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新時代 盡顯青海好風光

全域旅游新时代 尽显青海好风光

近兩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不斷提升、完善縣域內交通、遊覽購物、郵政服務、環境保護、安保設施等工作,全面優化全域旅遊環境,促進了旅遊產業向高品質發展。

圖為祁連美景。攝影:王偉才

全域旅遊是什麼?就是把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簡單點說,就是處處可遊的“大景區”。

青海,中華水塔,高原之巔。曾經的旅長遊短、季節性旅遊困局,在全域旅遊視角下,正在一步步得以破解。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今年,我省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繼續呈現較快增長,1至4月,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587.26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2.5%;實現旅遊總收入59.66億元,增長33.9%。

這個春夏,青海旅遊春潮湧動。在全面建設全域全季旅遊,持續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遊名省的號召下,全省上下紛紛響應,從旅遊目的地到旅遊景區,從特色小鎮到美麗鄉村,從政府到企業,全域旅遊正在逐步實現從“點上發力”到“遍地開花”。

全域旅遊發展圖景日漸清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也步入新時期,積極發展全域旅遊成為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全域旅遊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也就翻開了青海全域旅遊發展的新篇章。

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徐浩說,新時代,全國各地正迸發出全域旅遊的源源活力,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更需要旅遊業來支撐和推動。如何找準全域旅遊的發展路徑,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適應問題,急需進行頂層設計,強力加以解決。

2015年,青海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上,我省首次提出“全域景區化”旅遊發展新理念: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青海全域旅遊雛形顯現。

2016年,《青海省“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出臺,明確以全域旅遊的新理念,創建生態旅遊示範省、國家級自駕車旅遊示範省。

持續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遊名省。2017年,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擲地有聲——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圍繞旅遊名省建設,著眼發展全域全季旅遊,構建“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旅遊發展格局。

“要以改革創新精神開放求解思維,促進全域旅遊推動綠色發展。”——今年4月27日,十三屆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再一次為全省旅遊指明瞭方向。

5月,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在海南州、海東市調研時強調,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從全省戰略層面全力推動新時代旅遊高質量發展。

頂層設計、戰略部署密集而出,青海打造全域旅遊從“理念”、“政策”層面,不斷深入到“具體操作”層面。

緊緊圍繞“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推動“四個轉變”,實施“五四”戰略,結合省情,大力發展“全域旅遊”,著力推進全省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全省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全域旅遊發展圖景日漸清晰。徐浩說,隨著旅遊不斷的發展和深入,從中央到地方,旅遊業鏈條越來越長了,旅遊覆蓋面越來越寬廣,旅遊深度也在進一步拓展延伸。對於遊客來說,全域旅遊的推進帶來的是各種旅遊產品的豐富多彩,滿足了遊客知識獲得、文化感知、休閒娛樂等個性化、多樣化的旅遊需求。

如今,伴隨全域全季旅遊的發展,一項項涉及管理體制、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改革正在加速落地。

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更加明顯

隨著全域旅遊的叫響,全省旅遊經濟快速增長。

數字令人振奮:

從量上看,2017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邁上3000萬人次新臺階,達到34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1.1%,實現旅遊總收入突破300億大關,達到381.53億元,同比增長23%。

從增速看,2011年到2017年,全省旅遊總收入、接待總人數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27.1%和16.1%,高於全國平均增速7.9個百分點和8.7個百分點。

從貢獻率看,根據相關部門測算,旅遊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社會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旅遊總收入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7%。

由此看來,在旅遊產業加速成長的今天,旅遊作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其地位越加凸顯,無可厚非。

茶卡鹽湖、美麗卡陽、邊麻花海……旅遊業正在成為青海投資熱點和經濟發展新引擎。積極推進全省旅遊業轉型升級,發揮旅遊產業優勢,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培育特色支柱產業,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在拓展旅遊業自身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動能,為整個經濟結構調整注入了新活力。

全力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僅2017年,旅遊項目總投資達364.7億元,到位資金199.3億元,比“十二五”的五年旅遊總投入120億元多79億元。目前,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爾水鎮已開工建設。海北州金銀灘—原子城、天境祁連、門源、坎布拉、湟中藏文化博物館、互助納頓莊園等旅遊項目加快推進。

旅遊要素明顯改善。鐵路、公路、機場等交通要素的極大改善,通達性進一步提高,旅遊交通更加便捷,為旅遊大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到2017年底,全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108家;星級飯店339家;旅行社308家;鄉村旅遊接待點3111家;各類旅遊車輛1486輛,全省綜合接待能力顯著增強,旅遊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旅遊+”被認為是實現全域旅遊的一大核心路徑,為此,我省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交通、體育等各領域相加相融,推動健康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科技旅遊、研學旅遊等新業態新產品競相發展。僅天空之鏡——茶卡鹽湖,藉助一粒粒大青鹽,去年實現旅遊總人數276萬人次,總收入2.27億元。

5月23日,覆蓋省內43家優質景區的青海旅遊景區一卡通正式面向全國發售,真正實現了“一卡暢遊大美青海”,這標誌著青海旅遊向全域化、品質化、智慧化方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每一條山溝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樂都卯寨,昔日窮山溝,今日聲名鵲起。”徐浩說,像卯寨這樣的山溝,青海還有很多很多,只要在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有序利用,青海每一條山溝都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卯寨,位於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新莊村,在能人帶動下,現已成為一處集民俗文化遊覽、蔬菜採摘、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勝地。並被我省列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老典型示範村。目前正向國家AAA景區邁進。

可以說,卯寨是青海一處風景帶動一片村鎮、“全域遊”打造幸福家園的一個縮影。

阿來壽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經營著一家農家樂,“去年七月份開始試營業,一到節假日遊客爆滿”。在當地,很多群眾和阿來壽一樣都認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走上了致富之路。和卯寨、邊麻溝一樣,在全省各地,旅遊正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並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正通過旅遊轉化為金山銀山。

目前,全省旅遊直接、間接從業人員71.76萬人,發展農(牧)家樂3111家,14195人,12萬農牧民從中受益,兩萬貧困人口通過旅遊業實現脫貧,廣大群眾在旅遊中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青海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應該發展的產業是旅遊。依託生態發展旅遊業,就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就是青海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對此,徐浩說,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青海,必須打造全域旅遊,拓展旅遊空間,實現由城市到鄉村,由平原到山地,由觀光旅遊到休閒旅遊的拓展;延伸旅遊時間,實現由一季向四季、由白天向全天、由全天到全季延伸。不斷完善旅遊要素,提質增效,補齊短板,實現優質旅遊,努力使旅遊業成為服務業的龍頭產業,推動省內大眾遊和對外高端遊發展,力爭我省旅遊業在全國有一席之地。(青海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