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顯現為實有是何意?念頭與念頭中間究竟是什麼?

這是每天的學佛互動問答單元,您可以為了利益眾生自由提問,也可以為了利益眾生自由回答,歡迎在文末評論參與互動:

執顯現為實有是何意?念頭與念頭中間究竟是什麼?

問:經中說:“樂受增上貪,苦受增上嗔,舍受增上痴”。中觀宗和俱舍論觀點亦是如此。樂和苦,都好理解。這個舍如何增上痴?請開示,感恩!

答:這裡有三個層次的意思,第一個層次是凡夫的舍,也就是有取有舍,還是分別念,分別念會增上痴。第二個層次,是舍唸的一個歧途,就是無分別念,無念,福報大會墮入無色界,福報小會變成冬眠的動物,無念會增上痴。第三個層次是舍念清淨,四禪的證境,是小乘的果位,由於沒有確認本覺,只是拔除了分段生死,沒能解決變易生死,沒能證悟佛的法身,正所謂,破一品無明,證一品法身,也就是說舍念清淨,還是有無明,無明會增上痴。大乘佛法中的舍,指的是大平等舍,在此基礎上,生起空性見,空性是直接對治無明愚痴的,在空性見的基礎上,可以生起平等見和清淨見。

執顯現為實有是何意?念頭與念頭中間究竟是什麼?

問:執顯現為實有是何意?

答:我們看到的事物,並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只是我們心的投射。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空性態,量子態,正因為觀察者的觀察,才坍塌為顯現的樣子。這裡面外境是如何顯現的,決定這就在觀察者的心,比如天人看水是甘露,人看水是水,餓鬼道眾生看水是膿血,地獄道眾生看水是岩漿,這是粗大的分別觀察者。細微的分別觀察者,比如樂觀的人看半杯水,會認為真好,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看半杯水,會感覺失望,只有半杯水了。所以,我們所有人,都被外境欺騙得團團轉,卻不知道,外境只是我們心的投射,外境的本質是空性。

這個見地屬於甚深的見地,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難以相信,所以佛陀在初轉-法-輪的時候,觀察眾生的根器,根本沒有宣說。到了二轉的時候,才宣說了般若法門,這一講就是22年啊!這就是佛法的核心見地了。還好現在有了量子物理,像雙縫干涉、延遲實驗都是理解空性極好的助緣,讓我們知道了原來一切顯現的本質都是量子態,而量子態如何顯現,完全取決於觀察者的心。其實,所謂的輪迴,就是外境的顯現,只要我們能夠認出,一切外境都是自心的顯現,也就是了知整個輪迴就是自心的投射,自己就是整個輪迴的觀察者,我們也就出離了輪迴,不再被輪迴的顯現所欺騙和束縛。

執顯現為實有是何意?念頭與念頭中間究竟是什麼?

問:念頭與念頭之間就是,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沒有念頭也可以落入無記狀態吧,即便是不落入無記,只發覺了粗大念頭而不覺知細念,這粗大念頭之間仍不究竟吧,念頭本身也是空的顯現,性相本來就是一體的,又為什麼說念頭與念之間呢,這念頭與念頭中間究竟是什麼呢?

答:《楞嚴經》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我們首先要知道,念頭,知見,並不是什麼好東西;第二,無念,是悶絕位,屬於無明蛋殼,需要打破。為什麼我們體驗不到念頭與念頭之間就是佛呢?是因為佛的體驗,也就是本覺,需要被指出來,就像心跳和脈搏一樣,如果不被指出來,特別關注,我們平時根本不會注意到。佛性一直就在我們的心中,按照顯宗因乘的修行次第,當妄念銷落,妄念盡除的時候,覺性就會顯現出來,就像拂去灰塵,令鏡面顯現,就像《心經》,一路做減法,最後本覺現前。在大圓滿自宗或禪宗中,經常用斬斷妄念之鏈這樣的修法,就是發現念頭與念頭之間,虛雲老和尚開悟就是茶杯落地,斬斷了妄念之鏈,類似的開悟公案在大圓滿和禪宗的傳承中有不少,在修法中,呸字,通常用來斬斷妄念鏈。更為究竟,更為直接的方法,就是認出本覺,本煥老和尚說他八年未曾打過一個妄想,就是常住在本覺中。我們要相信,法身佛的果位,不會再退轉,這些大成就者在世間的遊舞,僅僅是示現而已。要知道,果位的思維,不是建立在凡夫覺受之上的,所以,我們要相信不可思議的境界,並通過發願和祈禱的方式,與佛果連接。

轉發本文是法佈施,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讓我們共同日行一善,為了利益盡遍法界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眾生成就佛果,而轉發分享本文,共修法佈施,您的每一點每一滴付出,都將融入功德的海洋,為您祈福,扎西德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