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市場是“下一個風口”,各方加速湧入,社區銀行卻要關門!

互聯網基本解決了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傳統營銷學的難題“把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人群”已經解決。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依賴於“價格戰”的競爭策略逐漸失效,服務已經成為競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社區市場”逐漸為各大巨頭重視,“滲透社區,服務居民”已經成為共識。

社區市場是“下一個風口”,各方加速湧入,社區銀行卻要關門!

京東試水智慧社區店

2018年5月20日,京東全國首批7家“京東幫智慧社區店”分別在重慶、成都、西安、杭州、紹興、廣州等城市同時開業,立足於“社區管家”為居民提供家電、家居、家政的到家服務、智能健康產品銷售服務、房屋改造家裝服務,成為京東線下服務體驗的新入口。2018年京東計劃在全國一至三線城市開設100家“京東幫智慧社區店”。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各大電商巨頭,平臺巨頭要在“社區市場”一決高下。

社區市場是“下一個風口”,各方加速湧入,社區銀行卻要關門!

社區銀行正在退潮

銀行服務同質化嚴重,銀行網點數量逐漸增多,競爭越發激烈,因此社區銀行就是銀行競爭社區居民的一個平臺,但是社區銀行並沒有像互聯網巨頭那樣再次突進,反而是逐漸退潮。

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僅5月份以來,各級銀監部門共批覆同意86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其中社區(小微)支行為39家,佔比達45.35%。但從同期開業的銀行網點情況來看,雖然也有新的社區網點開業,但開業數量遠不及關停數量。

社區銀行關停的表面原因是“客流少、不賺錢”。還有人稱“社區銀行”沒有必要存在,有網絡銀行就可以了,有手機銀行就行,服務網點不重要。這種論調就是典型的不識時務,開歷史倒車。

社區市場是“下一個風口”,各方加速湧入,社區銀行卻要關門!

社區銀行退潮的根本原因是銀行服務商業模式沒有改變

我國的金融改革雖然推進有效並且碩果累累,但是銀行的服務理念和商業模式卻沒有大的變化。

1、銀行服務還是被動為主

銀行的金融服務一直都是被動為主,有客戶上門了,才服務。客戶不上門就沒有服務。社區銀行延續了這個傳統。很多社區銀行都是門可羅雀,無人上門。最為可笑的是,傳統的正規銀行網點,也面臨客戶不上門的情形。銀行高層正在思考是不是要減少正規的支行網點,底層正在忙著櫃檯員工裁撤。

2、社區銀行創新能力差

社區銀行一旦開業,放幾臺機具,坐幾個員工。根本沒有考慮如何通過增值服務來吸引人流,如何突出社區銀行定位與一般銀行網點的不同。銀行上級管理人,主要是下任務,給壓力。而不是真正思考如何辦好社區銀行。

社區市場是“下一個風口”,各方加速湧入,社區銀行卻要關門!

一方面是電商巨頭的積極佈局,另一方面是社區銀行的快速撤退。這種現象的確讓人思考。各位讀者,您周邊是不是也有“社區銀行”?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建議,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