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品丨《以你為名的青春》:徒有其表的青春,不是青春

劇品丨《以你為名的青春》:徒有其表的青春,不是青春

劇品指數:下品 5分

“青春情懷”,一個時下極為流行的詞彙,隨之產生了許多青春類校園劇,這其中不乏佳品,但也充斥著‘粗製濫造’。有不少作品依舊打著‘青春校園’的名義,來演繹著‘偶像人設’,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無疑給‘青春校園’四字抹了一層黑。

《以你為名的青春》的一大創新和引以為豪的亮點便是採用了五月天歌曲做背景樂。引入音樂IP,是對青春題材進行的新嘗試,但是效果卻是不盡人意的。

青春題材與懷舊熱曲的高度融合而產生的情懷共鳴,勾起了一部分人的美好回憶。但,這是優勢,更是劣勢。由於對懷舊歌曲的過分依賴,使得該劇在劇情設置與人物發掘上極不走心,使人產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之感。要知道,打動人心,引起共鳴的核心是劇情與人物,而不是單單靠幾首懷舊歌曲就能做到的。在看這部劇的過程中,無時無刻都會穿插著背景音樂,有時甚至一集穿插多次,這種方式固然是為了引起共鳴,但也從側面證明了該劇過於依賴音樂的弊端。

該劇以一種“講故事”的倒敘手法,將高中、大學以及成年後的時光經歷全部串聯起來,由於時間跨度的過大,使得每段時光的連接和劇情的連貫發生散亂和脫節的現象,給人一種凌亂和莫名的感覺。

劇中的人物形象難以擺脫傳統校園偶像劇的窠臼,單薄而又不真實,沒有很強的體驗感,加之演員們生澀的表演,使得該劇徹底淪為了“為青春而演青春”的“偽青春劇”。

劇品丨《以你為名的青春》:徒有其表的青春,不是青春

現在不是那個打著”青春情懷殺”就可以得到好評的時期了,觀眾早已被一些精品青春劇深深抓住,更何況有《最好的我們》與《你好舊時光》珠玉在前,觀眾自然而然會拿來比較,一比較便優劣立現,這也是該劇豆瓣分仍在下滑的一大原因。

其實我想大家一直混淆了或者說故意忽略了一些概念,那就是青春校園劇和青春偶像劇的區別。

青春校園劇是真正的“情懷殺”,是通過真實的青春校園生活的再現,加上些理想中頗為美好的因素而引起觀眾回憶的劇。青春偶像劇則是“夢中殺”,是通過不真實或者大多數人都沒有經歷過的校園生活來填補我們青春時期的缺陷與空白,對於觀眾而言,更多的不是切身的青春回憶,而是一種“青春童話”,演繹的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經歷過的青春。

但是,我們看青春偶像劇時,就會把自己想象成男主角杜亞修這樣的形象或是女主角徐永心這樣的人設。這本沒有錯,我們讀書觀劇大都如此,誰人不羨英雄美人呢?重點是在我們代入羨慕的過程中應該有所體悟和有所借鑑,而非僅僅做了一個花痴的白日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