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定常見重症肌無力嚴重程度量表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神經肌肉接頭疾病,通過評分量表,可以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定量評估,從而更為直觀地評價患者病情,有助於進行臨床觀察、判斷藥物療效。

評價重症肌無力嚴重程度的量表多種多樣,本文將對4種常見的量表進行介紹,以期對臨床實踐有所幫助。

(以下量表點擊後可查看大圖)

重症肌無力定量評分(QMGS)

該量表於2000年由美國重症肌無力協會提出[1-2],完成完整量表所需時間約25分鐘,使用時需要測試設備輔助,包括手持握力計和秒錶計時。

條目數:13個

總分:0~39分

病情評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一文搞定常見重症肌無力嚴重程度量表

重症肌無力複合量表(MGC)

與其它量表相比,該量表較為“年輕”,由Burns等人於2010年提出[3]。該量表的完成時間所需時間少於5分鐘,特點是需要醫生檢查與患者病史相結合。

條目數:10個

總分:0~50分

病情評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一文搞定常見重症肌無力嚴重程度量表

肌無力肌肉量表(MMS)

該量表由Gajdos等人研製,於1997年正式發表於神經病學年鑑雜誌[4]。需要注意的是,與其它量表相比,該量表無呼吸肌相關評估內容。

條目數:9個

總分:0~100分

病情評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輕

一文搞定常見重症肌無力嚴重程度量表

重症肌無力絕對和相對評分法(ARS-MG)

條目數:8個

總分:0~60分

病情評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一文搞定常見重症肌無力嚴重程度量表

量表簡評

目前已有多種工具用於評價MG的嚴重程度,根據高翔等人的研究[6],上述4種嚴重程度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均能可靠有效地評價MG的嚴重程度。

不同的量表特點和優勢也有所差異,ARS-MG為我國自主設計,更適用於我國患者群體,但國外的量表同樣有值得借鑑之處,臨床上可根據評價內容、量表詳略程度及使用目的做出選擇。在MG的量表研製方面,國內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期待未來能夠誕生出更加適合於中國國情的量表[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