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下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一盤棋”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點擊「三峽小微」可快速關注

“這個植物是和恐龍同時代的,現存稀少,之前有專家看到我們這裡繁育了這麼多都驚歎不已呢。”近日,在距離三峽大壩不足一公里的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桂雲捧著一盆荷葉鐵線蕨向前來調研組十幾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學者介紹,荷葉鐵線蕨、紅豆杉、珙桐等436種長江珍稀植物,不僅在這裡實現了成功培植,並已開始或者準備回遷三峽庫區。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攝影:孫榮剛

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湖北宜昌市和荊州市、湖南嶽陽市以及三峽壩區等地,實地瞭解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他在考察時強調,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受訪專家們看來,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功能總體保持穩定,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質量出現穩中有升,但長江流域開發與生態安全格局、產業規模擴張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依然尖銳,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攝影:孫榮剛

“比如,三峽工程的建設,到目前為止沒有造成物種滅絕,三峽水庫水質也保持總體良好。”三峽集團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林初學說,三峽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就開展了長期的系統的生態環境研究論證,嚴格落實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踐證明,開發建設只要科學合理,可以有效減免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三峽工程開啟了中國重大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管理的先河,但從整個長江流域來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還處於探索狀態。”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說,下一步重在落實,要把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環境准入、責任追究等規則嚴格落在實處。

生態修復為先突出“三線”思維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王金南說,此前過度開發已經對整個長江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其修復必然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按習總書記提出的“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長江流域涉及8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最緊急的是自然生態屏障建設,確保長江生態屏障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王金南說,這需要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之內按禁止開發區域要求來管理。“但是,生態保護紅線之外生態空間是目前生態用途管控的模糊地帶,應構築生態功能基線,按限制開發區域要求管理。”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說,長江經濟帶以長江為紐帶,區域內生態環境修復保護的核心是水,重點、難點同樣在於水。目前,長江流域提供了全國約1/3淡水資源,飲用水源服務人口超過4.3億,但流域內汙水排放量也佔全國近五成,長三角地區排汙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以上。中國富營養化問題較重的太湖、巢湖、滇池均位於長江流域。

“這需要突出‘三線’思維,即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質量底線。”吳舜澤說,通過生態保護紅線來完善管控制度建設;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線,通過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等促進水資源節約和保護;落實水環境質量底線,倒逼地方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水環境質量。

“既要實現長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優良水平,又要優先保障枯水期供水和生態水量,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王金南補充講道。

以環境准入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長江經濟帶從產業結構和佈局看,與綠色發展尚有距離:長江沿線聚集了大量化工企業,化工產量約佔全國的46%,尤其是“下游地區化工業之密集在全球居於前列,且化工產業有沿江上移的趨勢”。而在四川、貴州、湖北等上中游地區涉磷工礦企業汙染較重,總磷汙染逐漸成為長江主要汙染物之一。“當前長江流域各省占主導地位的依靠土地佔用、資源消耗等增量擴張的發展模式絕非綠色發展之路”,吳舜澤說。

“值得注意的是,從當前各地公佈的城鄉規劃和產業規劃來看,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大力推進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工業沿江發展仍然是各地發展的主要戰略。”王金南說。

在4月26日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要使當地真正放棄發展老路,走上綠色發展,不僅要靠自覺,更要靠立規矩、劃紅線,倒逼當地轉變發展路子。”王金南說,要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從源頭上規範和約束空間開發活動,優化產業佈局、城市功能分區和岸線開發利用。同時,通過嚴格落實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管理,不符合要求的產業、企業堅決不能落地,已存在的倒逼其產業升級或外遷,以環境准入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破除行政區劃壁壘障礙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各個省都有自己的要求,目前沒有一個統一調度的安排,可以說是眾口難調。”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陸佑楣談及三峽水利樞紐發揮自身功能面臨的難題時說,三峽工程建在湖北宜昌,但涉及上中下游多個省市,不同省市從自身利益出發對三峽工程的需求並不一致。

三峽工程面臨的“眾口難調”困境正是當前長江經濟帶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所面臨困難的縮影,即區域內不同主體之間需求存在偏差,缺乏統籌協調,遠未實現全流域“一盤棋”。

“習總書記提出共抓大保護,就是要長江流域內各省市加強溝通合作,形成保護長江生態的合力。”王金南說,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破除當前行政區劃壁壘所帶來的障礙。

在各方積極探索破除行政、地域等壁壘的同時,吳舜澤建議,探索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盤棋”。總體上要遵從山水林田湖草共生性的自然特徵,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實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統籌水陸、城鄉、江湖、河海,統籌上中下游,運用空間管控、結構優化、達標排放、生態保護等手段,預防與保護同步,工程與管理並重,政府與市場同時發力,政策與措施協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和聯動效應。同時,進一步積極探索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強化流域協同監管,開展聯合執法、區域執法和交叉執法。

(本文刊發於《瞭望》新聞週刊 )

媒体聚焦|下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盘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