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一部影片就能成就一個導演,同樣,一部影片也能毀掉一個導演。這是青年導演們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6月17日上午,微博電影之夜“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論壇活動在上海電影節期間舉行。導演、“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創始人甯浩,《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滾蛋吧!腫瘤君》《動物世界》導演韓延,《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新浪娛樂事業部總經理陳弋弋及影評人週黎明共同就新導演的成長環境話題展開了討論。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馮小剛曾在今年兩會期間發言稱,中國電影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把青年導演扶植好。如今市面上各大影視公司爭先恐後推出新導演扶持計劃,青年導演看似機會無限,但他們真的能借力這些計劃,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成長捷徑嗎?進入產業新階段、媒體新時代以後,一名青年導演究竟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獨當一面?

有意思的是,四位論壇嘉賓,甯浩是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發起人,而文牧野是該計劃中的被扶持對象,這樣的現場想必更具有探討的真實性。

新老導演眼中的“扶持計劃”

先來看一組數據,大概在6月初,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旗下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多達20個以上。可以說明的是:機會很多。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注:部分統計)

這一類的扶持,一方面是資金上,另一方面則是資源。

甯浩笑言,在“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中,他更像是唐僧,扶持者與被扶持者的關係其實是一個合作團體。“大家一塊兒去搞創作,去做一件事。”即將要上線的《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就是該計劃中的一員。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談及如何加入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一頓火鍋,就加入了”文牧野的話逗笑了所有人。“第一次見面,極其喜歡寧導,我認為寧導覺得我還不至於令人討厭。所以,一拍即合吧”。作為實打實的過來人,他認為青年導演的扶持計劃,讓熱愛電影的人有了更多路徑可走,尤其像“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它們在盡最大努力向中國市場輸出新導演,讓年輕導演看到希望。

當然,文牧野也直言這類計劃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影響,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大批量、錯位,以至於部分新導演很彆扭,而計劃往前推進的過程也就加長。用他的原話來說:“大包大攬,容易讓新導演覺得自己被束縛了,從而消耗新導演的積極性。”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不一樣。寧導永遠在做鏡子,他不會以他的認知來要求新導演,他只是從可觀的角度來提醒你,尊重新導演的藝術品性。聽起來好像是虛的,但特別重要,因為這其中他給到更多的是思維方式,是方法論的東西。

甯浩現場透露,現在還是自己看劇本,別人看還不太一樣。他認為:“態度積極是一個優點,任何人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而在看劇本的時候,獨特的表現方式、是否創新以及本土性,是打動甯浩的三個方面。

韓延雖然沒趕上壞猴子簽約新導演的契機,但他之前也單獨見過甯浩導演,獲得了他的一些有益建議。韓延記得甯浩對他說了一句話,“市場是一頭驢,你走前面它不跟你,你走後面它踹你”。當年韓延的《第一次》就被影評人週黎明認為 “早誕生了兩年”,因為無論是青春愛情類型,還是主演陣容,如果這部電影放到兩年後的市場裡都會大火。有時候新導演確實需要一些指點,來避免走很多彎路。

郭帆則講述道,前兩年他和韓延、文牧野剛好都參加過電影局組織的青年導演赴美學習活動,當時對他們的衝擊很大,因為看到中國和美國的工業差距是如此自大。這趟美國之旅對他們三人之後的商業片創作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也是一種“引路”。但郭帆同時表示,新導演成長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扶持計劃,其實就是給與更多機會,從保護的心態砍掉預算,用資源找了主創,還給了許多經驗執導,“經驗是捷徑。”韓延繼續說道,扶持計劃會讓人有了更多的渠道和路徑走進電影殿堂。

但已不盡然全是好,其弊端在於都在找伯樂,伯樂不是知音的話,伯樂容易把千里馬帶到另一個方向去了。“又不太懂,還管得多”才是最可怕的。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郭帆則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你給的越多,其實看得越少。”平衡畫面視覺色彩、聲音的比例的時候,依然受用。一開始是對抗,最開始是痛苦的,成長過後更多是感謝的。“別人能給扶你,從大層面上來講,都是好的。重要的是你怎麼去選?”

在他看來,這樣的現象和選秀節目有些像。新導演如何去選這些計劃?不能奢求別人特別懂你,扶是一方面,關鍵還是靠自己,自己去拼。

新導演進入自我表達時代,要學會主動發聲

作為新導演,首先需要的是被業界和大眾看到。他們應該怎麼做?

新浪娛樂事業部總經理陳弋弋以《路邊野餐》《二十二》《岡仁波齊》舉例,這三部電影都是因在微博上收穫大量“自來水”的支持而最終收穫取得良好市場回報的典型。十幾年前一名導演要把自己的電影推廣出去得接受無數媒體訪問,媒體資源都被核心導演佔據,而現在已經進入自發傳播階段,像韓延導演自己就是一名金V用戶,是一位很會利用新媒體作為工具的導演。這樣來看,現在的市場環境其實是比以前更公平了。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最後,面對當下的眾多扶持計劃,在青年導演選擇或者成長的過程中,更多需要的是因材施教,是引導而非束縛手腳。

用甯浩的話來說,時代發展不一樣,方式也不一樣。拍照片都是一個很專業的活,現在拍照。權力被解放了,隨著技術在解放,呈現出當下的電影市場。“十年前,可能最需要的就是錢,現在的青年導演呢,未必。”機會雖然很多,但也很困難,只是面臨的困難不同了。

甯浩調侃稱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簽約的新導演都是“孫悟空”,自己則是“唐僧”。期待未來中國的新導演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唐僧”,學會藉助新的平臺為自己發聲,在最好的時代裡快速成長起來。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新浪潮實錄|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伯樂有了,如何成為千里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