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海灣戰爭中,伊軍地面部隊為什麼毫無存在感?

第一次海灣戰爭的爆發原因是薩達姆指揮伊拉克軍隊佔領了科威特,並宣佈其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薩達姆為什麼要侵入科威特?經歷過兩伊戰爭的伊拉克被戰爭這個無底洞拖垮、打窮了。

沙特,伊拉克欠下了它260億美元外債,科威特,140億美元,所有外債,700多億美元。如今戰爭結束了,何妨聊聊這個問題?

科威特還未來得及開口,狂暴的薩達姆就發飆,你們科威特整天盜採我們的石油(沒辦法,科威特與伊拉克南部的油田接壤,人家地勢低),欠你們這點小錢錢,也是為了阿拉伯的整體民族利益,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找誰去要?一不做二不休,出兵佔領了科威特。

薩達姆選定的時機比較好,1990年,正是國際形勢風雲激盪的時刻,蘇聯東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薩達姆剛一出兵科威特,馬上又與沙特撕破了臉,聯合國再不介入,沙特的危亡,也在旦夕之間。

美國當然不能坐視沙特這位盟友不管,聯合國責令伊拉克於1991年1月15日前退出科威特,薩達姆不幹,1月16日,布什命令多國部隊開戰,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

兩次海灣戰爭中,伊軍地面部隊為什麼毫無存在感?


第一階段(1991.1.17~2.23):空襲

該階段的多國部隊共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噸,發射包括288枚戰斧式巡航導彈的323枚巡航導彈,對伊拉克各目標實施高強度的持續空襲,基本摧毀了伊軍的指揮中心,伊軍前線部隊戰損一半,後方部隊戰損四分之一,伊軍對應措施是東躲西藏、點燃油井、發射飛毛腿導彈襲擊以色列攪亂形勢。

第二階段幾乎可以忽略不提,2月24日多國部隊發起地面戰役,第三天薩達姆即宣佈接受停火,28日一早,多國部隊進攻停止,地面戰役一共進行了不過100小時。

戰爭統計結果:多國部隊出兵66萬人,對陣伊軍36萬人,伊軍傷亡10萬人,8.8萬人被俘,坦克裝甲車損失5000輛,多國部隊陣亡223人,負傷697人,另有13人被俘。

這個結果也震驚了神州正在觀戰的軍方人員,當時的伊軍可是比我們還更有戰爭經驗、技術水平還要略高一籌的百萬大軍,當時的伊拉克已經建成了一體化戰略防空體系“KARI”,由蘇聯模式配置、法國人設計的該系統,安裝有法制大型計算機大腦,採用微波和地下光纜通信系統下達命令,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和70多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之間暢通無阻,所有關鍵節點全面有堅固的地下掩體掩護,號稱固若金湯。所以薩達姆才敢在戰前揚言:空戰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地面戰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揚言美國人開啟了新一個越南戰爭。

結果當然是薩達姆慘被打臉,伊軍不可謂不忠誠,但在制導導彈的打擊下,地面部隊與車輛就像沙漠火雞,被多國部隊吊打。到了後期,8萬多人被俘的結果也證明了伊軍有了多麼痛的領悟,這也是第二次海灣戰爭崩潰的前兆。

但薩達姆很明顯沒有被輕易打垮,22年之後,他又等來了一次決戰的機會。

兩次海灣戰爭中,伊軍地面部隊為什麼毫無存在感?


第一階段嘛,老規矩,奉送精確制導炸彈2000枚。

話說信息化戰爭在91年之時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在此時卻漏出了真正猙獰的面孔,數字化平臺、立體化作戰等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到了現實的戰場上。扣除美國買通伊軍高官陣前逃亡、投降的因素,國民衛隊也進行了少量的英勇抵抗,但薩達姆寄希望的人民戰爭卻沒有出現,軍隊也好,人民也罷,沒有人願意用生命作為活靶子去捍衛一個獨斷的統治者,尤其是大部分軍隊還是由什葉派士兵組成,與薩達姆的遜尼派政府有著天生的不信任。

兩次海灣戰爭中,伊軍地面部隊為什麼毫無存在感?

士兵在潰退,化整為零的逃亡,戰車、軍機等武器被整建制的埋入沙子,號稱積蓄力量。我們新聞直播室中的巴格達巷戰斷言最終也落空,很多關注者的確百思不得其解,軍隊哪兒去了?忠誠的國民衛隊戰士哪兒去了?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也在家看著電視聽著廣播,或許也跟我們發出如出一轍的疑問。如果說沙漠中的潰逃原因是敵軍的高科技,城市中的沉默只能意味著民心的陷落,它來如抽絲,去若山倒。

兩次海灣戰爭中,伊軍地面部隊為什麼毫無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