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內到外為高考而生的小鎮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知識改變命運」

這句話,是華人富豪李嘉誠所說的。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這句話,是2017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狀元熊軒昂所說的。

很顯然,我們更信後者。

2017年6月24號,在考生們填報志願的忙亂中,熊軒昂的一段採訪視頻火爆網絡。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這一段毫無套路的真誠發言,幾乎直白地概括了當下中國教育現狀。

開頭放了這段話,是想迎合我後面的某些觀點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什麼話題呢,小鎮模式是當下所有房企的熱點,大量的城市和房企都在主導研發小鎮開發,希望可以探索出一種新的成功模式

所有人都在嘗試,所有人都在探討,而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一個小鎮模式,從經濟學或者房地產開發的角度來看,無疑他是成功的,但某種程度上他也承受了異樣的關注

小鎮名字就叫毛坦廠鎮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毛坦廠中學,這個赫赫有名的中學位於安徽六安,小鎮名字就叫毛坦廠鎮(以下簡稱毛中和毛鎮),但我要解釋一下,這裡不生產毛毯,當然也不生產坦克。

這裡吸引全國的高考落榜生,然後通過標準化,可以生產出符合要求的本科生

這個偏僻小鎮總人口5萬,外來人口就佔3萬,房租連年高漲已直逼北上廣,從房地產的角度來說,這應該是標準的小鎮開發成功模型,但是依賴的核心“產業”卻是高考這個獨特元素,所以這應該算第一個被妖魔化的小鎮模板了

cctv9的一套紀錄片「高考」則真實記錄了這裡的真實境況,我們嘗試的冷靜客觀的分析這樣的小鎮模式

模式能夠成功因為把高考這種模式做到極致

毛中每年高考本科上線率超90%。就依靠這樣的錄取率,每年都可以吸引大量的落榜青年在這裡復讀,我們看下在這個小鎮裡高考是怎麼進行的

三個紅線不能碰啊,第一、不準男女生接觸過密;第二、不準上網;第三、不準與社會閒散人員交往

這是紀錄片開頭,在一片黑幕之下,一位毛中的班主任程曉東對一百多位學員冷酷的訓話。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如果有學生違規,不管大小,都要寫保證書,並且示眾。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教室裡貼的標語也讓人頭皮發麻。「像瘋狗一樣,拿下數理化」

學生們就是在這樣的標語下伏案苦讀。

在課下,老師會突擊檢查學生的寢室,就算租房在外也不能倖免,一切和學習無關的東西都要沒收,不能上網、不能聽歌。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所有的班級都配備有這種高精度無死角的攝像頭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學生在監控之下,是吃東西還是聽音樂,嗑瓜子還是吃薯片,都看得一清二楚。

所有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在老師的監管之下,老師還會拍下學生開小差的畫面去找學生和家長談話。

在毛中,學生每天早晨5:30起床,晚上22:50放學,期間午飯只有10分鐘的時間,送飯的父母大多等在學校門口,孩子草草吃完來不及寒暄就回去繼續學習。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而家長,在這裡活像一隻只採集食物、伺喂幼蟻及蟻后的工蟻。

這個總群數量龐大,甚至超過學生。這裡3萬外地人的構成,一萬高考生,一萬高考生的父母,還有一萬是服務高考生和他的父母們的商人

而所有的商業模式中,為了讓學生安心學習,當地政府甚至關停了鎮上所有娛樂場所,包括網吧、遊戲廳和檯球廳等,留下小攤販餐飲店服裝店等。

一切的一切,都以讀書為目的,而且是唯一目的

因為聚集,毛鎮奇蹟般的享受了一線城市的寸土寸金。

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監管,毛中要求學生的家長儘量都來陪讀,毛中的學生也大多是陪讀生,有的學生需要一位,有的學生需要兩位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甚至舉家搬遷到毛鎮陪讀的也大有人在。

這個偏僻小鎮當地人口只有1萬出頭,但是學生加上陪讀的家長卻有三萬多。龐大的需求造就了狂熱的租房市場,10餘年來,學校住宿不足,許多家庭就租房陪讀,在這個窮形僻壤催生出火熱的「房地產經濟」。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在鎮上,「陪讀房」的出租告示隨處可見,一間小房間一年的租金大概在8000~20000元,而且還在以每年500~1000元的幅度上漲。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整個城市,租房產業一家獨大。

年年高考週而復始,讓毛鎮的經濟完全綁在了毛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上,「高考小鎮」帶來的虹吸效應,讓深諳小鎮開發套路的房地產大佬們都不得不歎服。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不少項目都直接用狀元命名

這種幾乎趕上北上廣的高價,出現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也是毛中一直被妖魔化的原因之一。

毛中的學生家庭幾乎都是普通到極點的那種,父母當小商小販、紡織廠做工、或者在學校當個保安。這些人能給孩子如何優質體面的教育呢?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把孩子送到這裡,再在這裡擔負高昂的生活費已經是一場豪賭。

所以在整個城市裡,呈現另一種特別有趣的場景,本地人因為有房子出租特別有錢,外地人為了賺錢開始做起了各種服務性行業。而外地人在當地工作某種程度上也支撐起了城市的產業運營

為什麼考生家長會如此拼

因為這裡是中國普通家庭的希望之源

在毛鎮,房價高、物價高、孩子受苦、父母遭罪,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因為這裡每年高考本科達線率超90%

因為在家長的眼中,「成績再差的學生,送到這裡都能圓大學夢

因為對徘徊在谷底的人來說,一所好大學是家庭唯一的希望。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在毛中的學生,大多是高考落榜後的復讀生,大多來自小縣城,家境也都一般,考上一個理想的一本、二本對大多頑劣的學生而言只是個奢望。

班主任程曉東也坦言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和更加出名的高考工廠衡水中學相比,他們是鑄造廠,這裡是修理廠。

但大多數情況下,落榜的考生不會是沒有原因的,有的是觀念被動,有的是學習環境差,有的壓根沒接觸過正確的教育方式。

如果不選擇復讀,去到一個九流的大學,或者就此結束教育,那麼也就等於關閉了自己那一點點可能的上升通道。

對於90%的中國學生而言,不看文憑的社會在中國還不存在,讀書無用論也只是自暴自棄者的自我安慰罷了。

而走進毛中的,雖然大多頑劣,起點很低,但大多不是自暴自棄者。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這些人熬過了毛中的歲月,大多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本科,在回校的謝師宴上,他們的笑容無比真誠,灑脫地談論著自己的大學生活。

反倒是一向嚴苛的班主任程曉東,全程尷尬地笑笑,話也不多。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大概是覺得面對自己曾經嚴苛教育過的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吧。

在毛中的貼吧上,一個關於「毛中真的那麼恐怖麼」的問題下方,28個回覆中有21個回答是“不”。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可能對於毛中的這種環境,真正身處其中的學生並沒有覺得恐怖,被社會就此放逐和逼自己再努力拼一把之間,大多數還是會更高興選擇後者吧。

陽光不可能公平地灑在每一個人身上。對於毛中的學生來說,教育公平從來都不存在,高考狀元們接受的教育質量和毛中的學生差異巨大,為了努力填平這個溝壑,普通人要付出的自然看起來要殘酷得多。

我們嘗試理性的來複盤這種獨特的小鎮模式

一個天然資質如此差區域,為什麼可以成為這樣獨特的小鎮模式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區域內構建了一個強勁的產業源:高考,而且極致的把這個源頭做到極致。

因為教育這一個所有人都不能抗拒的痛點,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導入。正如文章開頭裡提到,所有人都太希望通過教育改變自己,而這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信仰

人口導入自然會為城市注入經濟,並且衍生出大量的周邊產業,所以強勁產業到後期成為產業鏈

種群悄然間有細分,本地人依賴房源致富,外來人通過服務業創收

這種小鎮成功的模式可能給到現在不少操盤做小鎮的朋友一些參考,如何引入外來人口,如何維持本地人和外來人的平衡,如何持續產生消費和經濟,這個“高考小鎮”都有很好的借鑑

當然,對於這樣的小鎮,毫無疑問一定會被妖魔化,因為特殊,因為小眾,因為針對人人都很敏感的教育行業

而且現在搜索毛坦廠中學,媒體的言論還是在妖魔化。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至於毛中的存在是不是真正的妖魔,它的是非功過,恐怕只有時間和那些學生的未來,才會給予公允的評價

所以這種模式算成功麼,很難說,因為這裡的小鎮我們看不到我們構想的那種歡聲笑語的場景,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導入了人口,解決了就業,創造了經濟

所以成功與否,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吧

最後,在紀錄片「高考

」的結尾

一個考生在查詢成績,隔著屏幕的我已遠離高考近十年,本以為心如止水,但沒想到竟也跟著揪心起來。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考生查完分數,好在過了14年的一本線,為了陪讀關掉廠子來毛中當保安的父親,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你看,不管是旁觀者還是親歷者,不管你離高考這個名詞有多遙遠,只要你想在那階級壁壘上撬個縫,只要那白紙上存在著那個數字,只要你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小鎮也好,小鎮裡的人也好,能夠發展成功,背後總有各種故事

希望所有的小鎮模式都可以成功,正如這個高考小鎮一樣,雖然各種妖魔化,但好歹也幫助了不少年輕人實現了當下的夢想

一个从内到外为高考而生的小镇

以上為正文,來自真叫盧俊

ps:想看著兩集紀錄片的,可在後臺(真叫盧俊的後臺,並非這條推送的留言)回覆高考,推送給你視頻鏈接。

盧俊買房問答小程序上線啦

真有好房-問專家

真叫盧俊團隊會竭盡所能,

免費為你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