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應該要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

#成長社答疑# 又來了!全文約5千字,乾貨十足,建議前收藏再閱讀。本週答疑共8個問題,從個人發展到公司治理、從家庭教育到婚姻關係,總有一款你想看!

工作中,應該要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

1

工作九年,想換份工作,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值得加入?

王利芬:我覺得如果你要判斷這個企業的話,有這麼幾個大的方向你可以考慮,首先和社會整體發展趨同還是背道而馳。舉個例子,比如說知識付費,你來優米我覺得應該是社會大趨勢中間的一個企業,這個例子舉得有點近。那麼還有一個就是比如說煤碳行業、紡織業或者傳統制造業、傳統貿易,那這些東西實際上是和這個社會大趨勢是背道而馳的,就是說他們是逐漸地變成夕陽產業,那麼你要選擇那個產業的話,你就和社會趨勢背道而馳。

所以跳槽你要看的第一點它是不是在社會大趨勢大範疇裡,我很難說一個具體的什麼樣的一個產業或者行業,因為大趨勢的行業非常多,你比如說人工智能,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社會趨勢,甚至於大家現在所嚷嚷的區塊鏈、新零售等等。

第二個就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裡面比較優秀的這些企業。比如說做單車,除了摩拜、OFO或者少量幾個僅存的,其他他不都燒錢都死了嗎?他們在風口嗎?在。在社會大趨勢的這樣一個池子裡嗎?在,但是公司沒了。所以你要看在社會大趨勢裡面這家公司是不是有前途,是不是有核心競爭力、能夠走長路、能夠走遠路。

第三個,確認你在這樣的公司裡面能夠做什麼,其實這是最核心的一點。前面兩點是對社會的認知,後面這一點是對你本人的認知。其實有一些人適合在這樣一個風口的企業裡面做事,那麼這個時候如果這個風口的企業起來了,你個人的價值、社會實現感,甚至於個人的工資、薪酬、財務的收益,其實都要比你的同行業的人可能會高出一到兩倍。

但是有更多的人個人的本領和才能並不適合這些風口的企業,那是不是他們就沒有前途呢?如果出現了個人才能和趨勢的相違背、不一致的地方,你要怎樣來選呢?其實還是要聽從內心的召喚,你就選一個不那麼有社會新趨勢,但是你非常喜歡的,又能發揮你個人長項的這樣一個企業公司或者機構會更好。而不要去一味地追求那樣一些在社會大趨勢裡面的一些企業。

要捫心自問,自己究竟是哪塊料、自己做什麼能夠做好,你身上獨特的競爭力是什麼。

2

我面試一家公司的技術崗,但失敗了,非常的迷茫與難過,他們主要覺得專業匹配度有點低,但是我覺得自己堅韌,在工作上有良好的歷史成績,我依然想加入這家公司,希望王老師能給我一些建議。

王利芬:我覺得有兩個建議吧,首先說如果面試失敗了,再加上那個人家覺得你專業匹配度有些低,那麼我覺得這個局面已經定了。讓人家改變這樣一個決定,就是說來錄用你,我認為你個人的努力比較得難,如果你覺得這個公司你非去不可,我覺得沒有這樣的公司。

其實和你的專業匹配度能夠合在一起的,也有別的公司吧,你可以選擇一下別的公司,我覺得沒有必要一根筋,如果你非常想去這個公司,你試著說給自己一段時間做一些相應的學習和培訓,看是不是能夠匹配度高一點。還有一個,你特別想去的話,跟人力資源說把薪資降一些,或者說我甚至不要薪資,然後你給我兩個月的時間在這裡面貢獻一下,試試看,那我覺得這個個人的損失會大一些,但我始終認為我覺得你的技術崗的話,一定有一家適合你自己的公司。

3

在經歷一次次創業失敗或者挫折的時候,如何才能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而不自卑?

王利芬:我跟您舉一個例子,您就不會自卑。創業失敗它是個常態,但是為什麼在中國會顯得自卑呢?或者說覺得好像有一點點抬不起頭來,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就是成王敗寇,這是我特別特別不喜歡的一個東西,就是說你一旦做成了,你什麼都是,沒有做成,你中間的努力和嘗試,別人都不認可。因為其實創業和創新都在失敗裡面慢慢得到校正。其實一家公司做敗了很正常,你要麼回去上班,要麼再接著創,而且是所有的失敗都是你未來走向成功的一個基石。

比如馬雲,很偉大的企業家,阿里巴巴那麼了不起的一個企業,前面是有三次失敗,那他還是不屈不撓不放棄,還是要繼續在創立阿里巴巴,在1999年,他創立阿里巴巴之前,他曾經創過海博翻譯社,1992年就開始做這件事情了,然後中間中國黃頁又敗了,然後後來到外經貿部底下運營一家公司又敗了,三次敗了之後,帶著團隊再進行阿里巴巴的創業。

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把它變一變,你不要有那麼多想法,你把它當成一個正常的常態就好。做敗了之後,你就再找個工作唄,而且很多創業公司特別願意找創業失敗的人,因為他們會非常珍惜這樣一個工作,他們會特別替老闆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比如說我就很願意招這樣一些人。所以就當這事就沒發生,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你幹嘛要自卑呢?你把它看成是一種歷練就好了嘛。

4

我從事通訊行業今年第十個年頭,店面經營得比較一般。面臨的問題是人員流失,高工資聘請管理也是做幾個月後就辭職,應該怎樣留住核心員工?

王利芬:其實說老實話今天沒有一個人離了一家公司就活不下去,然後這家公司工作的時候如果覺得特別沒有人味,特別沒有價值感,公司特別沒勁,沒有意思,實際上你給再多的錢,除非那個錢特別多,多到別人走不動路。創業其實就是經營人心,經營人性,大家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價值,有意義,在這兒一起工作的人能夠互相提高,而且這些人跟他一起工作是引以為豪的一個事情,那我覺得這個比你給人家發高工資其實要好很多。僅僅高工資是不足以打動一個人的,工作的意義志同道合的默契,以及在這裡面被尊重被認同的價值實現感,這些都和金錢同樣的重要。

5

帶團隊感覺有點力不從心。團隊技術都不差,但是銷售能力不行。一直在提高情商,但感覺客人的情商比我們大部分人還高很多。對於這樣的團隊該怎樣提高大家的銷售能力?

王利芬:銷售戰鬥力不行,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個就是團隊的打造能力不行,大家可能對您的產品價值挖掘不行。或者說對幹這樣一個事情,沒有一定的目標、沒有一個組織,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在銷售裡面激勵制度很重要的,銷售是一個整體的,不僅僅是情商的問題。銷售資源的整理,銷售資源的開發,銷售資源的跟進,銷售資源的轉化,銷售的籤合同……,情商不能能解決許多問題。

6

我離異,15歲的兒子由他父親撫養,我遇到的問題是1、孩子不太愛說話交流,我認為應該有個人的興趣愛好,但是每次的談話交流我感受不到他的積極,也不愛運動比較宅。該怎樣讓孩子積極陽光起來?2、據我瞭解,他身邊的好朋友好同學都有喜歡的女孩,我有時提起這個問題他很反感,強烈的迴避。我想請教老師該如何目前所處的問題我該如何補救?

王利芬:

孩子需要父親和母親的愛共同構建安全感、自信感,這是他真正的獨立人格,這是他的天和地。孩子實際上可能注意不到我們現實生活裡面所謂天和地,父親和母親就是他的天和地,是他的精神家園,是他的來自安全感的最後的那個支撐。

如果父母離婚的話,他就會覺得懷疑、有動搖,對他的安全感、自信感都會有打擊,但是有一個事情可以彌補,就在於如果你們大人要離婚,但是要告訴孩子,你們還是很愛孩子的,是因為大人彼此的不合適。在愛孩子這個事情上,過去在、未來在、一直在。

第一個問題你首先就是要讀一讀您這個孩子,為什麼不太愛說話,如果是個性不太說話,其實也沒有關係,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非要說話,特別愛說話才是一個好孩子,才是一個有希望的孩子,不是這樣的。有些人他就是不愛說話,這是他的個性使然,個性沒有好壞,只有特點。

那麼不愛說話的話,他願意宅在家裡,宅在家裡是幹嘛呢?比如說打遊戲?看書?然後是讀書?在電腦上亂逛,看美劇等等。讓孩子當你的老師,讓他跟你分享他的愛好,就像一個家庭的工作坊一樣,每星期讓他跟你講,講過程裡面,實際上你慢慢在懂他,慢慢在讀他。

第二個問題是他身邊的好朋友好同學都有喜歡的女孩,這個15歲的孩子實際上在這個階段相當於是初戀了,早戀。這一個話題,父母是要特別特別得謹慎的,如果他不主動告訴你這方面的信息,你是通過問是問不出來的,而且只會適得其反。

一般的來說,12到18歲的孩子,他戀愛的所有東西很難告訴父母,他一般的都告訴他的朋友。在這個期間,他認為朋友比父母更加重要,他認為朋友比父母更讓他能夠敞開心扉。如果他強烈地迴避這個問題,那可能他有某種小秘密,有可能他有一些自己喜歡的女孩,那這個是他的頭等機密,你不要這麼直去問。說老實話,只要您的孩子18歲之前不要有性行為、不要吸毒,這些底線守住了就行。

今天回答問題特別有感觸,我覺得我還真能找到一些成長社的價值實現感。我們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都沒有重視一個關係,無論是同事的關係還是跟孩子的關係,夫妻的關係、跟父母的關係,如果你們的關係緊張,其他的所有的事情都談不上。就是如果跟同事的關係緊張,你一起做合作的可能性就非常低,效率也很低,也很怨氣,也很煩。跟孩子的關係不好,你對孩子說什麼都是刀插不進,針扎不進,水潑不進,根本就沒有任何可能性往前走。

所以我們要讀人,這個非常重要,我們所有的人都會知道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什麼,但是你知道別人想什麼嗎?你知道孩子想什麼嗎?你丈夫想什麼?你妻子想什麼?你的父母在想什麼?同事想什麼?你的老闆在想什麼?你的朋友在想什麼?你的敵人在想什麼?這個都需要你進行解讀,如果這些關係你解讀不清楚,其實你的生活質量都高不到哪裡。

王利芬在成長社社員群每週五晚上的固定互動欄目——社員提出自己學習、工作、成長等等方面的疑問,王利芬用她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大家答疑解惑。

每個問題雖然都是個例,但是卻都有內涵上的共性。所以現將每週互動內容整理成文字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我在成長社回答大家的問題,如果我的生活經驗、閱歷和看問題的方法能幫到大家,那就非常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