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山:產業爭先 民生為重 奮力開啟新時代縣域振興發展新徵程

產業爭先 民生為重

奮力開啟新時代縣域振興發展新徵程

——訪甘肅省永靖縣委書記尹寶山

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消息(鄭豔英 司馬一)“近年來,永靖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把縣域經濟發展作為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實現強縣富民、鄉村振興的主抓手,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提出並堅持‘發展當先、教育優先、旅遊領先、生態率先、清廉首先、創新爭先’工作共識,立足資源優勢,統籌城鄉發展,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創造創新工作,縣域經濟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永靖縣委書記尹寶山在接受國際在線縣域經濟頻道專訪時說道。

尹宝山:产业争先 民生为重 奋力开启新时代县域振兴发展新征程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委書記尹寶山(鄭豔英 攝)

永靖縣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北部,總面積1863.6平方公里,全縣轄17個鄉鎮,總人口21.01萬人,是國家對外開放的第一批縣份之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的重點移民縣。永靖縣在推動縣域發展進程中,挖掘產業優勢,抓好民生項目,講好永靖故事,成績顯著。2017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4.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2元。

開對“藥方子” 拔掉“窮根子”

尹寶山說:“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摘帽,是我們許下的莊嚴承諾。當前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的階段,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永靖縣是國家“三區三州”重點縣之一,也是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東西山區11個鄉鎮自然條件十分嚴酷,山大溝深、十年九旱,“旱、苦、少、缺、窮、散”是最明顯的特徵。他表示,產業發展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鏈條短,缺乏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產品。惡劣氣候導致群眾返貧率高,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他坦言,如何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確保脫貧後不返貧是擺在永靖縣面臨的最大難題。永靖縣委、縣政府積極探索扶貧新模式,以愚公移山之志,真抓實幹之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尹宝山:产业争先 民生为重 奋力开启新时代县域振兴发展新征程

炳靈石林奇觀——萬笏朝天(楊敦 攝)

整合社會優勢資源,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永靖縣積極盤活涉農部門分散閒置的土地、林地、設備等資源資產,整體打包評估作價,整合成21億多元的優質資產,組建成立了縣屬國有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通過採取“虛擬配股、按股分紅”的辦法,把集團註冊資本的70%按每股3萬元的股權配享給全縣3.8萬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配股6萬元,讓廣大農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實現“耕者有其股”,全民共享發展紅利,解決了產業發展“誰來帶動”的問題。

“輸血”變“造血”,實施產業到戶項目。永靖縣2015—2016年實施了1萬元到戶產業扶持項目,實現了101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2017年,在東西山區啟動實施了新一輪6000元產業提升工程;今年,對所有未脫貧戶實施了2萬元產業穩固項目。通過三輪到戶扶持,使小果園、小養殖、小作坊、小旅遊等小產業形成造血功能,穩定增加了群眾收入。截至目前,全縣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4.4萬人減少到現在的2.12萬人。

依託資源優勢 助推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尹寶山表示,永靖縣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旅遊帶動城市經濟,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目標,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和黃河三峽被列為全省20大景區的有利機遇,立足旅遊上項目,圍繞旅遊調結構,突出旅遊育產業,全力打造宜居宜遊宜業濱河美麗小城和絲綢之路·唐蕃古道旅遊名縣。

尹宝山:产业争先 民生为重 奋力开启新时代县域振兴发展新征程

如夢如幻的劉家峽古城新區夜景(劉群 攝)

一方面,永靖縣把縣城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將綠色、休閒、人文、便民等旅遊元素注入城市建設的每一項工程、每一個細節,以景點化的標準推進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另一方面,完善城市功能,做大城市產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休閒旅遊、健康養老三大城市產業。堅持“以城帶鄉、以旅促農”,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縣標準化農家樂、漁家樂達255家,群眾種養殖產品實現就地銷售,也提供了一批就業崗位,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

“近年來,我們堅持旅遊龍頭髮展戰略不動搖,逐步形成了全域型、大景區、多元化旅遊格局,旅遊業蓬勃發展。1-5月,全縣共接待遊客75.6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39億元,旅遊業已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尹寶山自豪地說。

強創新促改革 “黨建+”模式實現共建共享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惟有奮鬥才能兌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尹寶山坦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級組織帶動能力不強依然是永靖縣農村發展的短板。對此,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黨領導一切,積極探索“黨建+合作社”發展模式,把黨支部的政治優勢與農業產業的經濟優勢緊密結合起來,以村黨支部為主體,以全民參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通過合作社使農民變社民,社民變股民。

尹宝山:产业争先 民生为重 奋力开启新时代县域振兴发展新征程

劉家峽黃河花堤鬱金香花海(馬東林 攝)

2018年,在全縣125個村(居住人口超過50戶的所有村)扶持發展組建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求全民參股,每個農戶按100元入股,縣財政配享200元的股份。同時,財政投入資金的70%全部折股量化到社員,剩餘30%作為集體股金產生效益,解決村集體無錢辦事和村級經濟空殼問題,把村集體經濟牢牢掌握在黨支部手中,把農戶緊密團結在黨支部周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一切工作歸支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增收。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作為全縣的領導者、建設者,我們必須動起來、幹起來、快起來,甩開膀子奮鬥一場,以優異的成績向改革40週年獻禮,為早日實現‘旅遊勝地夢’‘全面小康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尹寶山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