞭解,或者當時並不關心是誰寫了這篇文章,只是生生地覺得作者好像把我自己的經歷講出來了,把我想對父親說得話說出來了,把我不能理解父親的一些行為讓我明白了。

讀著讀著,眼裡含滿了淚水。讀完之後,我放聲大哭,我不明白當時為什麼要哭。當時,就那麼無來由地哭了一場。

也許,每個人內心世界中都有一個淚域,沒哭,大概是還沒有觸到這個點吧。《父親》全文摘錄如下: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父親》

這許多年來,試著寫了些東西,遠在鄉下的老父親為此很是自豪。父親只能寫寫簡單的家書,並不懂得文章,但他向來很迷信那些能寫會算的文化人,他把他們與舊時的舉人、秀才一併稱之為“文曲星”。因此,父親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時候,喜歡拿了我的文章誇耀於那些鄉鄰朋友,希望從那些耕地的農夫,打魚蝦的漁人或瓦匠、木匠們豔慕又敬畏的眼神裡獲得一種安慰。哦,我那鄉下的老父親,我那瓜棚柳巷總愛談說樹精狐仙的老父親。其實,我那些拙劣的文字,在面對土地一樣寬厚淳樸的你的一生時,它們又算得了什麼呢?你因它們而感到欣慰,我卻如此深刻地感到一種悲哀。寫了那麼些自己也覺寡味的東西,為什麼偏偏就沒有想到也應該寫一寫你呢?你是這樣崇拜土地與文化,我也一樣地崇拜文字和父親。其實,我並沒有一時一刻忘記。這十多年來,在許多落寞失意的時刻,在客地清涼的鳴簫中,父親一生中許多的片斷和故事,總是那樣苦澀而溫馨地演繹在我的心靈深處,讓我獨自一遍遍地體驗人生的凝重,生命的悲喜歡愉以及至善至美的人間親情。那些時候,總是想著迴歸父親的懷抱,重溫往日的田園夢境。但不能。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一雙赤腳在山地大雪裡跋涉,那是父親;一把斧頭舞出清寒的月色,在貓頭鷹的啼叫裡荷薪而歸,那是父親;一支青篙逼開一條莽闊大江,那是父親;一犁風雨陣陣野謠披蓑戴笠的,那是父親;一盞紅薯酒就可以解脫一切愁苦的,那是父親。父親哦,即使我手中的筆使得如你那根肉紅的扁擔一樣得心應手,面對故鄉蒼涼的山影裡你漸漸凋謝的白髮,我又能寫些什麼呢?

父親說過:人是土物,離不開泥土的。而我卻離開了土地,那是十年前。當時一個算命的瞎子預言我將來一定會客死他鄉,父親便悽然,說:“鴻兒,有朝一日,你也像父親這般老時,就回鄉下住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老了,就會想念故鄉呢。”我黯然。那時我16歲。

記得是一個炎熱的夏日中午,那是我和父親最後一次頂牛犟嘴,也是最後一次參與務農並從此改變了我的命運的時刻。

當那位趕十幾裡山路送錄取通知書的李老師站在綠森森的包穀林裡大聲叫著我的名字時,我正扛著沉重的禾桶牛一樣喘息著踉蹌前行,父親黑紅著臉在背後氣咻咻地數落我對於農事的愚笨,並大發感慨:“將來弄得不文不武,只怕討米都沒有人給留囉!”我便由委屈而痛苦而憤怒,開始和父親頂牛。也在這時,李老師卻笑呵呵地將薄薄的一張紙遞過來,那是大學錄取通知書。扔了禾桶,接了通知書,淚便不知不覺地湧了出來。一時無語,只是望著遠處黛綠的山色和清涼的河水發痴。鷓鴣在深山裡叫著,半時悽惶半是欣喜。

發怒的父親依然黑著臉,沒有一句表示高興或者祝福的話,只說:“崽,你命好。”轉過身扛了禾桶匆匆的遠去,獨留下我在無言的田野,感受一種無法言喻的別樣的滋味。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山裡的暮色升起來,村莊裡傳來親切的犬吠聲,還有晚風裡斜飄漫逸的山歌子,還有河水和搗土築屋的聲音。我忽然感到這種聲音的另一種韻致,它們不再有從前的沉重憂鬱。那個夜晚,我的聞訊而來的眾多鄉親,將祝福、羨慕、誇獎的話語連同爆響的鞭炮一古腦兒傾在我洋溢著吉祥和喜氣的老屋。那一夜,父親喝得大醉,看我的時候,一臉的愧色。其實那時我早原諒了中午父親的斥罵,並且在心裡一次次說:

父親,請你原諒兒子的頂撞,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呵。

人生的偶然就是命運,而命運絕不僅僅只是偶然,崇拜泥土或許崇拜書本,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樣的,但泥土與書本所涵括的內容卻往往若我與父親命運的內容,迥然不同又有許多相同,這也是偶然嗎?

那一夜,我失眠了。

從未出過遠門,在泥土裡勞作了一生的老父親,終於決定送我去千里之外的高等學府。平時父親很嚴厲,很勞累,脾氣很大,我幾乎很少感受到別人有過的那種父子深情。我受了很大的感動,我終於體味到了父親心中那份深藏的愛意。父親要送我,並不因為我是那個山鄉解放後幾十年來第一名大學生,僅僅因為我是他的兒子,僅僅因為16歲的我連縣城也沒有去過。父親離土地很近而離繁雜的都市很遠,他只想再做一次保護神,為著那份殷殷的父愛,為著那份飽經滄桑的心情。當時父親什麼也沒有說,我卻感覺到了。

臨行的那天,母親、弟妹、鄉鄰以及我的那些好夥伴都來送行。父親頭上裹著青頭巾,腰間圍著黑包袱,一身只有走親戚才穿灰布衣,肩上挑著我的一隻古舊的木箱和一卷鋪蓋走在前面。母親傷心地哭了,我也哭了,我的弟妹和那些好夥伴都哭了。最後一次嗅著故鄉的泥土、牛糞和稻草混和的氣息,走下清涼的霧氣瀰漫的河岸,我和父親坐了一隻小小的烏篷船,開始了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旅程。別了,我的曾經患難與共的親人和夥伴;別了,我的貧瘠卻慷慨的黑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金黃的麥穗和草垛,我只是你永遠的莽蒼裡最孤獨也最野性的那一株,我只是你渾厚博大的血管裡最熾熱也最痛苦的那一滴。別了,那些忠厚的牛群,那些河岸上的風車和美麗蒼涼的木屋;別了,我的多夢多歌謠的童年和少年歲月啊。淚眼蒙朧中,我向故鄉揮一揮手,在越來越響的灘聲中離去。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黃昏的時候,我和父親終於到達縣城,買好去長沙的車票,便在就近車站的一個旅店住了下來。縣城其實很小,那時卻覺得很大很大,我的心裡充滿離別的傷感,也同時生出一種對外面世界的恐懼。父親讓我在外面買點吃食,他守著行李。我知道家裡很窮,便只在地攤上買了幾個涼薯抱回去,何況那時一點食慾也沒有。回旅店的時候,我發現父親兩眼紅紅的,正和一位中年服務員說著什麼,服務員真誠地安慰著父親。我想父親一定是哭了,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是從來沒有流過淚的,我心陡然沉重起來。後來父親告訴我,服務員看他一個人默默流淚,便關切地詢問,父親告訴她兒子考取大學的事,並說,兒子還小,又是鄉里人,窮,怕將來受人欺侮。想起這些,便不由得落淚。

第二日乘長途汽車往長沙,在車上整整顛簸了一天,窗外的山峰由大到小,由小到一望無垠,漸漸接近比縣城大很多倍的都市。

好不容易找到火車站,在一位好心人的引領下在售票處買了去武漢的車票,是當晚九點的。

我和父親疲憊不堪地坐在侯車室的長條椅上,不敢挪動半步,唯恐走失。默默地等待,望著來來去去的紅男綠女,望著窗外拔地倚雲的建築物,有如夢幻一般,不知是羨慕還是自卑?說不出,心裡酸澀而茫然。

終於到了上車的時候,我和父親隨了奔跑的人群,抱著行李惶惑地向前衝去,夜色昏朦中,燈火裡,第一次看到了那鋼鐵的龐然大物,心中充滿驚懼和壓抑感。車上人太多,擠得厲害,又值酷暑,在各種令人窒息的氣味圍困中我和父親被擠站在車廂的尾部,將身體縮了又縮,依然被人群擠過來擠過去。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深深地懷念那寬廣綠野和清新的晨風,那隻能在故鄉才有。

站了整整一夜,次日早晨8點車到武漢,一個比長沙還要大得多的古老美麗的江城。在那浩蕩東去的長江之濱,在白雲黃鶴的故鄉,在生長著滿山桂樹的校園,從此開始我的四載寒窗苦讀,也開始了一種與父親以及鄉下夥伴們完全不同的奮鬥之路。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十年前父親擔著行李和我一起踏入那座輝煌而莊嚴的學府,作為莊稼人,布衣草履的父親在看到從校門口走出的一群群風采翩翩、氣宇軒昂的大學生時,悄悄地對我說:“崽,我不圖你有什麼大出息,將來混得和他們一般人模人樣兒,我就滿足了。”父親陡然有了一種巨大的自卑感,在充滿富貴豪華氣派的人和城市面前,在他連做夢也想象不出的這偌大的學府面前,父親作為一個山裡人幾十年造就的倔強和自信心,徹底崩潰了。他已預知作為山裡人的兒子的將來當會充滿坎坷和憂患,在這樣的世界,混成人模人樣已是僥倖,他的希望也僅此於此了。

父親在我的大學住了一日,中文系的一位朱老師對我和父親懷著一種好奇和驚訝,也懷著一種憐憫和感動,她細心地安排了我們的住宿,並帶了我和我父親用了一天時間走遍了琉璃碧瓦、綠樹披拂的美麗校園。父親試圖用他的方言與朱老師交談什麼,但朱老師不懂,父親便怏怏。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父親要走了,我去送他,父親反反覆覆地叮囑著已經重複了無數遍的話語,我說我都背得出了,父親便努力笑一笑,用他粗糙的大手撫了撫我的頭,沉默了。到校門口,父親不讓再送了,臨上公共汽車的時候,父親忽然站住,用顫抖的手解開外衣紐扣,從貼肉的襯衣裡撕開密密縫住的小口袋,那裡藏著五十元錢,父親抽出三十元,說:“崽,家裡窮,這點錢你拿著,莫餓壞了肚子。”我的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在這種天地間有什麼比這種深情更珍貴呢?我會活的很幸福也很體面的,我的父親!我不肯要,父親眼紅紅的,卻一副要發脾氣的樣子,我愛父親,也怕父親,只好從那佈滿老趼的大手裡接過兩張薄薄的紙幣,那是二十元,卻彷彿接過一座山,沉甸甸的。父親不再勉強,把剩下的三十元重新放回原處,低了頭,慢慢轉過身去,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見父親的兩鬢已鑽出絲絲白髮,而他曾經扛過竹木、扛過岩石也挑過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時已顯得佝僂了。望著青頭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親的背影,我的心一陣戰慄。

父親登上了公共汽車,只把那背影留給我。就在車子啟動的那一剎那,父親猛地轉過身來,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啊,父親,他在流淚!我分明看見兩道晶亮的淚泉從父親古銅色的臉上流過!不流淚的父親流淚了,不是因為悲哀。

十年後,那背影依然如此清晰地呈現在我的心中。十年前,我還沒有讀過朱自清的《背影》,後來讀了,我感到一種震撼,但並不如何感動。朱先生雖然把父親的背影寫的沉重、深情,但他的父親畢竟不如我的父親苦難,活得比我那與泥土、風雨結緣的父親輕鬆快樂,我的父親的背影,我永遠像山一樣堅強挺立的父親,是我生命的路碑。

為父親,為自己,也為那片養育過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開的日曆都當著奮進的風帆。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日月經年中,我們忽略了多少父親的愛,而父親一直在身後,無怨無悔的延伸著庇佑的蒼穹,用自己樸實的父愛無私地為兒女編織著美麗的衣衫。父親,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因為這個溫柔的稱呼而倍感光榮!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使我們從父親困頓前行中的身影,體會到父親對兒女那深沉而厚實的愛;而劉鴻伏,以八十年代轉型期對人生真味的思考,為我們刻畫了父親那苦澀而溫馨的愛。

各位讀者,讀完全文,你的感受是什麼?會不會眼裡也會有淚?

我覺得,寫”父愛“的文章,在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一紙風行幾十年之後,在凝聚了父愛的背影逗惹下千百萬讀者的熱淚後的今天,在近年來眾多書寫父愛的作品中,這篇散文當之無愧的稱得上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筆端飽蘸深情,將父愛之情,寫得熾熱深沉,哀婉動人,讀來催人淚下。要寫好這個主題,其實是困難重重的,除勇氣之外,更需要有真正深摯的感受,出色的處理題材和文字表現的能力,因為父愛更復雜些,它集嚴厲與溫情於一體,很難說得清這裡面的比例與尺寸。

這篇文章最感人肺腑的,還是對父子分別時的一幕場景的描寫。父親把我送到學校安置好,該回去了,離別是最能流露感情的時刻,這篇作品正是對此作了細緻入微的描摹,從而使作品產生了某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這幕場景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分鏡頭,每個鏡頭都凝聚了沉甸甸的幾乎使人難以承受的父愛,”父親要走了,我去送他,父親反反覆覆地叮囑著已經重複了無數遍的話語,我說我都背得出了,父親便努力笑一笑,用他粗糙的大手撫了撫我的頭,沉默了"。一向沉默寡言的父親,此刻卻變得嘮嘮叨叨,透過這個細節,父親不放心兒子的忐忑不安的心境表露無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彷彿只是平平淡淡說出,毫無渲染,但實際收到的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接下來,“臨上公共汽車的時候,父親忽然站住,用顫抖的手解開外衣紐扣,從貼肉的襯衣裡撕開密密縫住的小口袋,那裡藏著50元錢,父親抽出30元,說:‘崽,家裡窮,這錢你拿著,莫餓壞了肚子。’我的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其實是作品的主人公“我”,換了隨便一個讀者,只要他情感接受和傳導的功能是正常的,讀到這裡,怎能不為之動容?父愛的流露,被壓縮在一個動作、一句話裡,看似簡單平淡,然而又是怎樣豐厚在凝重啊。在這個最後離別的時刻,父愛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顯得熾熱、沉重,在最後的時刻,達到了情感抒發的高潮,“父親登上了公共汽車,只把那背影留給我,就在車子啟動的那一剎那,父親猛地轉過身來,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啊,父親,他在流淚!我分明看見兩道晶亮的淚泉從父親古銅色的臉上流過!”這個最後的鏡頭,語言不多,只寥寥數十字,但每個形象、每個動作卻像鐫刻一般鮮明突出,強烈地衝擊著人的視覺,並進而衝擊著人的心靈,父親的背影,父親猛地轉過身來深深的看了“我”一眼,父親在流淚……幾個畫面連綿地在眼前播映而過,讀來,彷彿身臨此境,讀者情感的熱度也隨著畫面的推移而迅速的上升。如果說,在此之前的種種描寫,彷彿琴聲的高低抑揚變化不絕的話,這裡便是彈斷琴絃的戛然一聲!父愛深深,經由作者委婉深情款款道來,彈落讀者幾多感動的熱淚。

這篇散文,寫得蒼涼、哀婉,憂傷感人,描寫、抒情與議論三者結合的恰到好處,令人心絃為之震顫的同時,又不由得沉下心來咀嚼其中深層的內涵,尤其值得稱許的是作品的語言特色,敘述的樸素與抒情的清麗相融為一,敘述的地方,真切而樸實,抒情的部分,美麗而悠遠。特別是某些比喻排比句式的運用,讀來聲韻迴環;字句的挑選錘鍊,更是具有詩一樣匠心獨運的功夫。文章,對於鄉間風光的描寫也極富氛圍感,很好的切合了主題。

父親節讀《父親》,讀一次,流一次淚,農村生活過的,體會更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