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氣”,這些陶瓷提前放假了

根據有關部門的供需預測,“2+26”城市新增天然氣需求52億方,京津冀新增天然氣需求為31.6億立方米。預計今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供應總缺口為105億立方米,比去年增大17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0%。採暖季開始後,北方大部分省市地區正陷入空前的“氣荒”之中,天然氣價格暴漲,“煤改氣”完成了,以“天然氣”為燃料的陶企被迫陷入困境。

因“缺氣”,這些陶瓷提前放假了

河北限氣,石家莊所有陶企停產

11月27日,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下發《關於啟動天然氣保供應應急預案的通知》,決定啟動天然氣保供應應急預案,要求新奧燃氣負責停止所有工業企業生產用氣。

同一天,河北省發改委發佈一份內部文件,宣佈從11月28日0時起,全省天然氣供應進入Ⅱ級預警狀態(即橙色預警),要求各地市開始按照保供順序對工業、商業用戶限氣停氣。

然而,8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明確表示,採暖季,陶瓷行業除了以天然氣為燃料的企業外,2+26城市的陶瓷企業全部停產。此次停止工業企業生產用氣則意味著,這些以天然氣為燃料的陶瓷企業都要停產。

石家莊領世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11月28日起,他們接到了新奧停氣的通知。由於今年政府要求建陶企業全部“煤改氣”,停氣就意味著停產。2017年,他們公司投資兩千萬進行“煤改氣”工程。萬萬想不到的是,剛接通新奧能源供應的天然氣幾個月後,工廠卻因斷氣而被迫停產。“公司僱傭400多名職工,停產卻不能不支付工資,每月工資開支就要180多萬元。”更讓他焦慮的是,多方打聽何時能夠恢復供氣、開工生產,卻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12月7日,石家莊高邑的福隆陶瓷有限公司的四條生產線正式進入階段性停產,1000餘名員工也將暫時遣散回家,工廠的部分瓷磚除了一部分白色拋光磚還有一部分庫存,其餘的品種已經所剩無幾。高邑縣建陶園區內共有企業24家,生產線25條,日用氣量達120萬方/天。福隆在內的眾多陶瓷生產企業正在被停止供氣的行列。

天然氣漲價,淄博部分企業提前停產檢修

由於淄博建陶行業去產能,目前,淄博從原有201家建陶企業344條生產線、產能8.269億平方米,調整為40家企業91條生產線、產能2.461億平方米,共壓減產能5.808億平方米,壓減產能70.24%,淄博的所有建陶企業都採用了天然氣生產,自10月8日,天然氣限量供應以後,LNG價格已經連續漲了三次。

佛山三水陶瓷廠限產50%

12月4日下午,佛山三水區委常委黃昌建率隊,區環保、住建、城管、交通、公路、公安等部門和相關鎮街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大氣汙染防控落實情況飛行檢查。

據悉,日前,佛山三水組織全區重點行業企業召開限產動員會,部署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引導企業自覺承擔汙染治理的責任,自願限產50%。執法人員前往重點涉氣企業如陶瓷廠、鋁型材廠、玻璃廠、磚廠等,引導和督促企業在不利氣象條件下以及空氣質量不佳的時間段,切實做好限產停產等大氣防控工作。當日,經檢查發現,絕大多數企業社會責任心較強落實了限產要求。其中,位於西南街道河口片區的奧特瑪陶瓷廠主動全面停產,以配合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控工作,並計劃於明年啟動改燃天然氣工作。

河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企業也停產

根據此前發佈的《河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實施方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和洛陽市、平頂山市行政區域內的47家陶瓷企業,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全部停產。其餘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行政區域內的14家陶瓷企業,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2月24日,全部停產;2018年2月25日起,恢復生產。其餘122家陶瓷企業因為採用天然氣或管道煤氣為燃料,在此期間正常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