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治縣振興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調查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三農”工作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標誌著我國鄉村發展進入了新時代。長治縣振興村黨總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狠抓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黨建引領模式,延伸黨建工作觸角,探索出以黨組織建設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綠色發展、加快轉型步伐的鄉村振興之路。

不斷加強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開關。

創新黨建機制,層層落實責任,發揮黨員作用。

圍繞新時代黨員如何引領發展和服務群眾,振興村黨總支創新實施了“四項機制”。一是創新實施“融合黨建”新機制,完善領導幹部一崗雙責責任制。確立黨建與發展兩手一起抓、兩手一起硬的總思路,發揮黨建引領功能,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經濟優勢和服務民生優勢。二是創新實施“三級聯動”機制,實施“黨總支抓大事、支部辦實事、黨員做好事”黨建工作新機制。根據基層黨組織的不同功能,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制定各類措施和制度20多項,併為每位黨員設崗定責,層層壓實責任;在民生上下功夫,將黨總支制定的黨建工程、惠民項目與發展大事抓具體、抓深入,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落實;制定鼓勵黨員做好事激勵機制,在遊客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山藥蛋客棧設立黨員先鋒崗、在振興村黨建服務站設立黨建服務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突出體現。三是創新激勵引導機制,實施“三包四推五培”黨建新機制。三包:黨總支包村、包企業,支委包組、包項目,黨員包戶、包班組;四推:從優秀職工和群眾中推選勞動模範,從勞動模範中推選黨員,從黨員中推選中層管理人員,從中層管理人員中推選村委決策層;五培:把員工和群眾培養成勞動模範,把勞動模範培養成積極分子,把積極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先鋒,把先鋒培養成管理人員。四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創新實施“三亮活動”長效機制。黨總支領導亮身份,做示範;“兩委”幹部亮承諾,轉作風;黨員代表亮行動,樹形象。

堅持綠色發展,加快轉型步伐,實現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為了更好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振興村在五個方面發力、實現五個方面振興。一是以“旅”為徑,融合三“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旅農相融提升農業品質,按照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等功能,採用公司+農業+農戶的形式,統一規劃、分片承包、自主經營,提升了農業品質,推動了旅遊發展,拓寬了農民致富增收渠道;旅商互促帶動服務業發展,調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核心景區,先後建成特色景點10多處,開辦農家樂70餘戶、民俗酒店6處。二是以“文”為魂,彰顯三“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繼承中華優秀“古”色文化,恢復傳統古院落9處,村內的四條街、九條路分別以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文化精髓加“崇”字打頭進行命名;豐富群眾“金”色文化,先後建起村民圖書室、文體活動室、民俗酒店、農耕體驗園、村志展覽館,組建八音會、秧歌隊、社火隊、體操隊,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革命“紅”色文化,建起紅色文化主題廣場。三是以人為本,加大培育,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大力培育鄉村人才,利用農民講習所等培訓基地,針對性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先後吸引近百名技能人才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四是以“特”為先,和諧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實現山水相依的生態美。實施山坡植綠、身邊增綠、庭院披綠三大綠化工程,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72%;保護恢復古建院落,新建了孝廉公園。五是健全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家風、村風、黨風教育,先後舉辦了6屆當代先賢、好姑嫂好婆媳等評比活動,以好家風帶村風促黨風,確保鄉村振興的社會環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固本之舉。振興村的實踐充分證明,要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就要夯實黨建,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才能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王立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