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頭行刑,古代為什麼說午時三刻開刀問斬?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說起古代的刑罰真是各式各樣的,就連死刑都有很多種,其中了斷最快得就是“砍頭”了,我們在電視劇中或者小說裡經常聽到,午時三刻後行刑的說法,這是問什麼呢?

原來啊有這樣的說法,午時三刻的時候,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陰氣消散,意在午時三刻斬首,這人罪大惡極,連做鬼的資格都沒有,表示懲戒。

砍頭行刑,古代為什麼說午時三刻開刀問斬?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代皇宮的午門外不管什麼時候陽氣最少,因此皇帝一般都會下令將犯人推出午門外,斬首後同樣連做鬼的份都沒有,於是民間人們午門和三刻說的順嘴了,就變成了後來的午時三刻。

後來唐朝的時候,規定了很多日子不能執行此刑,比如:24節氣的時候,每個月十五的時候,以及正月五月,還有規定下雨沒有晴時,天沒有亮時,都不得執行此刑,那其實算一下,一年當中可以執行此刑的日子也就百八十天,並且也有規定行刑的時間,摺合一下現在的時間,好像也不是所謂的午時三刻,那到底有沒有午時三刻這一說法呢?有,肯定是有,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死刑都在這個時候。

砍頭行刑,古代為什麼說午時三刻開刀問斬?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那秋後問斬呢,又是什麼說法?我國曆史文化確實博大精深,幹什麼都有講究,什麼事情都想論個出處,以前的四季皇帝將它分為:慶、賞、罰、邢。於是就有了秋後問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