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職場上遇到的難題,他們都替你問了

#成長社答疑# 是王利芬在成長社社員群每週五晚上的固定互動欄目——社員提出自己學習、工作、成長等等方面的疑問,王利芬用她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大家答疑解惑。

每個問題雖然都是個例,但是卻都有內涵上的共性。所以現將每週互動內容整理成文字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我在成長社回答大家的問題,如果我的生活經驗、閱歷和看問題的方法能幫到大家,那就非常欣慰。

Ps:本文內容建議收藏後閱讀,乾貨滿滿!

你職場上遇到的難題,他們都替你問了

問:我在體制內工作了9年,體制內和體制外有什麼區別,應不應該離開?

王利芬:如果你不想過一眼看到頭的日子、不喜歡空虛應付型的生活,並且很確定的話,我建議你離開,因為幹一輩子不喜歡的事太難受。

我當年離開央視的時候也做過一番掙扎,跟你一樣的想法。復興門老中央電視臺離八寶山公墓很近,讓我感覺人生啊一輩子都能望到頭。我在央視工作了15年,對央視的人、欄目、思維方式、決策機制、未來做的事甚至是包括退休之後的生活都特別熟悉。我寧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願過一成不變的生活,因為我很清楚未知是我要的人生,而不是一成不變。

體制內更多的是聽從安排、服從安排、有人給你託底,最大的工作焦慮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壓力沒有那麼大。但是離開體制後,我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如何把公司做的有起色,這個過程非常艱難。體制外有巨大的壓力,但是也有巨大的自由。

比如我在成長社回答大家的問題,如果我的生活經驗、閱歷和看問題的方法能幫到大家,那就非常欣慰。

問:在BAT公司做技術,水平比較菜,業績不是很好,覺得自己有可能會被幹掉,接下來要不要轉向新的風口(比特幣、區塊鏈)去跳槽?

王利芬:事實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等這樣一些花樣都是基於大數據,如果你的基礎性技術都不是在領域裡比較強的話,你在跳別的地方都沒有太多的優勢,所以我建議你本人現在先別考慮跳槽。如果你看了我跟衛哲的對話,你會知道,衛哲職場最重要的一個觀點是要把自己的業務,夯實打牢,像你說的如果你的技術很菜,在BAT這樣的公司裡面,在身邊找一個技術大牛、師傅來學習,這樣的機會也應該很多,另外,現在外面的技術培訓很多,什麼樣的層級都有,要把自己的技術認真提高。所以我認為你現在的問題不是跳槽的問題,而是自己的技術問題。

另外你說跳槽要跳到流量大、項目多的公司,其實這一點並不重要,無論你是去流量大、還是項目多的公司,你自己本身的技術水準不達標的話,這都成問題。

在職場上,跳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磨鍊自己在某個職位、崗位的基本功,把它做勞做實,這件事情是最核心的。這就像是一個房子的地基一樣,地基打不穩,你房子修的再花哨它也是會倒的。你現在要努力在自己的崗位裡做到讓人羨慕,做到讓人尊敬,做到沒了你不行。所以不建議你現在跳槽,去做那些新鮮的東西。

問: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為什麼要遵循“換行不換崗,換崗不換行”這樣一個原則?

王利芬:如果工作中頻繁跳槽,又換行又換崗,整個職場發展要歷練的軌道是錯亂的,整個職場能力沒有系統化的累積,就沒有遵循長期累積有價值的原則。我們在王利芬成長社裡讀衛哲,讀阿幹(幹嘉偉),他們都遵循了這樣一個原則。你看阿幹在職場裡面,在阿里巴巴的12年經歷裡,換了很多崗,但沒有換行,從銷售、管理團隊、銷售教練都是這樣一些相關的崗位,通過不斷的累積,才取得了現在這樣一個有所成就的位置。所以“換行不換崗、換崗不換行”這是跳槽的指導中心。

但是我建議在一個崗位起碼要做三年,再考慮換崗。因為3年才可以把一個崗位規律性的東西摸索到位,才可以向周邊拓展。半年熟悉、一年入門、第二年變成熟手,第三年總結出一些崗位上規律性的東西,總結出崗位的一些道道,這就是你所在崗位的含金量。這樣才可以向相關職位拓展。職位的突破口一定是專業技能的提升,這始終是大廈基礎的鋼筋水泥。

問:兩個孩子的85後媽媽如何重返職場?成家前工作比較零碎,最小的孩子一歲多。

王利芬:兩個孩子的媽媽的確辛苦,你自己要照顧好身體。但我最想跟你說的是,業務能力是事業的根基。如果沒有事業根基,所有地方都是死結。

1. 沒有事業根基,要重返職場比較難。我建議你先把零碎的工作梳理,問問自己喜歡什麼、到底能做什麼。你現在孩子一歲多,找工作其實不是太好找的。那你能否先把自己歷練一下。我面試過很多人,其中有些人的工作經歷都很零碎,比如3年跳3個公司,整個簡歷基本上沒有一段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希望你從業務開始把它理清。

2.在找工作之前,生活是首位的。孩子才一歲多,那老大也不會很大吧。這麼小的孩子,如果你的生活不是很拮据,我建議你,晚一兩年重返職場。等你的孩子上幼兒園,工作會好找一些。因為企業會有所顧慮,這個時候的你重心不會放在工作上而是孩子身上。另外,找工作之前你要認真把自己的職業方向弄明白,這是我給你的兩個重要的建議。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教育的缺失、孩子沒有媽媽的陪伴,問題是蠻大的,而你職場少一年或者晚一年,實際上破壞性沒有那麼大,所以我建議你,是不是讓最小的孩子有三歲的情況下,你再重返職場。也同樣建議你,為什麼之前工作那麼零碎,實際上還是對自己的認知比較缺乏,你可能要堅守一個領域、一個專業,把自己在職場裡面賴以生存的,最起碼的能力、看家的本領培養起來。

問:為什麼經常有人說“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王老師你怎麼看?

王利芬:

成就別人確實能成就自己。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是這麼做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馬雲馬總,他對十八羅漢就非常好,馬總對他們非常的義氣、大方,他每請到一個重要的人物到公司,無論是在股份、或在工資上,都會給的非常到位,生活中馬總對朋友更是如此,非常大氣。我想這一點極大的幫了他,財散人就聚了,人心聚起來了,財富才會累積。對於企業家來說,吝嗇這一點簡直是要命,算計、吝嗇的人,事業都不會做的很大,更別提成就自己了。

問:本人39歲,在一家餐廳從廚師到廚師長、一直做到副總,老闆非常信任我,4家門店都有股份,但老闆覺得我不夠有魄力,而我目前想自己創業,老闆極力挽留,並把人事權也交給我來管理。我跟著老闆17年了很深的感情,但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想問王老師,我是繼續目前的工作還是出來創業?

王利芬:這是一個個人選擇的難題,39歲從一個廚師幹到廚師長,又走到管理崗位,說明你的可塑造能力非常強,因為廚師是一個專業才能,專業才能的人做到管理的例子不是很多。你說創業是你的夢想,我認為應該說你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首先你是廚師,對於專業方面有一個掌控,另外你是公司的副總,說明你是一個能從專業能力轉變到管理能力,有一個綜合而全面能力的人,可以統籌全局。

至於老闆說你的做事不夠魄力,我認為這是一個管理風格,我也不認為特別有魄力的人就一定能管好,有的時候特別有魄力的人還把公司給搞砸了。總而言之,如果創業是你的夢想,那40歲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如果65歲退休,還能工作25年,這個夢想完全可以實現。你 17年跟著一位老闆幹,接下來的時間去實現你的夢想,也是蠻不錯的人生。

另外一個不捨離開的問題就是老闆對你很好,也非常信任你,這會讓你感到對不起老闆,其實很多人在事業發展中都會遇到這個難題,就是很怕傷害和上司或朋友的友誼。但是我想,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界限要劃清,就是你個人的發展是最重要的核心,友誼的事情、人情的事情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彌補,所以如果你非常想創業,只是抹不開面子,覺得你對不起這個老闆的話,我想你大可以把這兩者分開來,你有這個堅定的夢想,好好跟老闆談一次,我想他也應該理解你,老闆也是創業者嘛。

其實任何人跟著一個老闆乾的時間很長,都有一定的感情,無論是感情還是人情、面子,這些東西都不應該影響你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的選擇。因為選擇、時機、年齡、機遇,錯過了就沒有了,而感情、人情、面子都可以用別的方法來彌補。祝您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