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優雅的告訴大家我的故鄉是寧夏!

從前賀蘭山下有一個人叫張良,靠販布賣布為生,每日走鄉串戶,從早到晚不得消停。有一次,他又去外地買布,把布買好後放進客店,就到酒館點了一壺酒、兩個菜,獨自喝起來。

教你如何優雅的告訴大家我的故鄉是寧夏!

這個時候,旁邊桌上有個外鄉人也獨自在喝酒。他大概覺得一個人喝酒沒意思,就端過酒菜和張良一起喝。一聽張良是寧夏人,外鄉人立馬來了興致說:“我是中原人,寧夏在哪裡?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張良說:“我們寧夏在西邊,緊靠黃河好著呢!”“好啥呢!不如我們那裡!”那外鄉人洋洋得意地說。

“你那裡不見得有多好,寧夏那才叫一個好地方呢!”張良回敬了他一句。外鄉人一聽急了:“你意思是寧夏比我家鄉好?那咱就比一比!”“比就比,看誰比得過誰!”張良話音剛落外鄉人就接過話茬:“那我先說,咱那裡,青天白日飄彩霞,夜晚掛的是月亮牙。”說完洋洋得意地看著張良:“該你說了。”張良不慌不忙地說:“咱寧夏,天也高,天也藍,夜晚的月亮大又圓。咋樣?你的月亮牙咱的月亮圓,還是寧夏好吧!”“好好好,算你寧夏的月亮圓。咱們再比地!咱那裡,一眼望去是大平原,九州自在最中間。”張良說:“寧夏川兩頭尖,位置在西有點偏。”“咋樣?你有點偏,咱在中間,還是咱那地方好吧!”算你的地好行了吧!”張良無奈地說了一句。

教你如何優雅的告訴大家我的故鄉是寧夏!

外鄉人提出再比人,張良說比就比。兩人又開始比起來。外鄉人說:“咱那裡呱呱叫,人人能說又會道。”張良嘆口氣說:“唉,咱寧夏人嘴笨得就像棉褲腰。”“咋樣咋樣?你是嘴笨得棉褲腰,咱是能說又會道,還是咱那裡人好吧!”"外鄉人得意的一仰脖子就把一大杯酒倒進了肚裡又說:“這回咱們再比富!”張良說比就比,外鄉人就又開始說:“咱那裡地大物博物產豐,到處是高粱玉米和花生。咋樣?”張良說:“不咋樣,你們那裡蝗災年年鬧不完,莊稼都是光桿杆。哪像咱們,天下黃河富寧夏,你看看寧夏富不富?”“好好,算你寧夏富。咱們再比吃。咱那裡,守著黃河不怕旱,吃的是紅薯高粱山藥蛋,你們吃的啥?”張良笑了笑:“咱寧夏,人人一副紅臉蛋,吃的是細米和白麵。你是紅薯山藥蛋,咱是細米加白麵,還是咱吃的好吧!”

教你如何優雅的告訴大家我的故鄉是寧夏!

外鄉人不服氣地說:“咱再比穿!咱那裡棉花一片又一片,紡線織布穿得暖。”張良心想咱寧夏不種棉不織布地說啥呢?就只好說:“咱寧夏不種棉不紡線,只好外地把布販。”“怎麼樣?咱是紡線織布穿得暖,你是來此地把布販,還是咱那裡好吧!”外鄉人說完又將一大杯酒喝下去了。張良見外鄉人很得意就說:“比了半天寧夏、外地還不都就那麼一回事!”外鄉人比到興頭上不依不饒: “為啥不比?接著比接著比,下面咱就比城!千古都城在那裡,朝朝代代當皇上。”張良也不示弱:“寧夏城,四四方,出了個皇上李昊王!”“你才出了一個,咱是朝朝代代,還是咱那裡好吧!”說著話得意的又喝了一口酒。

教你如何優雅的告訴大家我的故鄉是寧夏!

張良想這回我得勝一把就說:“咱寧夏,姑娘個個長得美,掐一指頭就出水,你們那裡行嗎?”外鄉人不甘落後說:“咱那裡的姑娘長得俊,按一指頭落個印。”張良說:“不行了吧,咱是掐出水,你才落個印,這一回算我勝。”外鄉人急了:“這回咱說山說水,我先來!咱那裡,黃河流過還不算,漳河漯河流不斷!”張良說:“黃河波浪湧上天,飛流直下把你淹,你看誰的水大?”外鄉人無話可說又扯到山上:“咱那裡有個馬鞍山,中間窪下兩頭尖。你們有啥?”張良笑了:“寧夏有個賀蘭山,近看立在白雲間,你有鞍子沒有馬,咱是駿馬化成山。”外鄉人一見說不過張良把剩下的一大杯酒灌到肚子裡“咚”地一聲趴在桌子上醉了。

教你如何優雅的告訴大家我的故鄉是寧夏!

張良回到客店,第二天馱著買好的布匹上路回家。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