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应该要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

#成长社答疑# 又来了!全文约5千字,干货十足,建议前收藏再阅读。本周答疑共8个问题,从个人发展到公司治理、从家庭教育到婚姻关系,总有一款你想看!

工作中,应该要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

1

工作九年,想换份工作,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加入?

王利芬:我觉得如果你要判断这个企业的话,有这么几个大的方向你可以考虑,首先和社会整体发展趋同还是背道而驰。举个例子,比如说知识付费,你来优米我觉得应该是社会大趋势中间的一个企业,这个例子举得有点近。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比如说煤碳行业、纺织业或者传统制造业、传统贸易,那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和这个社会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就是说他们是逐渐地变成夕阳产业,那么你要选择那个产业的话,你就和社会趋势背道而驰。

所以跳槽你要看的第一点它是不是在社会大趋势大范畴里,我很难说一个具体的什么样的一个产业或者行业,因为大趋势的行业非常多,你比如说人工智能,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社会趋势,甚至于大家现在所嚷嚷的区块链、新零售等等。

第二个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里面比较优秀的这些企业。比如说做单车,除了摩拜、OFO或者少量几个仅存的,其他他不都烧钱都死了吗?他们在风口吗?在。在社会大趋势的这样一个池子里吗?在,但是公司没了。所以你要看在社会大趋势里面这家公司是不是有前途,是不是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走长路、能够走远路。

第三个,确认你在这样的公司里面能够做什么,其实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前面两点是对社会的认知,后面这一点是对你本人的认知。其实有一些人适合在这样一个风口的企业里面做事,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这个风口的企业起来了,你个人的价值、社会实现感,甚至于个人的工资、薪酬、财务的收益,其实都要比你的同行业的人可能会高出一到两倍。

但是有更多的人个人的本领和才能并不适合这些风口的企业,那是不是他们就没有前途呢?如果出现了个人才能和趋势的相违背、不一致的地方,你要怎样来选呢?其实还是要听从内心的召唤,你就选一个不那么有社会新趋势,但是你非常喜欢的,又能发挥你个人长项的这样一个企业公司或者机构会更好。而不要去一味地追求那样一些在社会大趋势里面的一些企业。

要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哪块料、自己做什么能够做好,你身上独特的竞争力是什么。

2

我面试一家公司的技术岗,但失败了,非常的迷茫与难过,他们主要觉得专业匹配度有点低,但是我觉得自己坚韧,在工作上有良好的历史成绩,我依然想加入这家公司,希望王老师能给我一些建议。

王利芬:我觉得有两个建议吧,首先说如果面试失败了,再加上那个人家觉得你专业匹配度有些低,那么我觉得这个局面已经定了。让人家改变这样一个决定,就是说来录用你,我认为你个人的努力比较得难,如果你觉得这个公司你非去不可,我觉得没有这样的公司。

其实和你的专业匹配度能够合在一起的,也有别的公司吧,你可以选择一下别的公司,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根筋,如果你非常想去这个公司,你试着说给自己一段时间做一些相应的学习和培训,看是不是能够匹配度高一点。还有一个,你特别想去的话,跟人力资源说把薪资降一些,或者说我甚至不要薪资,然后你给我两个月的时间在这里面贡献一下,试试看,那我觉得这个个人的损失会大一些,但我始终认为我觉得你的技术岗的话,一定有一家适合你自己的公司。

3

在经历一次次创业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如何才能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而不自卑?

王利芬:我跟您举一个例子,您就不会自卑。创业失败它是个常态,但是为什么在中国会显得自卑呢?或者说觉得好像有一点点抬不起头来,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就是成王败寇,这是我特别特别不喜欢的一个东西,就是说你一旦做成了,你什么都是,没有做成,你中间的努力和尝试,别人都不认可。因为其实创业和创新都在失败里面慢慢得到校正。其实一家公司做败了很正常,你要么回去上班,要么再接着创,而且是所有的失败都是你未来走向成功的一个基石。

比如马云,很伟大的企业家,阿里巴巴那么了不起的一个企业,前面是有三次失败,那他还是不屈不挠不放弃,还是要继续在创立阿里巴巴,在1999年,他创立阿里巴巴之前,他曾经创过海博翻译社,1992年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了,然后中间中国黄页又败了,然后后来到外经贸部底下运营一家公司又败了,三次败了之后,带着团队再进行阿里巴巴的创业。

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把它变一变,你不要有那么多想法,你把它当成一个正常的常态就好。做败了之后,你就再找个工作呗,而且很多创业公司特别愿意找创业失败的人,因为他们会非常珍惜这样一个工作,他们会特别替老板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比如说我就很愿意招这样一些人。所以就当这事就没发生,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你干嘛要自卑呢?你把它看成是一种历练就好了嘛。

4

我从事通讯行业今年第十个年头,店面经营得比较一般。面临的问题是人员流失,高工资聘请管理也是做几个月后就辞职,应该怎样留住核心员工?

王利芬:其实说老实话今天没有一个人离了一家公司就活不下去,然后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如果觉得特别没有人味,特别没有价值感,公司特别没劲,没有意思,实际上你给再多的钱,除非那个钱特别多,多到别人走不动路。创业其实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人性,大家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在这儿一起工作的人能够互相提高,而且这些人跟他一起工作是引以为豪的一个事情,那我觉得这个比你给人家发高工资其实要好很多。仅仅高工资是不足以打动一个人的,工作的意义志同道合的默契,以及在这里面被尊重被认同的价值实现感,这些都和金钱同样的重要。

5

带团队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团队技术都不差,但是销售能力不行。一直在提高情商,但感觉客人的情商比我们大部分人还高很多。对于这样的团队该怎样提高大家的销售能力?

王利芬:销售战斗力不行,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就是团队的打造能力不行,大家可能对您的产品价值挖掘不行。或者说对干这样一个事情,没有一定的目标、没有一个组织,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在销售里面激励制度很重要的,销售是一个整体的,不仅仅是情商的问题。销售资源的整理,销售资源的开发,销售资源的跟进,销售资源的转化,销售的签合同……,情商不能能解决许多问题。

6

我离异,15岁的儿子由他父亲抚养,我遇到的问题是1、孩子不太爱说话交流,我认为应该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但是每次的谈话交流我感受不到他的积极,也不爱运动比较宅。该怎样让孩子积极阳光起来?2、据我了解,他身边的好朋友好同学都有喜欢的女孩,我有时提起这个问题他很反感,强烈的回避。我想请教老师该如何目前所处的问题我该如何补救?

王利芬:

孩子需要父亲和母亲的爱共同构建安全感、自信感,这是他真正的独立人格,这是他的天和地。孩子实际上可能注意不到我们现实生活里面所谓天和地,父亲和母亲就是他的天和地,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的来自安全感的最后的那个支撑。

如果父母离婚的话,他就会觉得怀疑、有动摇,对他的安全感、自信感都会有打击,但是有一个事情可以弥补,就在于如果你们大人要离婚,但是要告诉孩子,你们还是很爱孩子的,是因为大人彼此的不合适。在爱孩子这个事情上,过去在、未来在、一直在。

第一个问题你首先就是要读一读您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太爱说话,如果是个性不太说话,其实也没有关系,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非要说话,特别爱说话才是一个好孩子,才是一个有希望的孩子,不是这样的。有些人他就是不爱说话,这是他的个性使然,个性没有好坏,只有特点。

那么不爱说话的话,他愿意宅在家里,宅在家里是干嘛呢?比如说打游戏?看书?然后是读书?在电脑上乱逛,看美剧等等。让孩子当你的老师,让他跟你分享他的爱好,就像一个家庭的工作坊一样,每星期让他跟你讲,讲过程里面,实际上你慢慢在懂他,慢慢在读他。

第二个问题是他身边的好朋友好同学都有喜欢的女孩,这个15岁的孩子实际上在这个阶段相当于是初恋了,早恋。这一个话题,父母是要特别特别得谨慎的,如果他不主动告诉你这方面的信息,你是通过问是问不出来的,而且只会适得其反。

一般的来说,12到18岁的孩子,他恋爱的所有东西很难告诉父母,他一般的都告诉他的朋友。在这个期间,他认为朋友比父母更加重要,他认为朋友比父母更让他能够敞开心扉。如果他强烈地回避这个问题,那可能他有某种小秘密,有可能他有一些自己喜欢的女孩,那这个是他的头等机密,你不要这么直去问。说老实话,只要您的孩子18岁之前不要有性行为、不要吸毒,这些底线守住了就行。

今天回答问题特别有感触,我觉得我还真能找到一些成长社的价值实现感。我们周围所有的人和事,都没有重视一个关系,无论是同事的关系还是跟孩子的关系,夫妻的关系、跟父母的关系,如果你们的关系紧张,其他的所有的事情都谈不上。就是如果跟同事的关系紧张,你一起做合作的可能性就非常低,效率也很低,也很怨气,也很烦。跟孩子的关系不好,你对孩子说什么都是刀插不进,针扎不进,水泼不进,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性往前走。

所以我们要读人,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知道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什么,但是你知道别人想什么吗?你知道孩子想什么吗?你丈夫想什么?你妻子想什么?你的父母在想什么?同事想什么?你的老板在想什么?你的朋友在想什么?你的敌人在想什么?这个都需要你进行解读,如果这些关系你解读不清楚,其实你的生活质量都高不到哪里。

王利芬在成长社社员群每周五晚上的固定互动栏目——社员提出自己学习、工作、成长等等方面的疑问,王利芬用她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大家答疑解惑。

每个问题虽然都是个例,但是却都有内涵上的共性。所以现将每周互动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在成长社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果我的生活经验、阅历和看问题的方法能帮到大家,那就非常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