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賽道上的“高鐵時代” 解讀三大運營佈局智能家居背後的動因

IoT赛道上的“高铁时代” 解读三大运营布局智能家居背后的动因

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家居”是對通信網絡、硬件系統的有機結合,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涉及移動APP、雲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新技術的融合。國內運營商涉足智能家居版塊雖然起步較晚,但各個運營商都卯足了勁一直緊跟步伐,近幾年在IoT賽道上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我們稱之為“高鐵時代”。同時,國內三大主流運營商利用各自優勢,也發展著自己的智能家居業務,一直在推進家庭生活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面做著嘗試與轉變。

目前,三大運營商搭建的物聯網平臺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圍繞具體業務場景,成功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的連接。在承載網絡方面,運營商大力佈局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的移動物聯網基礎設施,在超高速與超低速網絡上一直在加快規模化商用,提速智能業務的驅動轉型。運營商搭建的物聯網平臺,包含運營商、互聯網或用戶自建的平臺,產業鏈中覆蓋設備製造商、網絡運營商、平臺運營商、用戶等角色,相比傳統通信服務模式有較大不同,物聯網的需求與場景更趨於“碎片化”,且產業鏈更長,商業模式更新,安全性能更強。

2018年全國各地的運營商,都在通過發展智慧家庭尋求新連接業務增長點,傳統電信業務增量不增收,主流運營商已經開始佈局智慧家庭,並且將其當做除語音、寬帶、移動、視頻外的第五大基礎業務,以提高用戶平均收入,減少客戶流失。在外有物聯網平臺佈局,內有智慧家庭的佈局下,運營商正在以平臺方的角色成為出場智能家居領域的重要角色。

運營商的焦急與智能硬件的動機

物聯網將是一個開放的國度,在封閉的IPTV體系下,如何從硬件方式獲取家庭生活與娛樂的中心,是目前運營商較為焦急的局面,萬一有朝一日IPTV硬件被替換或者取代怎麼辦?如果每臺電視/視頻設備都內置OTT或者IPTV盒子,運營商目前贈送的IPTV或者OTT盒子就毫無硬件優勢,其局面就會像當年的小靈通一樣尷尬。

有人說大屏電視也會被淘汰,目前的智能電視其實就是一臺大顯示的超薄電腦,當超大屏用其他硬件方式,如VR/AR等硬件替換構成移動電視大屏時,運營商將藉助怎樣的硬件方式來獲取入口地位。

5G時代來臨,目前的有線的Wi-Fi形態是否會收到新的衝擊,在加上eSIM的佈局,未來是否只要本地硬件插5G虛擬卡,就能組建高速的無線網絡。

運營商的雨露均霑:IPTV、家庭安防與智能音箱

從目前的韓國運營商來看,在大力推進智能音箱的道路上,已經成為首屈一指的陣營。而國內目前智能音箱的主流陣營是互聯網企業,但2018年下半年後的局面會有轉型,國內運營商也開始大力推進智能音箱的佈局,因為其搭載的AI交互技術將會是新一代交互方式的主流。

目前美國的運營商主要圍繞家庭安防硬件在佈局產品、安裝與服務,來保證自己在智能家居圈的一席之地。當然,家庭安防也是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的主力性產品佈局,以移動為首的家庭安防套裝已經成型,辦網就送或者以很低的價格售賣到家庭中,用新型的智能硬件套裝來佈局用戶家庭,獲取未來流量。

電視如果不再是家庭客廳娛樂終端的中心,將會失去家庭硬件系統的中心權,無論是激光電視還是分屏電視,都是大屏電腦的一種變種,而且無法二十四小時開機的電視,也正在落後於智能音箱賦予的便捷性與交互性。

與美國付費頻道的模式不同,IPTV和OTT盒子都是渠道付費的硬件變種,OTT與IPTV正在成為年輕人眼中的老古董,互聯網主導的智能電視變革對目前運營商僅有的硬件生態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IoT赛道上的“高铁时代” 解读三大运营布局智能家居背后的动因

隨著AI等智能語音的成熟落地,目前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智能音箱陣營,正在繼續吸收用戶的時間,音頻“硬件+內容”的智能音箱模式,有朝一日也可以用在視頻“硬件+內容”形態上。雖然2019年IPTV將突破2億戶大關,飽和後也將是歷史軌道的上的曇花一現,直播渠道權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有線電視時代,例如騰訊的NBA直播權與優酷的世界盃直播權。 全國有幾億寬帶用戶,其實運營商也並非所有產品都自己做,正在通過整合優秀硬件產品打造家庭生活服務,開放合作加上現成的IPTV家庭入口,這會成為家庭智能硬件落地的新渠道。

運營商智慧家庭的實際舉動

有人也在嘲諷說,智慧家庭被運營商過於誇大,目前運營商的佈局其實只是IPTV成為運營商新業務增長點,如此說法,是否更貼合實際。現在三大運營商的技術能力和行業整合能力,與互聯網競爭對手來說,還較弱。例如運營商研發的智能音箱硬件,售價和成本都要高於互聯網競爭對手。

上面的說法主要來自電信的戰略調整:全面光纖到戶提升寬帶帶寬,捆綁IPTV發揮帶寬優勢,捆綁手機號壓低手機資費,多業務捆綁提升客戶穩定性,IPTV增值業務運營獲取利潤,利用電視屏建立宣傳陣地。電信現在KPI考核中,率先實行大力降低手機比重,加入IPTV,於是聯通和移動緊隨其後。

智慧家庭業務屬性複雜,業務鏈長,資源投入大,缺乏成熟定義和標準,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不斷探索試錯,並且需要從小處做起,逐漸用碎片拼起藍圖。運營商是否有耐心承擔風險,是否擁有智能家居產業鏈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都拭目以待。

2018年,運營商的補貼力度非常大,正在全面採購智能家居設備,並採用送或者低價售的方式教育智能家居市場。運營商都以省為單位,在智能家居的佈局上也是以省為單位,而互聯網企業都是中央集權與集中火力攻擊市場,在互聯網與運營商的大力補貼下,2018年,將有更多的智能音箱、家庭安防產品落戶到千家萬戶中。

不能一竿子拍死

運營商的IPTV佈局不能一竿子拍死,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至少在短時期的發展中,圍繞IPTV做硬件升級或者硬件捆綁未必沒有意義。例如我們看到運營商將IPTV加入Zigbee模塊或者植入攝像頭,這種加法的硬件化,將捆綁周邊硬件設備,如安防設備。畢竟有上億的硬件基礎,將IPTV升級為網關,或者新網關的一部分,也避免了IPTV、OTT被拋棄,再加上運營商送或低價賣的運營模式,也將會在智能家居市場撐起一面天。

IPTV有一個核心就是在服務過程中不存在最高昂的帶寬成本,但隨著家庭網絡寬帶的不斷提升以及無縫家庭Wi-FI承載網的搭建,即便是4K互聯網智能電視加上幾部視頻手機,也已經可以用“帶的動”形容。

我們不能忘記國家對運營商的一貫支持,所以在智能家居硬件的推送過程中,相比互聯網等外圍競爭對手,依然會有政策傾向,所以運營商的硬件可管可控性要強於智能家居其他競爭對手,更何況許多所有的智能家居產品都涉及到隱私以及數據安全,國家在智能家居的空白標準不代表未來沒有標準。

三大運營商能提供目前中國網絡建設最好的通路,只是目前產品形態、用戶體驗、內容有些缺失,當智能家居領域的軟硬件競爭較為成熟時,運營商必定有大眾化的一席之地,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除了IPTV及周邊的佈局以外,NB-IoT及5G網絡的升級迭代,也會延伸出許多新型的智能家居產品,屆時高速及廣域物聯網的成型,在加上eSIM的應用,產品連接更加容易,而且無需家庭網關,這對於運營商來說是佈局智能家居新的契機。

必定不缺席的運營商

IoT赛道上的“高铁时代” 解读三大运营布局智能家居背后的动因

目前智能家居的產品形態,都擺脫不了運營商搭建的蜂窩或IP網絡,通過外網與雲端交互實現遠程控制及互聯互通,運營商其實是幫所有設備/系統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承載網絡,時時刻刻都有著運營商的身影,運營商只是硬件把控較弱而已,未來藉助自己的網絡一定會有一番崛起的作為。

從寬帶、機頂盒開始,運營商已經耕耘了很多年,而且擁有不可忽視的營業廳推廣、大客戶服務等各種渠道。在教育用戶與渠道落地上,運營商相比互聯網競爭對手,有更強的能力做服務與安裝落地。在智能家居以“服務落地”為熱點的2018年,正在集成更加優質的服務打動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