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八商環境” 助推優化營商環境駛上“快車道”

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又是生產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優化營商環境,是實現城市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和決定性因素。近年來,哈市在深化政府改革、推動簡政放權、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法治政府和誠信政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經濟發展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市場主體及社會各界期望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今年年初,為緊密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開展,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協把優化哈市營商環境專題協商議政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會同市民革、市民盟、市民建,聯合道外區政協、南崗區政協、香坊區政協、呼蘭區政協等組成調研組,進行了深入專題調研。期間,市政協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情況介紹,收集國企、民企等各方面意見。此外,調研組還赴深圳、杭州、廈門、成都、武漢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總結梳理可借鑑的成功經驗,形成關於進一步優化哈市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按照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的原則,圍繞打造“八商環境”,市政協提出塑造“產業第一、企業家優先”的重商理念,積極探索“四送四到位”的親商模式,構建“統籌兼顧、有所側重”的扶商政策體系,深入推進“放管服”為主要內容的便商改革,全面推行“代辦制”利商舉措,實施“留引並舉、以留為主”的留商戰略,建立公平公正的護商環境,建設服務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的建議,助推優化哈市營商環境駛上“快車道”。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委員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為優化全市經濟發展環境所做的各項工作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認為哈市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這項根本性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多措並舉,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圍繞打造親清政商環境,制定政策、精準發力,“市政府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規則”“關於進一步吸引培養人才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拉動效應逐步顯現,為推動哈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持續精簡壓縮市政府權力事項和辦理要件,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舒心。2017年連續推出系列創新舉措,55個事項實現“不見面”辦理、28個事項實現“零跑路”、264個事項“跑一次”,進一步實現了政府權力“瘦身”。加強流程再造,平均審批時限縮減11.7個工作日,審批提速38.5%。將7個部門18項涉企證照事項納入整合,實現了“23證合一”。實施了《哈爾濱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哈爾濱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編制了“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的政務服務目錄,按統一標準編制辦事指南和流程圖,錄入“哈爾濱政務服務網”並上線運行;

——強化自我約束,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清理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先後廢止政府規章33部,廢止市政府規範性文件115件,使市場更加有效地發揮了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建立行政執法人員檔案和數據庫,落實行政執法全程記錄制度,實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執法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把服務項目建設作為溝通政企、服務營商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超前謀劃、強化服務,使企業更滿意、企業家更放心。多次召開產業項目推進會議,制定了《哈爾濱市產業項目建設工作考核辦法》,建立了責任落實機制和聯絡員制度,對重點項目實施了綠色通道審批和建設全過程一對一跟蹤服務。2017年,涉企收費由27項減少到15項,政府性基金項目由6項減少到4項,降費4.6億元,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保障了項目建設。

在構建誠信政府等

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由於歷史積重問題,哈市營商環境與先進城市對比仍有明顯不足,具體體現在:政府失信行為屢有發生,支持政策效果不理想,行政審批服務環境仍不寬鬆,依法行政存在短板,司法公正性仍有不足,中介服務不規範問題突出,人才流出嚴重,幹部隊伍存在工作不實、服務意識不強現象。

比如,哈市出臺了很多招商引資、支持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創新創業的政策,但由於政策的針對性不強、精準度不夠,導致政策效果和專項資金效益發揮不理想。有關專家和專業機構對哈市專項資金績效進行第三方評估,指出哈市產業發展缺乏較為清晰的頂層設計,資金政策與行業發展要求和招商引資項目契合度不高,資金投向仍以傳統產業為主,對科技創新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扶持定位較模糊,扶持力度有待加強。

此外,政府少數工作人員仍缺乏擔當精神、法治意識、規則意識、服務意識,“能力不足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的問題亟待解決。個別地區和部門仍存在落實“放權”協同性、針對性不強,服務質量不優,市場秩序監管不嚴等問題。

打造“八商環境”

優化營商生態

委員認為,哈市應塑造“產業第一、企業家優先”的重商理念,在全市掀起鼓勵支持企業家創業的高潮;積極探索“四送四到位”的親商模式,主動把政府打造成為企業之家;構建“統籌兼顧、有所側重”的扶商政策體系,使企業發展與地方發展深度契合;深入推進“放管服”為主要內容的便商改革,進一步打造便商環境;全面推行“代辦制”利商舉措,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實施“留引並舉,以留為主”的留商戰略,努力打贏“引才留商”戰役;建立公平公正的護商環境,加強對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的監督力度;建設服務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不斷增強聚商引力。

塑造“產業第一、企業家優先”的重商理念

營商環境的優化,關鍵在於思想認識的轉變。哈市應積極叫響“產業第一、企業家優先”的口號,樹立“企業就是家業,重商就是種富”的認識,在全市掀起鼓勵支持企業家創業的高潮。

應加快建立新型政商關係步伐。鼓勵各級領導幹部同企業家建立真誠互信、清白純潔、良性互動的工作關係。建立健全市、區、街(鄉鎮)三級領導幹部聯繫企業家制度,做到幫扶企業制度化常態化。

應著力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利和自主經營權不受侵害。在堅持依法行政、依法判案的基礎上,制定和細化涉企行政執法以及司法中案件定性、涉案人員、財產認定的操作規範,防止過度執法。嚴厲打擊利用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打擊競爭企業、抵賴債務的案件。對於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造成企業家合法權益受損的,依法依規給予公平合理補償。全面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嚴禁向企業收取或變相收取各類評比費、贊助費。

應大力提升企業家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重獎各類企業創新,提高企業家和非公從業人員在評選勞動模範、勞動獎章和“五四”青年獎章、“三八”紅旗手中的比例。

積極探索“四送四到位”的親商模式

營商環境的優化,首先在於政府服務到位。委員建議,應積極探索建立“四送四到位”親商模式,主動把政府打造成為“企業之家”。

——送新發展理念,保證宣傳到位。面向企業一線全面深入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龍江講話精神,宣講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及全市發展規劃和戰略,使企業與市委政府同心同向。

——送政策,保證理解到位。組織宣講團和輔導組,為相關企業深入解讀國家、省、市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業投資創新驅動等系列政策措施;宣傳講解我市關於加快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促進民間投資、支持工業及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等扶持鼓勵政策;講解說明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案等各項方便企業辦事的“放管服”改革舉措。

——送創新項目,保證需求到位。有針對性地促進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幫助企業引進創新型項目,建立戰略合作同盟,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送生產要素,保證對接到位。組織銀企、科企、產需、用工等多項對接活動,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土地、人才等難題。

構建“統籌兼顧、有所側重”的扶商政策體系

營商環境的優化,重點在於構建適合本地特點、便捷高效完善的政策體系,使企業發展與地方發展深度契合。

委員建議,應著力提升政策的適用性。提升政策的高度和深度,加強對新產業形態的分類定性和發展趨勢研究,突出城市和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呼應各企業各階段發展現實需求,切實提高政策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契合度;應有針對性地搞清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與限制、企業盈虧與運營機制靈活性、資本結構與治理結構合理性、技術先進性與後續技術支撐、內外主要同類競爭企業發展情況與銷售市場分割情況、產品的市場前景、企業的成長性與可持續發展、目前的問題與需求等基本情況,盡力做到因企施策、精準扶持,凸顯政策精準度與細緻度;應合理確定政策扶持週期,在政策效應沒有充分顯現以前,不隨意變更政策。

應提高專項資金使用的集中度。對現有各項資金進行整合和優化,集中支持立市主導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不斷提高資金的集約效應。設立農業發展與食品工業、傳統制造業與新型工業化、高新技術與新業態產業、旅遊與服務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發展等幾個資金大類,明確階段性扶持重點,變分散式“撒芝麻鹽”使用方式為集中使用,切實發揮扶持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槓桿效應。

應進一步創新專項資金投入方式。根據扶持門類,完善投資平臺,建立股權投入與退出機制,形成部門制定政策和明確投入方向、財政以股權方式分類注入平臺、平臺根據企業具體情況以股權方式投入企業的運行制度,建立財政、平臺、企業三方權益約束機制,確立被扶持企業資金使用的責任和義務。

應建立科技成果政府採購與儲備制度。在目前我市科技成果交易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善、本地企業購買成果能力弱、成果轉化率低的情況下,政府應主導科技成果貯備與轉讓工作。

深入推進“放管服”為主要內容的便商改革

營商環境的優化,難點在於“放管服”的統一,既要保證企業創新活力的充分釋放,又要保障市場秩序的穩定和諧。委員建議圍繞六個方面進一步打造便商環境。

應統籌管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按照中央關於深化和擴大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要求,一體管理和監督政府各類行政權責清單、服務清單中各具體事項的實施,系統管理各級政府行政辦事大廳和各辦事“窗口”。按照“應進俱進”原則,將現分散在各部門辦理的事項整體劃入各級辦事大廳或行政中心、分中心、區中心繫統。

應統籌大數據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務運行及審批“一張網”。整合政府及各部門數據,規範數據使用,擴大數據效益,統籌建設全市大數據庫和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立法先行,對數據信息的採集、傳輸、確認以及相關責任進行明確,建設全市政務“一張網”,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政府審批管理深入融合,推動審批服務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應進一步完善權責及事項清單。對於非禁非限類項目,除規劃、土地、建審、安全生產等監管領域外,徹底放開立項、投資等監審環節。形成政府“一張清單”,一個事項數量,以方便管理和精簡調整,方便群眾監督。

應再精簡取消一批事項。對於零審批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藥安全以外的許可項目和量大面廣的服務類項目,進行精簡合併,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同類別事項或同部門負責的事項可以合併一批,或在審批環節上實行合併審批,推進向社會放權工作。

應優化構建一套辦事流程。按照最優原則,瞄準先進地區,各個專業部門、專業處室和專業人員應經常性地與先進地區的對口部門就本部門負責事項的具體流程進行交流和比對分析,優中選優,即時調整,確保我市的事項種類、數量和流程始終在同類城市中保持最簡最優。

應建立一核多元的中介服務體系。分類整合現有政府辦各類中介機構,能夠交給社會辦的一律交給社會辦。對中介事項進行清理,沒有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要求的予以取消,杜絕一些部門將本該由自身承擔的工作甩給中介機構的情況。具備條件的政府委託服務試行招標制或面向同資質同類型中介機構的隨機點選制,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保證既不降低服務質量又壓縮辦理時限。

全面推行“代辦制”利商舉措

委員建議,應擴大對建審項目、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涉及流程繁瑣,以及個別群眾辦事能力不足的事項代辦規模。暫不能實現代辦的,變分部門分事項分窗口受理為綜合窗口受理,然後依據事項類別內部分轉的辦法。

實施“留引並舉,以留為主”的留商戰略

人口是城市活力的根本。我市2017年末戶籍人口比2013年減少40萬人。在流出人口中,40歲以下年青人口呈加速流失態勢。營商環境的優化,直接體現在人才的彙集,一定程度上“留才就是留商、留商就是留財”。

委員建議,我市應建立各級人才名錄、現有人才外流預警機制、分級聯繫人才和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制度、黨政分級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制度等制度和機制。利用大數據技術摸清人才現狀和底數,加強人力資源的產業分佈、收入增長、年齡、技能結構等現狀和走勢的監控分析,掌握現有人才生活和事業上遇到的問題,瞭解他們的需求和流動意向。結合全市產業發展需求,盡力為他們提供符合其專長和興趣、成長性好、待遇優厚,並能使其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價值的崗位和舞臺。

應建立分層次人才引進和儲備機制。定點引進高端人才,做好對兩院院士和海內外博士的引進和使用,堅持“高精尖”導向,提升拓展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的引進。定向引進我市產業緊缺人才,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產業領域,以及我市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換代,支持相關企業引進高端管理人才和技術開發骨幹。有目的培養青年優秀人才,提高各類人才工程項目中青年人才的入選比例,大力舉薦青年人才,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有計劃引進和培養藍領人才,應把握省內東部煤城轉型和國內一些地區產業轉移機遇,及時承接其釋放的勞動力資源,吸納外地職業院校和技校畢業生;利用好本地職業院校資源,培養符合我市產業需求的人才。

應根據不同層次的人才計劃和我市能力,制定差異化扶助政策。實施專項獎勵工程、安居保障工程、創業就業保障工程、“零門檻”落戶工程等,在資金扶助、購房貸款補助、子女入學入托、落戶等方面制定優惠扶持政策,確保各類人才留得住、引得進、用得好。

建立公平公正的護商環境

營商環境的優化,基礎是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尊重企業的自主發展。

應深化“大部門”綜合執法改革。進一步整合職能相近、執法內容相似、執法方式相同的機構和職能。加強政府所有面向社會、企業和市民重大決策的合憲性、合法性審查,對行政執法行為合規性審核,對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績效檢查考核,組織、協調好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工作。開發建設全市統一的行政執法數字平臺系統,實現在一個平臺上完成各部門執法活動的操作運行、統計評價和監督反饋功能。

應加強對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的監督力度。完善並細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監督制度,保障其正確監督意見和建議的可執行性。支持各新聞媒體以正面宣傳與曝光批評相結合方式,及時、客觀、公正地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典型事件予以報道和批評。創新群眾監督方式,鼓勵並及時受理市民通過手機拍攝上傳的舉報,讓群眾拿起“放大鏡”和“顯微鏡”,使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無所遁形。

應提升司法審判公正性。對貪贓枉法的行為實行“零容忍”,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加強對涉企案件的審理複核與紀檢監察,防範徇私舞弊及適用法律不當問題。應建立常態化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庭審旁聽制度,增強案件審理的公開性、參與性和監督性。

建設服務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

針對哈市實際,委員建議,應強化對黨政各級領導法律知識培訓和法治思維的訓練,切實轉變思維定勢和工作習慣,引導幹部不能遇事就習慣性地講不行,應多從如何行的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應系統梳理和解決有較大社會不良影響的政府失信違約案件。成立高規格專門機構,組織對企業投訴案件和違諾失信案例進行系統梳理,對企業合理訴求和政府合法承諾要分期解決與兌現,對不合法承諾做好解釋說明;對主觀惡意失信的案件,要追究當事人和負責領導的責任。

應調整優化績效考核辦法。既要考核辦結率,更要考核辦成率。在部門目標考核中加大對一線“窗口”單位和“科、所、隊”業績考核的分值權重。機構、編制等資源向一線單位傾斜,適度增加區街及一線人員待遇。增強一線服務單位和市民大廈、各辦事窗口的紀檢監察工作力量。通過加強日常監管,及時制止和糾正不作為、慢作為及勒卡尋租行為。

大會發言

實體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融合發展

南崗區政協

審批服務始終是各級政府重視、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也是市區政府多年來持續改革的重點任務。目前,我市部分窗口服務部門在流程優化、觀念更新、信息化融合以及市區同步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建議從市、區統籌的角度,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環境的全面優化。

應強化實體辦事大廳和網上辦事大廳融合發展。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要求,加速推進實體大廳、綜合窗口建設,促進服務事項應入盡入。建設著眼於內容全覆蓋、服務全方位、事項全程辦的政務服務事項向網上辦理遷移,推進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建設和政務服務網的資源整合,並逐步向街道(鄉鎮)、社區(村)延伸,努力形成“網上辦事大廳為主,自助終端辦事為輔、實體大廳辦事為補”的服務格局。

應強化辦事流程再造。應堅持頂層設計,全市一盤棋,統一流程、統一標準、統一時限。從申請人的需求和視角出發,以減層級、減環節、減材料、減證明、減時間為目標,整合優化部門審批事項流程,重構運行機制和方式,向全國高標準看齊,持續推動流程再造,促進行政效能最大化,政府服務便利化。

應強化信息數據共享。要著眼於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打破部門、行業信息孤島,整合各部門、各行業政務、服務信息數據,加快構建政務服務雲,切實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推動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和交換。

應強化服務能力建設。要切實加強對幹部隊伍和窗口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綜合技能培訓,使服務人員熟悉事項辦理指南,做到諮詢一次講清、表格一次發清、材料一次收清、內容一次審清,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辦事水平,切實建立獎勤任優的激勵機制和鞭策包容的容錯機制,調動幹部擔當負責的積極性,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一流服務。

推動縣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賓縣政協

目前,我市縣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但也存在著誠實守信踐行難、服務意識樹立難、違規行為監管難、優化機制落實難等一系列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核心是解決人的素質問題,針對仍然存在的問題,尚需有的放矢,乘勢而上。

應講誠信敢擔當,使發展渠道更寬。應放手啟用講誠信敢擔當的幹部;在作出優惠承諾時,要審慎從事,必須做到政策允許可以優惠,實力允許能夠優惠,結果允許真正優惠。對於尚未解決的誠信問題,要區別對待,分步推進實施,能兌現的承諾要儘快兌現,做到實際兌現;不能兌現的或近期無法兌現的,要向企業解釋清楚、表明態度,作出兌現計劃,做到誠意兌現。

應提素質重服務,使窗口效率更高。深化“放管服”改革,縣級層面“放”的內容不多,主要是“減接管服”。在減少審批環節的同時,要做好“接”的工作,對於上面放下來的權力,要能接得住,建議集中優勢人力資源,重點武裝窗口單位,在工作和生活待遇上,與其他工作人員有所區別,以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來提升服務質量。

應強監管嚴執法,使政風行風更清。建議繼續加強監管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監管能力。認真研究實際情況,針對吃、拿、卡、要等影響營商環境的不良行為,開展檢查監督工作,對於違反規定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要堅決嚴肅問責。

應創機制營氛圍,使協調互動更順。建議建立領導、園區、引進單位三級包保責任制,實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周例會制度。注重營造重商親商社會氛圍,通過在媒體上開辦專欄和論壇等,宣傳推廣成熟經驗,樹立企業家典型,培植屬於黑土地的優秀企業。政府要在誠實守信的同時,適當引導企業加強文化建設,樹立依法經營依規治企、誠信和效益並重的企業形象。

開展政務誠信評價評級

市政協常委 侯坤

政務誠信是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哈市應構建有效的政務誠信監督體系、建立健全政務信用管理體系、健全信用權益保護和信用修復機制,營造清新發展環境。

應建立政務誠信專項督導機制,市政府要定期對下級政府和部門進行政務誠信監督檢查,實施政務誠信考核評價。建立橫向政務誠信監督機制,政府和政府部門要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建立第三方機構評估機制,搭建哈爾濱市政務誠信大數據平臺,實施政務誠信大數據監測預警。支持信用服務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機構對各區縣、各部門開展政務誠信評價評級。

應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將公務員在履職過程中,因違法違規、失信違約被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等信息納入政務失信記錄。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各區縣政府和部門存在政務失信記錄的,要根據失信行為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損失情況和社會影響程度,對具體失信情況書面說明原因並限期加以整改,對造成政務失信行為的主要負責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應完善政務信用信息保護機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異議、投訴制度,建立公務員失信記錄信用修復渠道和方式。建立自我糾錯機制,公務員在政務失信行為發生後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可減輕或免予實施失信懲戒措施。

應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強化政府有關部門責任,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失信違約記錄。明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方責任人及其在項目籌備、招標投標、政府採購、融資、實施等階段的誠信職責,將項目守信履約情況與實施成效納入項目政府方責任人信用記錄。

水電氣特定行業公開辦理時限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

水、電、氣、熱服務水平是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關係到企業經營成本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市水、電、氣、熱服務問題比較突出,建議政府加大整治力度,打造投資放心、經營安心、生活舒心的營商環境。

應改進辦理服務,從減環節、優流程、壓時效、提效率方面入手,精簡審批事項,健全“只跑一次”和 “網上辦理”機制。水、氣、熱用戶接入辦理時限原則上不超過30個工作日,力爭向15個工作日的目標努力。壓縮電力接入辦理時間,平均用時原則上不超過30個工作日。鼓勵通過手機、“95598”熱線電話、“掌上電力”APP等渠道,提出水、電、氣、熱需求,相關公司派人現場勘查及工程實施。

應查處強制購買設備、材料和服務等行為。支持供排水集團、哈供電公司、中慶燃氣以及供熱集團等企業,公示優化用戶接入營商環境承諾,推動水、電、氣、熱等特定行業將辦理時限、標準、流程和法定條件向社會公開。開展壟斷行為強制服務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查處利用壟斷地位,指定或變相指定設計、施工單位,壟斷配套工程建設,限制和排斥競爭,以及在配套工程實施、驗收和交接過程中強制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條件等壟斷行為。

應整治濫收費和變相收費行為。建立水電氣熱行業行動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和檢查督促機制,加強涉企收費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水電氣熱價格等各項收費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全國“12358”價格監管平臺,針對違反價格政策多收費、亂收費行為,查處一批典型案件,減輕企業負擔。

建好服務窗口提升服務質量

市政協委員 王婧

辦事大廳是政府與企業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地方,服務質量好壞直接體現營商環境優劣,應加快改革進程、加強教育培訓、強化內部管理、健全制度機制,為辦事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應落實好“跑一次”要求,簡化審批流程,減少前置要件,讓辦事人員不覺得事難辦。加強對“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宣傳力度,讓企業和群眾儘快熟悉和了解網上審批業務,利用網上審批平臺開展網上審批,讓企業和群眾不見面就能實現審批,實現“零跑路”。設置問詢服務檯,由工作人員向辦事群眾講解辦事流程,對有困難的辦事人員由專人按流程引導辦理。

應加強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強化其服務意識,不許介入各類中介業務,更不能參與違法中介活動。加大對窗口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提高其服務能力。特別是對新派駐窗口工作人員,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後方能上崗。

應強化首問負責制跟蹤督查,健全和完善首問負責制跟蹤督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首問負責制落實情況進行抽查。強化服務大廳秩序管理,加大對服務大廳日常巡查力度,採取定人定責,重點巡查與隨機巡查結合方式,加大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著裝規範、工作紀律的督促和規範。面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鼓勵群眾投訴、舉報窗口工作人員和中介機構違規代辦行為。

應健全政務服務工作回訪機制。通過電話回訪、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政務服務工作回訪,及時全面掌握政務服務工作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辦事效率等,作為改進政務服務工作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第三方機構測評機制,通過第三方不定期對窗口服務工作群眾滿意度的測評,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窗口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服務大廳改進工作提供依據。

招商引資服務要貫穿始終

市政協委員 洪金國

優化營商軟環境要從細節入手,服務到位,真正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應政策透明、誠信履約,讓投資者放心。政府要一屆一屆堅守對投資者的承諾,招商引資服務要貫穿始終。政府發佈的各項政策要公開、透明,特別是交通、水、電、氣等基礎規劃調整時應讓投資者及時、全面掌握。對於國家、省、市出臺的優惠政策,特別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一定要宣傳、落實到位,讓企業同步知曉,享受到真正的實惠。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一視同仁,保護外來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利益不受侵害。

應全程跟蹤、服務到位,讓投資者暖心。對產業龍頭項目和能夠促進並帶動哈爾濱其他產業發展的重點大項目,要實行固定領導及其繼任者或固定部門分包制,全程幫助企業協調項目審批、對接等具體問題,現場視察,同步現場跟蹤推動機制。可借鑑外地先進經驗,成立外資企業綜合協調辦公室,實行項目手續固定領導及其繼任者代理制和首籤部門及領導終身跟蹤服務制,使外資企業從落地,就有固定專人專線可諮詢、可彙報的機制。該機構可定期召開溝通協調會,瞭解企業發展情況和問題,協調解決項目運行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應轉變觀念、提高效率,讓投資者舒心。可多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快速改善哈爾濱的營商環境。工作人員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服務,你發展我開路,你困難我幫助”的理念。讓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共同助力哈爾濱的經濟大發展。

開辦“問政哈爾濱”電視欄目

市政協委員 葛洪軍

電視問政是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政府與公眾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是一種新的媒體輿論監督形式。目前,武漢、西安、長沙等國內近三十餘家電視臺相繼開播了類似的電視問政節目。

從一些開展電視問政城市的實際運行效果看,政府部門在施政過程中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問出了好作風”,讓政府官員意識到自己是被監督對象,對改變政府部門的“衙門”作風,解決幹部“懶政”、不作為、不擔當、不敬業的問題,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能力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二是“問出了執行力”,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職能部門不再拖延推諉,一般情況都能做到迅速行動,立即辦、馬上辦,極大地提高了政府各部門的辦事效率。三是“問出了工作成效”,通過對主管部門一把手的問政,使多年、多次反映得不到解決的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快速解決,修復了過去的行政失靈現象,提升了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四是“問出了正能量”,通過電視問政平臺,使社情民意有了反映渠道。搭建起了政府、媒體、百姓真誠溝通的橋樑和紐帶。

目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營商環境的改善、各項創新、改革、發展舉措的貫徹實施,需要政府各個部門全力推進落實。如果將相關工作納入電視問政範疇,必將大大增強工作推進力度,有利於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有利於幹部作風的轉變。為此,建議我市借鑑其他已開辦電視問政城市的成功經驗,開辦“問政哈爾濱”電視欄目,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作用,促進政府部門轉變作風、積極作為,推進市委、市政府各項政策措施的快速有效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