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中國木匠鼻祖魯班,是春秋戰國時的魯國人,他出生於公元前507年,逝於公元前444年,魯班寫的《魯班經匠家鏡》為後世做出了巨大貢獻,書中就曾寫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那麼這些說法都有何依據,馬上帶你瞭解一下。

【凳不離三】

凳不離三是中國民間流傳的一種傳統習俗,木匠在做凳子時,最終的長度要以三結尾。這樣的寓意是同在這個凳子上的人,都親如兄弟,就像桃園三結義一樣。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門不離五】

在民間,尤其是農村,很注重門不離五這種說法。在做門的時候,門的尺寸常常要以五來結尾。這樣做的寓意是代表五福臨門,取個好彩頭。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床不離七】

床不離七,這句話實際是借用床不離妻的諧音,取夫妻同床偕老之意,寓意著不會找不到媳婦,這個原則是要求床的關鍵係數都不能離開“七”。做床一般是七尺,略長略短,末尾必是“七”數。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棺不離八】

棺不離八,主要是因為八和發的讀音相似,取升官發財之意。民間流傳,如果有親人去世,需要做棺材的話,都要做八尺的棺材。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桌不離九】

桌不離九,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般是指日常使用的方桌,在做桌子時最後尺寸都是以九結尾。主要是因為九和酒同音,取無酒不成席,席中必有桌之意。代表桌上沒酒的話不能留住客人,寓意熱情大方。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知道這些說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