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老人與和藹“絕緣”

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工整對仗押韻的順口溜總會代替思考,遇到相似情景便脫口而出,老人搶座、打人、耍流氓的新聞一出,年輕人便與老人對立一次。

有點繞口,翻譯成普通話:無數小姑娘隨口說出想去浪漫的土耳其。土耳其的浪漫發生於校長的《帶你去旅行》,今日頭條、抖音...各種短視頻以此做背景音樂,小姑娘們便得出結論:土耳其 so 浪漫,我要去。

土耳其浪漫嗎?

hin浪漫,土耳其執政黨正義發展黨提出一項法案:如果被強姦的未成年人主觀同意成婚,並且能證實強姦者犯案時沒有使用暴力、恐嚇等方式逼迫對方就範,被控強姦的罪犯即可免於起訴。

這條法案在微博上被歸結為利於傳播的口語:土耳其強姦合法。這對男人來說確實hin浪漫,哪位小姐姐想去浪漫的土耳其記得喊我,我不會使用暴力也不會恐嚇。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歌詞是這樣的,巴黎與浪漫多半成對出現,作詞者為賦新詞強押韻,把浪漫和巴黎拆開,將浪漫賦給了土耳其,很順口,土耳其就這樣成了小姑娘們口耳相傳的浪漫之地。

PR們用標籤化解釋此現象,用戶對事物的印象標籤化是hin可怕的,接收到的所有的信息都會指向標籤:生態化反假藥停...

壞人變老了,這個標籤對多數老人也是極其不公平,就說到這吧,我還是個弱雞,暫時改變不了文字交互慣性,順著來吧,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把OPPO帶到了國產機首位,讓小米繳了2年學費。

壞人變沒變老我不曉得,但我看到城裡的老人面相都有點緊繃,沒有村裡老人那種和藹可親的鬆弛。

按理說對陌生人釋放善意只會換回善意,年輕人遭受著高攀不起的房價,對世界苦大仇深可以理解,可老有所依的老年人為嘛也少見笑容?

人的智商存在差距,我承認,可和藹可親這個詞我打小見到就是與老人一起出現,是什麼造成了城裡的老年人朝著不苟言笑進化的?

物競天擇?

用進廢退?

我傾向選擇用進廢退,村裡是熟人社會,人人見到會笑著打招呼,城裡一天一個樣,左鄰右居房門緊閉,出趟門全是陌生的年輕面孔,木辦法掛著友善的笑容,城裡的人口密度那麼高,見人就笑不得僵了臉?

個人偏見說完了,結論不重要,重要的是現象,您自己觀察下身邊的老年人吧,俺是在城裡少見和藹的老年人,尤其南方,身材偏瘦,那面相看起來不如北方油光滿面的富態大爺大媽面善。

不掰扯了,今晚上蟲子比較多,飛蛾滿天飛,我快住到40樓了,還有這麼多蟲子,河邊的房子不能住呀,真佩服買河邊別墅的,家裡的紗網多細才能堵住春天的飛蟲,還是家裡點了啥牛X的焚香,飛蟲不敢進入。

說到這再吐槽下海邊的房子,18歲高考完的夏天,俺在海邊做了3個月暑假工,天天曬被子,太TM潮了,不曬被子晚上根本沒法睡,不過颱風天的大海是hin透亮的,可以看到好遠好遠。

海景房、江景房體驗下就好,不建議擁有,據我所知好多青島銀民飽受風溼病困擾。

城裡的老人與和藹“絕緣”

我老了面相應該會比較慫

天天跪舔甲方爸爸,木了脾氣。

慎用順口溜下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