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在流量資費下調的大背景下,“偷跑流量”卻成為網絡熱詞。

隨著5G網絡時代臨近,現有網絡的提速降費成為各方關切。在多方敦促下,各家運營商開始在現有套餐基礎上推出流量疊加包、閒時流量包等策略來“迎合”相關降費指標。但在各項優惠措施推行之後,卻有不少用戶反映手機流量“越跑越快”,實際資費支出不降反升。

許多手機用戶表示,原本能用一個月的流量,如今還挺不過半個月。對於手機流量此種“非正常消耗”,用戶自然提出了質疑。

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而運營商通過技術手段偷跑用戶流量,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在利益驅動下用戶不難推測出“偷流量”的結論。

用戶流量是否過度消耗?運營商流量計費方式是否不夠完善?如果此等現象確實存在,那必然成為通信資費降低的一大掣肘。

流量真被“偷”了?權威檢測闢謠

在獨立電信行業分析師看來,運營商修改用戶流量數據或許得不償失,假設運營商要“黑”用戶的流量,其改造系統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帶來的收入要更多。

不少用戶表示,運營商無法提供手機流量的精準詳單,如同電話詳單一樣,能夠清楚看到每KB流量的具體去處。

據某運營商技術人員表示,運營商流量的統計是通過IP和URL來統計,而不是計算哪個應用程序進行了上網操作。如果向用戶展示這些訪問的IP和URL,其數據量極其龐大,對於查看是哪個應用或操作導致流量異常的意義不大。

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一些用戶提出,手機上安裝的安全軟件統計的流量與運營商的統計為何有差異?專家表示,手機安全軟件是根據檢測手機網卡產生的數據流來統計用戶消耗的流量,而運營商是根據基站等運營商自己的系統進行統計。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屬於正常,如果差異過大,則有可能是某一方出了問題。

關於運營商對流量測算的準確性,根據權威質監局報告顯示,在三臺多制式無線通信上網流量監測器中隨機插入三大運營商SIM卡,下載同一文件,重複測試數為10次,流量檢測數據偏差值均為0.1%至0.15%。

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從檢測結果對比來看,與運營商提供的流量統計幾乎沒有區別,因此運營商調整計算方式“偷流量”的說法並不成立。

杭州某運營商市場部負責人黃女士介紹說,運營商對於流量計費有嚴格規範,每個運營商都有獨立的後臺計費系統,將用戶的流量使用行為生成“詳單”,並根據用戶套餐內容進行計費,整個過程接受工信部的監督監管。

流量“被消耗”,資費降價不受認可

在網速和網絡覆蓋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用戶流量越用越多已是一個必然趨勢。

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在用戶層面,由於流量使用習慣逐漸形成,用戶頻繁打開數據服務,導致流量消耗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很多手機應用為及時提醒用戶更新和推送各類消息,往往會選擇自動連接網絡並進行更新,此時流量也會悄無聲息地“被消耗”。

除個別大流量“偷跑”事件外,其實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機“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不知情下流失。

如果出現流量異常增加,很可能是手機中的某個應用程序造成的。比如程序帶有病毒,或者有個別應用程序功能設置和開發方面存在問題,某個版本研發的時候存在bug,正好用戶點擊它,就產生了大量的流量。比如,一種植入手機正常應用裡的木馬病毒,只要用戶安裝了帶有該病毒的手機應用,即使是滑動解鎖屏幕這個小小的動作,都會消耗一定流量。

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流量偷跑”問題也與手機系統有關。安卓系統對應用權限是開放的,它允許多個程序同時運行,即使用戶在退出某個程序後,該程序還可能在後臺繼續運行並消耗流量。

現在,手機、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暢遊互聯網的“標配”。根據權威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一位中國通信業觀察家說:“一半多的中國人成了網民。因此,網絡覆蓋、上網速度、流量資費是關乎民生改善的大事。”

“事實上,目前的提速降費並非降低消費者的通信費用總支出,而是降低手機、寬帶的單位流量資費價格。”某獨立電信分析師表示,在降費過程中,運營商並未降低流量售價,而是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多種經營策略,例如附贈本地流量和閒時流量等,用戶的月消費總支出沒有減少,但流量的使用總量增加了,變相實現了“降費”。

手機流量老是莫名“偷跑”,是誰“搶走”了你的資費?

在對降費的理解上,用戶和企業也存在著差別。用戶理解的降費是直接降低通信支出,而企業理解的降費是降低相關業務單價,實現“薄利多銷”。因此,移動通信的提速降費在一些方面無法獲得用戶普遍認同。

提速降費工作受業務調整、網絡升級、系統改造、渠道落地等眾多因素影響,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每一個用戶最終享受到相關優惠和感知提升也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