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是我的本分

“其實我做的就是本職工作,為群眾服務就是我的職責,沒做多少貢獻。”說起自己擔任清池街道丁家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的工作,丁斌非常謙虛。

丁家社區位於濰坊市東南片區中部,是清池街道居民人數最多、棚改啟動最早、樓房面積缺口最大、集體負債較高的社區。

多年來,丁家社區一邊是嶄新的安置樓居住區,基礎設施完善,居民生活幸福;一邊是房屋破舊,違建遍街,土路顛簸,同是一個社區的居民卻過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樓區居民盼發展,舊村址居民盼棚改,兩種訴求疊加,使經濟薄弱的社區發展步履維艱。停滯14年,歷經四次棚改,剩餘278戶,無錢無地,工作怎麼開展?從哪著手?

困境之下,誰來擔當?

2015年1月,清池街道黨委多方考察,任命在外經商的丁斌同志為丁家社區黨支部書記,同年5月,他當選為社區居委會主任。

“臨危受命”,日常工作千頭萬緒,並沒有說起來那麼雲淡風輕。

丁斌上任後,迅速組建出新班子。通過摸排走訪居民,逐步找到了社區不穩定的癥結。針對居民反映的熱點問題,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一手抓穩定,一手抓經濟,創新理念,以建促拆,借力發力,科學自主謀劃棚戶區改造作為解決社區當前矛盾和後期發展的出路。

他的思路在“兩委”會上提出後,有的黨員表示了肯定,有的提出了反對。反對的聲音就是,“啟動資金哪裡來?”

重任面前當仁不讓,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這是黨員的風範。

丁斌當時就表態:資金由我負責籌措!幹企業出身的他一承諾,大家心裡就有了底,士氣頓時高漲起來。一年半的時間,社區先後成立了廣發經貿、廣發建安、丁家置業、廣華汽車租賃、廣發花卉城五個集體性企業,年收入實現利潤800萬元,實現安置就業人員300餘名,大大帶動了社區居民收入的提高。

棚改,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關係到高新未來的發展。棚改大潮下,如何做到不讓一戶老百姓掉隊的同時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為擺在丁斌面前的一道難題。

經營企業出身的丁斌有著天然的市場敏銳性。在一次與朋友交流中,他深受啟發,意識到當前的形勢只有成立自己的置業公司才能讓越來越少的土地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向上級黨委進行彙報溝通,讓政府把脈,在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認同後,召開兩委會議,把他的設想和盤托出,徵求大家的意見,同時提交黨員會議和居民代表會議進行討論表決。

在大家的一致贊成聲中,2016年6月社區成立丁家置業有限公司。由公司自主開發建設居民的安置樓和商住樓,公司通過內引外聯在優化投資環境上下功夫,努力實現外部資金與本地資源的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共同發展。這為社區的棚改破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棚改啟動後,丁家召開“兩委”會,利用支部生活日把會議擴大到全體黨員和居民代表,明確棚改原則: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讓先拆者吃虧,不讓折騰者得利。在丈量過程中,由黨員代表和居民代表組成的監督團全程跟蹤監督,同時兩委幹部現場解答徵收戶提出的問題。

公平、公正、公開的做法贏得了居民的廣泛支持與參與。僅啟動一週,剩餘278戶重新簽約223戶,簽約率達到80%。今年4月20日,丁家社區棚改正式清零,這也標誌著丁家社區由亂到治,由治到興的歷史性轉變。

如今的丁家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紅火。一座座新樓拔地而起,一條條街巷乾淨整潔,一盞盞路燈煥然一新,群眾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從2015年開始,社區每逢過節都為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洗浴;為每位居民發放食用油、調味品、大米、花卉券等。同時,還對社區居住環境進行改造,硬化道路、安裝路燈、綠化環境,一改過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社區也獲評了2016年濰坊市“綠色社區”榮譽稱號。

社區的老老少少們對我們說,這都多虧了好書記丁斌。

“黨員的本分,就是為人民服務。”丁斌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