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光伏發電“棄光之疾”

如何破解光伏发电“弃光之疾”

6月19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做好光伏發電相關工作的緊急通知》稱,據反映,部分電網企業以《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為由停止了分佈式光伏發電的併網、代備案和補貼墊付等相關工作。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電網企業應依法依規繼續做好光伏發電項目併網、(代)備案和地方補貼墊付等工作,不得以項目未納入國家補貼建設規模範圍為由擅自停止。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要加強對電網企業的監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光伏發電是綠色清潔的能源,符合能源轉型發展方向,在能源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光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技術不斷創新突破、全球領先,並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特別是近兩年,新增投產分別達到3424萬、5306萬千瓦,2017年底併網裝機容量累計超過1.3億千瓦,光伏發電在推動能源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棄光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未來在解決棄光限電方面有什麼好的措施?如何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穎認為,棄光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光伏發電這些年發展非常快,和電網還不太適配。兩者需要很好地協調發展,解決好智能電網和微網方面的工作,做好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規劃。

趙穎說,現在國家積極鼓勵做分佈式發電,特別是在東部地區。地理、地勢決定了西部太陽資源非常好但用電比較少,而東部用能非常多,但大規模的電站很少,所以發展分佈式發電,東部就地消納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途徑。

在趙穎看來,借鑑歐美特別是歐洲的發展經驗,分佈式發電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如,氫能是未來能源之一,要想制氫,其中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或者是利用太陽電池發的電制氫等,這樣就可以解決棄光的問題。在常規電網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可以用氫能輸運。

趙穎建議,解決棄光問題,一方面要從國家戰略規劃的角度來解決,這是根本途徑;另一方面要探索太陽能發電的多種利用,這也是解決棄光的一個有效途徑。

電網作為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網絡樞紐,在可再生能源高效開發利用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對於棄光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發電併網專委會副秘書長張棟認為,首先是電源結構的問題。我國是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大國,和美國不一樣,我國的天然氣比重相對比較少,抽氣電站的比重也比較低,西北地區風光資源比較好、裝機比重比較高。國家能源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更多的是發展東中部地區的分佈式發電,有不少新增裝機就是在東中部地區,加上今年用電量反彈,所以今年上半年形勢有所好轉。

其次,除了電源和電網的發展不協調,還有市場機制的缺失。對於各地的發電計劃,各省區市在年初就制定了,留給電網進行調度優化的空間非常小,而且還受到考核機制的制約,所以在跨省區輸電政策和消納機制都缺失的情況下,出現了很多問題。

張棟表示,針對併網存在的相關問題,希望行業專家通過進行大電網的協同發展、分佈式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等領域的探討,共同尋找好的辦法,促進光伏發電併網又好又快發展。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