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隔代教育容易出“熊孩子”?

為什麼隔代教育容易出“熊孩子”?


文∣謝可慧

謝可慧,知名專欄作家,女性自媒體“秋小愚”創始人,

專注個人成長和情感解局,是幾十萬獨立女性的閨密。

為什麼隔代教育容易出“熊孩子”?

◆ 一個真實的故事◆

3年前,在一個小型超市裡,一個3歲左右的小女孩脫下自己的褲子,淡定自若地蹲在兩排貨架中間小便。旁邊赫然站著她在買生活用品的外婆。一直到超市工作人員走過來,她的外婆才理直氣壯地說:“她只是個小孩,當然沒有控制能力。”

顯然,作為一個正常的3歲女童,已經具備大小便的控制能力,她沒有選擇詢問,而是下意識做出了這個決定,她的行為裡,顯然包含了長輩對她的教育。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讓她從小成為一個守規則的公民。

她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認知就是正確的,所以無所謂任何顧忌。

特別無奈的是,在3天前,這個事情在我的女兒身上也差點發生了。

我和婆婆還有女兒在故宮遊玩,半路上,女兒突然說要小便。

婆婆說:“快快快,找個角落,讓她小便。”當時,隨行的導遊震驚得幾乎把嘴張成了“O”。我也特別驚訝。老實說,除去寫作之外的時間,大多數時候,都是由我自己帶著孩子,但我也明顯感覺到,自己每一次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輩總是存在“放任自流”的想法。

我說:“公共場所不能隨地大小便,這是起碼的守則。”

我婆婆不管,一邊扒孩子的褲子,一邊說:“誰管一個小孩子,你們年輕人就是事兒多。”

我執意不肯,去附近借了一個塑料袋,然後幫助女兒解決。我幾乎可以想象,如果當時我沒有在場,故宮的某個角落應該已經成為我女兒小便過的地方。而她們也很有可能成為那些不光彩的“網紅”—標題如《老人竟然帶孫女在故宮隨地大小便》。

隔代教育之殤,反映的是親子教育的缺位。然而,在我們大多數人都無力對孩子進行全方位教育的時候,增加親子教育的主動性,非常必要。“你看,你不也是隔代教育的產物,你也不是廢物啊!”這大概是我這些年聽得最多的話。但是,隔代教育出現熊孩子的概率實在太高了,有一句話特別對:“今天你不教育熊孩子,明天社會就會幫你狠狠教育他。”

◆ 隔代教育為什麼容易出熊孩子?◆

上一代人的規則意識嚴重欠缺

一個社會最大的文明,是在人情味的基礎上,更講究規則意識。而上一代人,他們本身的成長環境和自幼的教育體系裡,規則並不是最重要的,他們可以通過天羅地網的關係鏈,而獲得諸多便利,以及不斷弱化規則。

但他們忘了,有一句話是“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孩子太熊造成的結果,或許可以用強大的人情來抵消,但孩子不守規則,這件事一旦紮根在他的成長裡,總有一天,會吃盡不守規則的苦,而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庇佑他們一路。

過分寬容又過分溺愛

“她還只是個孩子。” “你讓一個孩子怎麼辦?”一個孩子的有恃無恐,大多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犯了錯根本無須承擔責任,甚至於可以置身事外,許多家長便成為孩子的護身符。隔代教育尤其如此。因為上一輩人天生覺得對孩子的行為,可以聽之任之,只要沒有觸犯法律,都不算什麼過錯的想法,無意間讓孩子有了一種自我放縱。

我的車子曾經被一個孩子劃傷過。那時還是一輛新車,估計每一個買過車的人都有同感,最開始的幾個月,總是萬分細心,生怕有任何磕碰,如獲至寶地生怕有任何閃失。然而,一個熊孩子,我看著她用一把小刀從車子的一頭歪歪扭扭地劃到了另一頭。

我看到了,一邊跑出去一邊喊:“你幹什麼呢?”結果她奶奶跑出來,第一句話是:“你叫什麼叫?賠你油漆就是了。”

她父親大概也覺得孩子這樣不妥,伸手過來對孩子開始兇,奶奶一把把孩子摟進了懷裡:“你兇什麼?你賠錢就是了。”

哭笑不得。結果是,她父親跟我一起去補了漆。他說:“其實,你已經不是第一個受害者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給孩子一點教訓。就連提高嗓音,她的奶奶都護著她。”

年紀越大,越容易與孩子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他們開始與社會脫離,他們在孩子身上更容易產生一種依賴和被需要的感覺,他們保護孩子,某種意義上,是通過孩子保護自己。

隔代教育的保護慾望,把愛護變成了溺愛。她或許不知道,沒有誰可以陪孩子走一路。而往後的人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犯錯之後,寬容他。

誤把孩子熊,當作是聰明

“孩子調皮,是因為在動腦筋,你別總是攔著她!”這樣的話我聽過太多遍了。

孩子在火車上大吵大鬧,不是活潑,是沒素質;孩子把水倒在別人的衣服上,不是在動腦,而是在搞破壞;孩子推倒別人辛辛苦苦搭了很多天的玩具,不是隨意,是沒教養。

而長輩往往覺得那些是可愛和聰明,甚至會告訴你“只有傻子才坐著不動”。可聰明一旦變成了自私和有恃無恐,很有可能“聰明反被聰明害”。一個優秀的家長,會幫助孩子的靈氣和聰明用在該用的地方,而不是讓孩子的聰明變成傷害別人的方式。

◆ ◆ ◆ ◆ ◆ ◆ ◆ ◆

當隔代教育成為孩子的主要源泉,其實,是下一代人性格成長和教育上的一個漏洞。

我們不可能24小時陪伴孩子,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放下手機、放下游戲、放下許多無謂的事,去進行親子教育,必不可缺。

因為當隔代教育不得不進行時,加大親子教育的比例,是減少熊孩子的可能性的重要途徑。

◆ ◆ ◆ ◆ ◆ ◆ ◆

生孩子重要,養孩子更重要。

切斷熊孩子養成的根源,不僅僅是家教的體現,也是孩子修養的體現,若干年後,當孩子開始成人,希望他不會因為過去的放縱而走更多的彎路,也不會因為過去的任性在走入社會之後花費更多的力氣,去成為一個正常的,能夠讓自己喜歡的人。

而弱化隔代教育,正是我們這代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任重道遠的事情,沒有之一。

為什麼隔代教育容易出“熊孩子”?

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 by謝可慧

女性自媒體“秋小愚”創始人,40萬獨立女性的閨密謝可慧最新力作!人生很短,願你遇見所有的美好;日子很長,願你深情不會被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